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烂果制酵素果实更清香

温岭:烂果制酵素果实更清香

摆放在果园里的酵素发酵桶。

走进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太湖水库东岸大太公路两侧的大寨地果业有限公司,你会发现果园里整齐摆放着数十个直径50厘米、高1.2米左右的塑料桶。打开密封的塑料桶盖,从三四米外就能闻到一股散发着带有酒精香味的特殊气味。大寨地果业负责人林方军说:“塑料桶里盛放的是近年非常流行的环保酵素,是用来做肥料的。”

大寨地果业建园十几年来,特别重视绿色栽培,注重果品品质。2009年,由于发生果实日灼病,部分柑橘果实可食率下降,为防止品质受影响的日灼果流入市场,林方军将十多吨即将上市的柑橘埋入地下当肥料。

然而,果园发生落果、次果、烂果是不可避免的,采用传统的深埋处理或堆积沤肥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环境。尤其是太湖水库作为温岭市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其周边有1000亩果园,虽然果农积极响应“五水共治”号召,实施“肥药双控”,但传统生产方式或多或少会影响太湖水库的水质。

2014年4月,原农业部正式批复支持浙江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借助试点优势,2014年6月,在温岭市农林局特产站、市植物检疫站的技术指导下,大寨地果业开始研究“烂果等植物残体在现代生态循环果园中的应用”。

“烂果等植物残体在现代生态循环果园中的应用,用直白语言说,就是环保酵素。收集落果、次果、烂果,加入糖和水,装入密封的容器,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棕色液体,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同时,还有净化空气等很好的环保效果。”林方军说。

温岭市特产站副站长金伟是“烂果等植物残体在现代生态循环果园中的应用”项目的主持人。他介绍说,他们试验的发酵法处理植物残体的具体做法是,事先准备一个清洗干净的250公斤容量大桶,然后把残次果等收集起来,按照3∶1∶10的比例加入红糖和水,放进大桶,第一个月每天打开桶盖放气,搅拌一下,第二个月封闭不动。3个月后,提取落果发酵肥即环保酵素做叶面喷施试验,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从营养角度看,果树叶面喷施500~1000比1不同浓度的环保酵素,效果比单一使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做叶面肥和浓缩沼液都好,均能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浓度。

金伟说,从生态角度看,落果发酵制肥是以“园区中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把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做到产前节约集约、产中清洁控污、产后废物利用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达到减少越冬虫量和菌源,减少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从而实现“肥药双控”,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精神,从果园深埋烂果当肥料到使用环保酵素,为促进温岭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开创了实践基础。

温岭市农林局相关技术专家说,大寨地果业出产的葡萄柚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清新,正是得益于产地位于太湖水库边上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产中主要使用有机肥料、环保酵素这些“独门绝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