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三國殺,到底誰才是強者呢?

“我想預約5月3日的理髮服務。”“好的,稍等片刻。”“嗯哼。”當谷歌助手發出一聲逼真的擬聲詞時,臺下一陣歡呼。

這是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演示人工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的場景,給餐館和理髮店打預訂電話的對話錄音,擬人化的反應驚豔四座。

硅谷三國殺,到底誰才是強者呢?

▲ 谷歌開發者大會

蘋果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語音這塊,Siri是大家最失望的吧。”一個行業觀察人士對AI財經社說,雖然蘋果第一個把語音智能助手整合進自家操作系統,但如今已被微軟小娜、Google Assistant、三星Bixby搶走了光環。

3月,參與Siri研發的一名蘋果工程師在接受媒體Quartz採訪時承認Siri“愚蠢”,並把部分原因歸咎於蘋果公司。

但微軟可不甘示弱。微軟全球技術院士、首席語音科學家黃學東對AI財經社直言:“(谷歌演示的)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領域,就是訂一張座位,這個事情早就達到了。最近還有人質疑那個視頻是不是真的。”

這三個巨頭是科技開發者的風向標。蘋果和谷歌掌控著兩大移動操作系統,分割統治了移動時代;微軟是PC時代的絕對霸主,在錯失移動世界後,在雲計算領地找到了新大陸。

硅谷三國殺,到底誰才是強者呢?

高調的谷歌和微軟,在AI業務上既存在競爭又存在差異。他們都向開發者提供基礎技術。現階段幾乎都提供“感知”技術,也就是語音和圖像識別,讓機器“能聽會看”。

在商業邏輯上,兩家卻不太一樣。微軟主要瞄準的是企業市場,而谷歌更擅長消費市場。

與谷歌、微軟瘋狂擁抱AI的姿態相比,手握大把現金的蘋果儼然落後了。儘管庫克一再對外強調“蘋果AI並不落後,只是低調”,但外界並不買賬。

蘋果嚴格的保密、封閉的文化,甚至阻礙了它招募AI人才。外媒Quartz曾將AI競爭稱為蘋果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戰。

硅谷三國殺,到底誰才是強者呢?

蘋果的AI戰略確實要保守得多。封閉不開源,向來是蘋果的雙刃劍。今年蘋果在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Core ML 2.0,這是它去年發佈的機器學習框架升級版,但基於此的機器學習只能在iOS設備本地進行。

因為沒有特別拿得出手的AI技術,蘋果只好把重心放在AR(增強現實)上,與谷歌在該市場輪番打頭陣。

你們覺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