從跟班馬仔到影帝,從馮褲子到中國馮導。從前的大哥王朔葉京怎樣評價?

文藝青皮老薑


皇帝不稱朕,專注史評與時評

在夏初的《手機2》風波里,馮小剛可說是損失慘重,他承受的不是物質損失,而是形象崩塌,由“中國著名導演”成了網上所稱的“馮褲子”。

這期間,不少人寫文章,大揭馮大導演的“老底”。網上傳的那些二十年前的軼聞,吃瓜群眾無法鑑別真假,或者那些事本來就是真假參半,總之,與馮小剛今天“最有價值導演”“最有才華導演”的人設相去甚遠。在那些“舊聞”裡,馮小剛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善於鑽營,靠給人提褲子起家,為人獐頭鼠腦,不要臉,還不講義氣的“小人”。這些文章對馮導的傷害太大了。俗話說,人怕傷臉,樹怕傷皮,到底是什麼人在寫文打馮導的臉呢?

其實,馮小剛從一個路人甲,成長為今天知名的大導演,其成長過程可稱勵志;馮小剛能夠熟練駕馭多種電影題材,幾乎部部作品都有很高的關注度和票房,說明從底層起來的馮導演是真正瞭解觀眾的。不像有些“著名導演”,拍過一部不錯的作品後,在藝術上就找不著“北”了,從此再無佳作;或者名氣爆棚,卻沒有新的優秀作品,倒是靠導演大型活動或拍宣傳片掙錢。



與之相比,馮小剛能持續性創作風格不一的電影作品,已經證明了他的才華。 對於成功者,成功就是他“人設”的基礎,挖人家的“舊事”有什麼意思?對於一個毫無資源和地位的小老百姓,努力拼搏,當然得先依靠一些“貴人”。比如比馮小剛先出名的王朔和那個叫什麼“京”的導演——說實話,此人我沒怎麼聽說過,下面也不重點講他。

王朔過去名氣很大,我是七零後,知道他。王朔的書在九十年代風行一時,我也讀過兩本;他的書改編為影視劇,多數也都看過。什麼《大撒把》、《過把癮就死》、《頑主》等。去年我重看了馮小剛導演的電視劇《一地雞毛》,主演是陳道明和徐帆。那時他們多年輕啊!個個都還有一點稚嫩,時代也離當下很遠了。想想《編輯部的故事》裡的李東寶(葛優)、戈玲(呂麗萍)、餘得利(侯耀華),還都二三十歲,正當青春年華,如今都是奔五奔六的人呢!

在九十後記憶裡,誰還認識王朔?有多少人聽說過他?過去馮小剛拍電影,劇本創意主要靠王朔,後來主要靠劉震雲(有意思,馮為啥不多去別家找本子,就“單吃”一人?)。王朔是九十年代的非主流文化明星,名噪一時,如今早已過氣了,也沒什麼新的有影響力的作品。當年或許馮小剛對他多有借重,可現在他們早已不在一個層次上。還有那個叫葉京的導演,也不知拍過什麼令人人茶餘飯後皆樂談的作品。彼此升降沉浮,如今馮小剛如日中天,他們心裡怎麼想?

可悲的是,他們如今只能靠回憶“輝煌”的過去和咒罵過去的“馬仔”(用這個詞很惡毒)來贏得一些關注度了!

你幫助或提攜過一些人,如果那個人後來成功了,你反而默默無聞了,在許多人眼裡,那也是一種不可饒恕的“背叛”。看官觀世事,當先知人心!



葉京在自己拍的劇裡,故意安排一個叫馮褲子、長得特像馮小剛的猥瑣角色,其心態不言自明。難道沒有嫉妒?俗話說“羨慕嫉妒恨”,羨慕和嫉妒總是複雜地交織在一起,而許多時候,以“恨”的形式表現出來。然而這種恨又總表現得較為隱秘,通過製造並釋放貶損人的秘聞傳播。對“小人”的恨,才有“正義性”嘛!

對馮小剛與王朔、葉京等人關係的真相(比如說馮是王、葉的“馬仔”),你我局外人,皆不得而知,最清楚的是他們自己。那麼那些不利於馮小剛的舊聞,真正源頭在哪兒呢?大家可以想象。再者,葉京也是導演,和馮小剛同在一個“圈兒”裡,他敢於塑造“馮褲子”的形象來影射馮小剛,顯然他有把握,不怕得罪馮小剛,而且不怕把他們之間的矛盾公開化(一般來說,一個圈兒裡混,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家彼此要留餘地)。對此大家也可以想象。

總之,我覺得這只是一場鬧劇,故事線多,人物關係複雜。可看可樂,不可太當真。

總結如下:1、成功者立足於現在與當下,如果不是研究歷史,或給人寫傳記,卻去挖人過去的“醜事”,必有用心,用心且毒。試問從底層出身的人,誰沒有屈身於人的過去呢?劉皇叔劉備還到處寄人籬下呢!

2、對人人格的惡意攻擊,不足以動搖對方今日之地位,不信你們看,《手機2》上映時,絕對票房很高;

3、成熟的看客,會分得清一二三,不會混為一團,比如我喜歡馮小剛的作品,我如果買票,只為看電影,與他本人是不是“馮褲子”無關。同樣的,我不會因為喜歡某個人,而去掏錢看他拍的垃圾片。這就是一碼歸一碼。許多糊塗人,就是分不清楚,所以總以為自己“欠”別人什麼——比如“欠誰一張電影票”。

4、馮小剛如果逃稅了,自有法律制裁他,至於道德、為人等方面的事,聽聽即可,切莫太當真。你都沒得判斷真假,無論歡呼或詛咒,豈不是多餘?(皇帝不稱朕答題)


皇帝不稱朕


當年最娛因為葉京的《青春有關的日子》認識了文章,白百何,也知道了王朔葉京和馮小剛的過往。看這部戲時,還因為王朔力薦,說看了這部戲,下知道自己是誰。而很多觀眾因為這部戲,“瞭解”了青春期的馮小剛。

人生就是一場狗血劇,往往以前你特別瞧不起的人,結果現在過得比你好很多。

馮褲子到中國馮導,馮小剛就是個人奮鬥的成功樣本,看馮小剛大佬養成記,或許對你人生有所啟發。

王朔和馮小剛同齡,都是58年生人,馮小剛雖然比王朔大5個月,但尊王朔為大哥,葉京57年的,比他們都大一點,屬於大哥大,如果在一個學校讀書,如果都是一個班的,班長是葉京,王朔是語文課代表,其貌不揚長著大板牙的馮小剛就是小跟班。馮小剛非大院子弟,高中畢業當了兵,從部隊轉業回來,分配到單位做宣傳工作幹美工,相當於在現在的企劃營銷部裡做平面設計,設計宣傳海報,但認識王朔後,他從馮褲子變成了今天的馮小剛。

馮小剛第一次見到了王朔。都28歲,血氣方剛而又焦慮的年齡。

1986年夏天的一個豔陽高照的午後,王朔去馮小剛當時的住處找他,馮小剛上來就把王朔一頓捧,稱王老師有才華就是當代魯迅海明威,關鍵人還長的帥,現在的女演員就喜歡您這樣的。當天晚上,馮小剛做了一桌菜招待他,包括王朔愛吃的醬豬蹄,後來兩人漸漸成了朋友。多年後馮小剛憶起當年認識王朔的心情,用了“抬頭望見北斗星”來形容。

王朔是馮小剛的偶像榜樣,王朔寫小說,他跟著寫劇本,王朔有了才女徐靜蕾追,他就是追中戲校花徐帆。王朔更是他的貴人。圈子決定地位,馮小剛進入了王朔的朋友圈,雖然一直處於飯局末席,門口吆喝的,但他勤快,沒架子,一直都有進步之心,葉京曾說,馮小剛最大的聰明,就是善於借鑑和利用比他還要聰明的人,如果聽到別人說了什麼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而馮小剛能有今天最關鍵靠一點,就是會做人。

馮小剛通過王朔認識了濃眉大眼的葉京,又開始天天葉老師長,葉老師短。也就是從認識葉京開始,馮小剛就變成了馮褲子。葉京和馮小剛鬧掰後,不像王朔不搭理馮小剛,而是找機會埋汰他,在拍攝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時,專門找了一個和馮小剛長得像親兄弟的佟磊來演,劇中的馮褲子動不動就哭,時不時還下跪,求大院子弟高揚方言他們原諒。

如此誇張,有些人不信,還有人問徐帆,馮褲子真是馮小剛?

而葉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些情節不是憑空杜撰的,年輕時的馮小剛特別渴望成功,做夢都想出名,因此,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他在王朔面前痛哭流涕無數次,和我也哭了好幾回。

馮小剛功成名就,沒忘了當年幫過自己的老友,在拍電影《非誠勿擾2》時,孫紅雷一段臺詞:“錢現在對我來說不算事兒,但就是缺朋友。最好的那幾個都各奔東西了,有時候真想你們……

,”其實就是馮小剛借秦風之口說給老友聽的。

後來,他們的友情又續上了,都年過半百,成了老炮兒,有什麼結解不開的?有時,在一起喝喝小酒憶當年。而王朔女兒結婚時,怕場面受不了,就由老友馮小剛出面,去主持婚禮,以馮小剛今日的地位,婚禮辦的即溫情又有面兒。


最娛莫若


從跟班馬仔到影帝,從馮褲子到中國名導。馮小剛這一生能夠如此成功,與他的早年經歷息息相關。不經意間就聯想到了鄭曉龍、王朔、葉京等人。



如果要說王朔和葉京是馮小剛的昔日友人、恩人,那麼鄭曉龍就是馮小剛的大貴人。原本一個美工出身的他,不經意間認識了當時名氣挺大的鄭曉龍,是鄭曉龍把他從美工拉到編輯部做導演工作。



後來在鄭曉龍的介紹下,認識了作家王朔,兩人開始合作拍電影,當時的馮小剛還沒什麼名氣,對於這位大作家,馮小剛可以說天天黏著王朔,前一句王老師,後一句王老師的。

對於馮小剛的如此熱捧,王朔心裡雖然不是特別喜歡他的為人,但還是認可馮小剛的努力的,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彼此都算是友人。後來馮小剛也認識了王朔的發小葉京,也合作過電影《甲方乙方》,也算是相識一場。



後來,他們之間具體也不知何故就就鬧翻了,或許是因為環境原因,王朔去了美國,又或許是因為作品的原因。

根據之後的採訪中所稱,王朔是這麼評價馮小剛的,馮小剛他是個非常努力、非常聰明的人,從一個美工能夠成為一名導演,確實有一定的能力。不過,他又是個非常愛名流、名利的人。

對於馮小剛的為人,王朔可以說一清二楚,昔日是也算是友人,雖然王朔看不慣他阿諛奉承、利已行為。或許兩人的沒有再一直成為朋友,還是因為性格,或者本身不是同路中人。



葉京的話,對於王朔與馮小剛的鬧翻,葉京自然也就不再與馮小剛與什麼瓜葛。對於馮小剛這個人,葉京或許一開始就不太喜歡他,《甲方乙方》的演藝似乎讓葉京吃了虧,後來葉京導演《和青春有關的日子》,也就是暗指是為“馮褲子”。

對於馮小剛來說,王朔和葉京也算是他的小恩人了,馮小剛能有今天的成就雖多數還是靠自己的努力,但與他們二人還是對他有所幫助的。王朔和葉京對他的評價,馮小剛能夠成功還是感到慶幸的,至於一些為人就覺得不太喜歡了。(圖源於網絡)

喜歡的點個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轉發,點擊關注,更多資訊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馮小剛與王朔、葉京的是非矛盾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網上到處都是。

最早王朔和葉京是鐵哥們,然後馮小剛又通過王朔認識了葉京。三個人中,馮小剛一直都以“小弟”的姿態自居,尊稱二位老師。對於王朔,馮小剛更是比擬為“北斗星”,可見馮小剛對王朔的崇拜和尊敬。但最後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還是崩了,準確地說是馮小剛把兩位“老師”給得罪了,這中間的是是非非就不細說了,總之結果就是王朔和葉京對馮小剛的為人處事很是不滿,忍不了他的“拍馬屁”和“被利用”,最後決定疏遠他。

相比王朔的疏遠,葉京對馮小剛的不滿就更加直接了,他不僅在採訪中毫無避諱地聲討馮小剛,甚至還專門定做了“馮褲子”……在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中盡情奚落和排擠他,力圖把馮小剛從裡到外展示給觀眾看,實在是淘氣到了一定程度。

但事實上,三人的關係並沒有止步不前,電影《非誠勿擾2》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王朔和馮小剛又“合體了”,看來關係是緩和了。無獨有偶,葉京的電影處女作《記得少年那首歌》也找了馮小剛做監製,王朔做藝術指導,於是三個人又再次勾肩站在了一起。如此畫面,不得不讓人感嘆世事無常,你們這是鬧著玩嗎?

馮小剛的今天自然離不開昔日朋友的幫助,但最主要的還是他迫切渴望成功的慾望,“拍馬屁”也好,“功利心”也罷,這些其實都不是最致命的缺點,只要記得利用朋友的同時也幫助朋友,就還是值得交往的。


南瓜報告


葉京和王朔對馮小剛的態度一貫就是很明確的——看不上。

這個“看不上”裡面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和馮小剛本人的品行無關,是源於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

那時候部隊大院的孩子,因為環境和原因,都自豪於“大院子弟”的身份,他們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圈子,一般不接納外面的人進入。

這個院子裡,有王朔、葉京、鄭曉龍、葉大鷹,還有如今的華誼兄弟,王中軍和王中磊。


第二層,源於他們對馮小剛做事太投機主義的鄙視,覺得他為了出名不擇手段

葉京看不上他動不動就痛哭,對他曾經在王朔被打壓時,忘恩負義劃清界限耿耿於懷,說他“用時候朝前,不用時候朝後”。

還以他為原型塑造了愛哭、愛佔小便宜、性格猥瑣的“馮褲子”。

但是葉京也承認他的聰明,曾經對記者說:“馮小剛最大的聰明,就是善於利用更聰明的人。他有今天,完全是靠王朔托起來的。”


王朔對他的評價是:“欺下必定媚上”。

有段時間王朔被全國性的行政打壓,馮小剛義無反顧的王朔立刻劃清界限,然後又用他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成了他的成名作之一《甲方乙方》,還把原著王朔的名字去掉了。

電影上映後,口碑票房雙雙飆紅,馮小剛激動之餘,託自己的製片主任給王朔送去了5萬塊錢,當成精神賠償費之類的表示一下。

王朔當場把5萬塊錢給扔了出來。


但是,王朔作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小說作者和編劇,馮小剛拍片子又很難繞過他。

後來拍攝《一聲嘆息》的時候,劇本也是與王朔共同創作的,沒他的認可不能拍。

但是王朔已經不接他電話了,於是馮小剛又找來葉京,終於聯繫上了。

對於這事兒葉京是這麼對王朔說的。

“馮小剛也不容易,為了這事都在我面前委屈地哭了。”

而王朔回了一句:“他就這樣。”

在那個圈子裡,馮小剛是最渴望成功的那個,為了出名,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

經常在王朔、在葉京面前痛哭,把王朔誇的暈頭轉向,對應的也獲得了這些人的提攜和資源。


經常被一併提及的幾大導演裡,陳凱歌是電影世家,張藝謀北影攝影系學院派出身,唯有馮小剛,高中畢業只有一點美術底子,是個野路子的人。

客觀說,馮小剛從一個父母離異的貧寒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才華和狡黠都不能小覷。

但是這過程中他放棄的那些東西,終究還是撿不起來了。




(文\\硬核八卦 首發悟空問答 已維權 抄襲必究)


硬核八卦


馮小剛劉震雲徹底喪失了混跡文藝界的資格

在被崔永元按在地上摩擦了一個多月以後,馮小剛終於發聲了。11日中午,馮小剛通過微博發出了“十問崔永元”一文。

到了晚上,另一個被崔永元主要炮轟的對象劉震雲也發聲了,陣地同樣選擇了微博,回應文章的題目是“事件的真相,與崔永元相關的一些細節”。

說實在話,這二位的回應文章看得我目瞪口呆,一時語塞,滿腦子迴響著陳凱歌導演當年的那句名言: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這兩天參見活動,去嘉興參觀紅船,大部分時間在路上,不方便寫字。現在終於坐了下來,情緒也從馮劉二位帶來的震驚中漸漸平復過來,可以心平氣和地對此事說幾句了。

在馮劉發聲前,華誼兄弟也發表了一個官方聲明,回應崔永元。一開始集體沉默,過了這麼久,又組團反擊,這背後一定是有玄機的。

馮小剛給出的理由是,之前在拍電影《手機2》,這是他的正事,現在電影終於拍完了,就有時間回應了,這才“十問崔永元”。

如果這個理由成立,那麼劉震雲也在同一天站出來就不對勁了。拍電影期間,導演忙,這可以理解,但編劇有啥好忙的?編劇的工作在開拍前就基本幹完了,拍攝期間大不了跟跟組,根據實際需要對劇本做微調,肯定是有大把時間的。而且,那個“事情的真相”,按照劉作家的寫作水平,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寫完。

吃瓜群眾都能看得明白,他們是在等著看崔永元手中到底有沒有“實錘”。觀察了一段,發現崔永元不過是“黔之驢”,叫得挺歡,但招數一般,“技止此耳”,於是心裡有底了。

應該還有吃瓜群眾想得到但搞不清楚內情的,那就是幕後運作。明星名導上市公司搞關係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這段時候他們一定沒閒著,如今高調應戰,恐怕是關係處理得差不多了。大家想看的針對娛樂圈偷逃稅問題的風暴,八成是刮不起來了。

馮劉二人同一天站出來,不用說,肯定是約好了的,詞兒嘛,應該也是對過了的。“十問崔永元”保持了馮小剛的語言風格,鋒芒畢露,劉震雲的“事情的真相”在行文上則要溫和很多。

兩篇回應文章內容上各有側重,但馮文的第一部分和劉文的第六部分是重合的,說的同一個事兒,即《手機》的男主角嚴守一不等同於崔永元,崔永元認為作品影射、侮辱他,是碰瓷兒。

兩篇回應文章分別提到了不少話茬兒,但重合的這一部分是重點。也正是馮劉二人在這裡的狡辯,徹底地暴露了他們的無恥——不是一般的無恥。待續,崔永元微博有完整版。


唐唐167014422


他們三個人的問題不能不提一個詞部隊大院,王朔葉京都是大院的孩子,發小,馮小剛則不是大院子弟,由於時代原因他們年輕的時代部隊大院的資源比普通人強很多,馮小剛也知道這一點,認識葉京又通過葉京認識王朔,而王朔又是當時文學力量的代表自然作為普通人的馮小剛自然捧著他們,後來因為電影電視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馮小剛混的比他們好,他們心理的優越感自然沒了,馮小剛也可以挺直腰,他們的矛盾多是清高和現實的碰撞,但是朋友始終是朋友,感情是真的,所以朋友打架會好的,一切都不是問題。


大魔王米飯君


這裡是Divi娛樂,為你帶來第一手娛樂分析,第N手娛樂資訊

欺下必定媚上

這是王朔在參加《鏘鏘三人行》時,對馮小剛的評價。

媚上

馮小剛是由鄭曉龍(《甄嬛傳》導演)引薦而認識王朔和葉京的,鄭曉龍、王朔、葉京作為從小在北京軍隊大院長大的孩子從心底裡就有一股優越氣質。

馮小剛早期為了攀附這些人,採用了奉承+哭的策略,把自己的地位放的極其低。為了能和王朔他們搭上話不擇手段。在馮小剛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出現過這樣一個片段:為了給片子爭取過審的機會,他請高級幹部吃飯,席間不斷地拍馬屁:“

您是誰啊,您是站天安門城樓上,看看北京城這邊說這邊燈太多有點晃眼,這邊的燈就都要立刻給滅了。”

欺下:

《唐山大地震》上映時,孫海英在某發佈會上說馮小剛送票,但自己沒去看,馮就連發三條微博,指孫海英被激情燒壞了腦子。《一九四二》上映的時候,票房慘敗,他讓觀眾背鍋,暗指票房低是因為觀眾根本不懂什麼是好電影。


《私人訂製》評分口碑極差,他又出來撕影評人,讓影評人背鍋。《老炮兒》上映時,他嚷嚷排片不夠多,並且說同期上映的鄧超的《惡棍天使》靠私生活博關注。

馮褲子導演成名後,稍不順心就欺(撕)下,真是了不得了,觀眾招你惹你了?看來現在是不缺錢了(* ̄︶ ̄)

馮褲子

馮褲子不再是一個人名,更是一個形容詞,專門用來形容馮小剛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的馮褲子,據葉京說,就是在影射馮小剛本人,所以說,馮褲子在劇裡的特點,就是王朔和葉京對馮小剛的評價:長相氣質猥瑣、邋遢愛哭、欺軟怕硬,最後做了導演。

總之王朔和葉京對於馮的評價極差,一是因為馮小剛本身就是這樣一個欺軟怕硬、見利忘義的人,二是兩類人的出身背景不同,王和葉打第一天認識馮小剛起,就沒把他當做同一層次的人。


Divi娛樂


不認識現實裡的馮小剛,對他的為人就不做評價。但如果以作品說話,馮小剛絕對是個有才華的人,他沒有讀過專業影視學校,從巴結大院子弟的小嘍囉,以忍者龜的精神,一步步躋身影視圈,抓住機會後也確實憑自己的能力拍出一些優秀作品,到現在讓當年瞧不起他的人都望其項背,可以說是個傳奇,能忍辱,很勵志。作為現時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一,也許現在有些人不服,尤其當年那些大院子弟。有句老話:“英雄怕見老街坊”,意思就是你後面再能幹,小時候的鄰里還是隻記得你流大鼻涕的模樣,最瞧不起你的還是你過去的熟人。對馮小剛現在的成就,我看報道王朔還是很大氣能夠接受的,他也有勸葉京不要再以老眼光看人,承認馮小剛是當年他們那批發小裡最成功的一個。葉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馮小剛是導演,你也是導演,英雄不問出處,要比比現在,你的作品就是沒有馮小剛的好而且多,還是放平心態,承認現實吧。


≈☆如意~


王朔的地位應該是蓋棺定論的!大家可以網上查查,看看所謂的五代六代們都有誰拍過王朔,從作品變成電影的成片率上來看,中國也是沒誰啦,這個球上估計除了朔爺也就是史蒂芬金啦!

他是真正的作家,無論從性格上看,還是作品上看,都是如此,強硬、固執、敢於做自我批評!敢問大家,當今社會還有誰會做自我批評啊!!都他麼是教授,批評別人賊牛逼!某些所謂的“坐家”也說自己是作家,我不敢苟同!前些日子,有一哥們兒,仗著自己喝過點過期的墨水,對朔爺妄加評論,我很反感,他不想想他之前的所做所為有資格批評一個純粹的作家,一個純粹的人麼!

時勢造英雄,80年代是個好年代!出現了很多牛逼的人!朔爺是一個!是一個創造了時代的作家!

京爺嘛!那是我的偶像!看他的作品說話,他的《貽笑大方》我從第一次看就樂的差點背過氣去,直到現在我還在看,也依然在樂!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啦!這他麼才叫喜劇呢!這才叫敢於批判!我建議大家都翻出來看看!京爺作品少!出來的一定是精品!像姜文一樣!!

馮爺嘛!別說60、70後,就是我們80後也都見證了他的成長!草根逆襲的典型!當代中青年的優秀代表、楷模!再出本書!《我這半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