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85後創業者林惠卿:讓地瓜插上電商「翅膀」

漳浦85后创业者林惠卿:让地瓜插上电商“翅膀”

林惠卿正將精挑細選後的地瓜按不同規格裝入紙箱,準備發貨。

“沙沙沙,沙沙沙——”

天剛矇矇亮,沙地裡就一片人頭攢動,農戶們趁著涼爽的天氣,正在趕著採收成熟的地瓜。起藤清溝後,再猛地將藤蔓往上一拔,大大小小連成一串的地瓜就連根而起了。此時,海風徐徐吹拂,傳來富有律動的“沙沙”聲,與地裡拔地瓜的聲響匯成一支曲子,久久縈繞在農戶們的耳畔。

這是7月25日凌晨4點半漳浦縣六鰲鎮的大澳村。進入酷暑之季,按當地農民的作息習慣,這個點正是勞動的最佳時間,農諺雲“早出門,早收工”,說的是越早出門,就越能趕在毒辣的太陽照射之前完工回家。

像其他農戶一樣,85後青年農民陳海軍一家也帶上工具早早出發,從家裡趕到800米開外的田裡,開始採收地瓜。不過,和別的農戶不同的是,他們家採收來的這些地瓜不是當地現賣給收購商,而是直接在網絡平臺上了架,插上電商的“翅膀”迅速飛向外面的世界。

說起陳海軍在網上賣地瓜賣得很火的事兒,還得歸功於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妻子林惠卿。大學學習室內裝潢的林惠卿,2008年畢業後就在廈門從事室內設計,而那時陳海軍則從另一所大學畢業,在南京一家上市公司當銷售經理。2011年兩人結為伉儷。

2013年下半年,林惠卿開始回鄉自主創業。“那時,我父親正在收購和銷售六鰲紫菜,我就成了他的助手。”年輕的林惠卿認為傳統的銷售渠道難免遭遇侷限,就嘗試著在淘寶網開了一家土特產專賣網店。令她喜出望外的是,上架的土特產居然很暢銷,她第一次嚐到了做電商的甜頭。

事實上,六鰲的知名地標產品不只六鰲紫菜,還有六鰲地瓜。該鎮全年地瓜總種植面積約為14000畝,年產量達到42000噸。一般地瓜在每年的開春插種,於當年7月採收,生長期為100天左右。因此,酷暑來臨,便是地瓜收穫的季節。可是由於當地產量多,運輸費用又高,加之高溫容易受到損耗,因此農戶賣出的價格往往不理想,“豐產不豐收”成了一種怪現象。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2014年7月,林惠卿開始嘗試把自家種出來的地瓜拍了照掛到網店去賣。

“最初因為網店名氣還不是很大,一天只銷售100到200斤。可是這已經讓我有了繼續做下去的信心。”林惠卿介紹,雖然銷售量不大,但她仍然認真地根據顧客需求,挑選當地最出名的“大葉紅”品種地瓜,按其個頭大小分成好幾種規格進行精包裝,每個0.15千克重以下“小地瓜”就歸為一類,品相比較不好的二級果歸為另一類,當然,最受市場青睞的是每個重量在0.15千克到0.6千克之間的“精品”地瓜。

林惠卿認為,在網上賣農產品講究的不只是貨物的品相,更重要的是貨物的品質。只要客戶相信了質量不出現問題,那麼銷售量一定會與日俱增。果然,一個月不到,她在網店裡日銷售的地瓜很快就飆升到1000斤以上。

2016年,林惠卿加入了漳浦第一批農村電商。得益於更多平臺的宣傳展示,以及與眾多快遞公司的合作,六鰲地瓜很快成了“網紅”。一時間,林惠卿的貨供不應求,自己家田地裡種出的地瓜遠遠不能滿足顧客需求,她就用高於當地商販的收購價把鄉親們的地瓜收購過來。

“電商平臺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銷售模式,更重要的是,切實幫助鄉親們把汗水澆灌出來的果實推銷出去,讓大夥兒的腰包鼓起來。”林惠卿說。

由於線上交易越來越多,林惠卿一個人忙不過來,2017年,丈夫陳海軍毅然辭去月薪上萬元的工作,回到六鰲幫忙。此時,他們已經將銷售渠道從單家淘寶網店向有量商城、“一畝田”等網絡服務平臺拓展,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主動找他們合作的網絡批發商也越來越多。“現在,我們每天線上供貨量最高時達到15000斤,而且這個數字正在不斷被刷新。”陳海軍說。

因為在農村電商嶄露頭角,既帶動了六鰲地瓜這個產業的大力發展,同時又解決了當地許多農民的就業問題,切實幫助他們增加收入,2017年6月,林惠卿被評為“漳州市互聯網領軍人才”。☉洪錦城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