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的背后是不会说话的真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逆向思维的背后是不会说话的真理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换句话说,只有少数人才能触摸到真理。而这些人往往拥有着被我们称之为逆向思维的能力。它的核心并不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多么与众不同,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独立思考之精神。

沃德力排众议,没有选择取长补短而是选择了扬长避短。这一大胆的选择并不是简单的灵机一动,因为他发现陆航此前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他们忽略了那些不能返航的飞机,它们没能返航也就丧失了“话语权”。而沃德看到了这一点,他用逆向思维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能飞回来的飞机,中弹再多也不具备参考价值,没能飞回来的或许只是被击中一次,却是关键的要害。反向思考,它们之所以能飞回来,正是那些没有中弹的部位在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也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逆向思维的背后是不会说话的真理

其实逆向思维一直隐藏在那些津津乐道的故事里。拿我们众所周知的“司马光砸缸”来讲,当其他孩子手足无措的时候,司马光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淹死人的是水,让水流出来就能挽救缸中的小伙伴,于是“司马光砸缸”成了经典的故事。

还有一个关于海上轮船的故事。不过这种船不是一般的船,而是破冰船。以前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自上而下压碎冰块,因此船头必须采用高硬度的材料制成。但这样一来,破冰船转向就非常不方便,而且重心也容易受到海流影响。后来,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巧妙利用了水的浮力,让破冰船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很快显露出了优势,不但造价低,而且效率高稳定性好,逆向思维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逆向思维的背后是不会说话的真理

创造奇迹的逆向思维是独立思考的产物,而独立思考的精神则需要引导和保护。我上小学时,曾当众指出过老师的一次“错误”,当时班里的同学们都不可思议地看着我,仿佛我是火星来的怪物,因为我们这位数学老师是公认的权威。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老师当众表扬了我,然后又拿出了那个正确的答案。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一课——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源自独立思考,也正是那次经历使我至今仍然保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

至今我还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那些浮于表面的惯性思维使我们习惯了随波逐流,进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会说话的真理往往躲在逆向思维的背后,等着我们用独立思考的精神去挖掘。

逆向思维的背后是不会说话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