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造鐵甲艦最高水平的代表平遠號鐵甲艦實力如何?

紾惜丶伱


在跌跌撞撞的晚清洋務運動歷史上,清朝自造鐵甲艦“平遠號”的誕生,確實是件別緻的大事。

洋務運動裡,大清朝海軍建設的方略,基本就是花錢去歐美“買買買”,曾經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那幾艘雄視東亞的主力戰艦,基本都是買來的。卻也有一艘低調的“替補”戰艦,屬於清朝軍工人員百分百的原創心血——平遠號。

為什麼清王朝會建造這樣一艘軍艦,確切說,就是被一場慘敗“刺激”的:中法戰爭裡的馬尾海戰。

其實,自從洋務運動開始後,建造近代國產戰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左宗棠,對此更是力挺。應運而生的福建船政局,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福建船政局已經有了四座船臺三千工人的生產規模,能獨立生產鐵木合構船,號稱“亞洲第一船廠”。沒想到一場中法馬尾海戰,分分鐘就被打花。面對法國艦隊的重炮轟擊,福建水師11艘戰艦(主要是馬尾船廠建造),不到三十分鐘,就全數被打沉了底。

如此恥辱一幕,也叫中法戰爭後,新任的福建船政局總理大臣裴蔭森,咬牙下定了決心:造“鐵木合構船”還不夠,必須要造代表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鐵甲艦。滿懷這決心的裴蔭森,火速為清政府上了《試造新式兵船疏》,字字句句,都是中國近代鐵甲艦生產,激動人心的發展藍圖。

誰知這宏偉理想,送到北京後,就招來了滿朝罵聲,在朝中那些短視的大臣眼裡,大清朝既然有白銀,西方國家又肯賣,缺鐵甲艦就去買好了,何須再自己造浪費錢?北洋水師的締造者李鴻章更是氣得眼噴火:造鐵甲艦就要花錢,用錢就要從北洋水師的經費裡刮,這豈不是動自己家底?於是各種罵聲洶湧撲來,差點就把裴蔭森淹沒。

幸虧另一位重臣左宗棠力挺,總算勸得慈禧改了主意:那就先造一艘試試?

這抱著“試試看”態度上馬的戰艦,
就是大清朝第一艘自造鐵甲艦:平遠號(起初叫龍威號)。

雖說獲得了造船許可,但對於當時的裴蔭森和那一代軍工人員來說,造一艘鐵甲艦,條件簡直痴人說夢:清王朝的撥款,幾乎都是從北洋水師經費裡“摳”來的,只能勉強造一艘,一分錢都不能亂花。技術圖紙呢?也只有一張法國小型鐵甲艦的圖紙供參考。但就是這要啥沒啥的窘境下,裴蔭森帶著魏瀚、鄭清廉、李壽田等福建船政局出身的軍工人員們,硬是歷經三年艱難攻關,終於在1889年9月28日,成功令這艘鐵甲艦試航。

而在當時清朝文武官員眼中,這艘完全中國人自己設計生產的鐵甲艦,風貌也是一新:長59點99米寬12點19米,排水量2150噸,以兩臺三脹往復式蒸汽機為動力,主機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0點5節,全艦環繞水線帶全鋼裝甲,裝備輕重各種類型火炮,其中260毫米的克虜伯前主炮,威力更是巨大。這艘戰艦亮相試航的一刻,更見證了一個意義重大的事實:飽受西方堅船利炮欺凌的近代中國,已經可以自己製造鐵甲艦了。

但就在這“意義重大”的一刻後,對這艘戰艦乃至裴蔭森本人的攻擊,卻是甚囂塵上。特別是早就憋了好幾年氣的李鴻章,更是立刻給戰艦狂打差評,連呼這艘戰艦勞民傷財,戰鬥力卻半點不靠譜。關鍵時刻,北洋水師丁汝昌登上了這艘戰艦,連連稱讚其靠譜的戰鬥力,終於叫李鴻章改變了主意——1889年12月,

這艘中國自己研發的鐵甲艦“龍威號”,正式編入北洋水師服役,更名為“平遠號”。

但“創造歷史”的大清朝,並未從此啟動本土鐵甲艦建造。清王朝的海軍建設,也就從此裹足不前。身在北洋水師的“平遠號”,地位也十分邊緣化,特別是甲午戰爭爆發,黃海大戰開戰前,“平遠號”也只是擔任外圍警戒任務。

直到1894年9月17日,中日大東溝海戰打到白熱化時,北洋水師苦苦支撐時,素來低調的“平遠號”,終於大顯英雄本色:冒著日軍密集炮火,“平遠號”衝向日軍旗艦“松島號”,

精準的射擊,命中了“松島號”的炮塔,引發“松島號”艦船大爆炸,連“松島號”的魚雷發射電路,也被“平遠號”打斷。直到日軍多艘戰艦圍攻,殺得艦體著火的“平遠號”,才撤出戰鬥。

雖然在當代好些北洋水師題材影視劇裡,“平遠號”這一番卓越表現,都被編劇們大筆一揮,安到了北洋水師其他幾艘主力艦身上。但“平遠號”這驚出日本艦隊一身冷汗的戰鬥力,不但見證了北洋水師官兵的戰鬥精神,更見證了一個事實:那些設計建造平遠號的近代中國軍工人員,沒有辜負國家的期許。

可是,頑強的“平遠號”,也未能挽救北洋水師的敗運。一直靠購買軍艦裝備維護的北洋水師,終在戰鬥裡嘗夠了軍工技術匱乏、戰艦“打沉一艘少一艘”的苦果。隨著甲午戰爭的落幕,“平遠號”也屈辱被俘,編入了日本艦隊,並在1904年9月18日,日俄戰爭的海戰上被俄軍擊沉,悲情沉沒於大連海域。

而當年力主建造鐵甲艦的裴蔭森,已在1890年時悽然辭職,並在1895年含恨去世。他那曾經滿懷理想的造船計劃,也隨著“平遠號”的被俘,最終成為絕唱。

從試航時的受盡爭議,到最終愴然的結局。“平遠號”的戰場生涯,短短十五年的風雨,卻證明了一個至今值得警醒的歷史真諦:核心技術,國之重器!

我們愛歷史


光緒十一年(1885年)初夏,留學法國回來的福州船政局製造班畢業生魏瀚等,向船政大臣裴蔭森推薦一款法國新式鋼甲艦,建議仿造三艘,裴氏遂和左宗棠等其他大員聯名上奏朝廷,正式提出建議,此件為《懇請撥款試造鋼甲兵船折》,稱這款仿造的兵船為“雙機鋼甲兵船”,名“柯襲德士迪克士飛禮則唐”,船身長中尺17丈三尺九寸,船腰闊四丈,倉面鋼甲厚二寸,每時可行中國海道80裡,配用新式康邦臥機,馬力1700匹......。福州船政局要求開始自行仿造大型軍艦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剛結束的中法戰爭,缺乏現代化大型軍艦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沒,而法國的威脅尚未去除,所謂“法人欺中國鐵甲未成,兵船無護...將以大肆要求”。第二,裴氏對李鴻章掌控下北洋艦隊大肆外購軍艦的做法也有意見,認為外購不如自造,所謂“事事購自外洋,財源溢出”。所以這艘全新仿造軍艦的命運,一開始就與南洋北洋派系的分歧爭鬥,和中國海防“自造”和“外購”兩種籌劃方式的分歧聯繫在一起。不過在地位更高,政治手腕更為高明的李鴻章運作下,這艘未來仿製軍艦的命運,就被指定為首先仿造一艘,建成後先劃歸北洋艦隊使用,如果效用良好,再進行第二,第三艘的仿製。

這艘仿製軍艦的原型是什麼?不少近代史學研究者缺乏海軍知識和閱讀原文資料能力,囫圇稱之為德國先進軍艦,但最終考證出,原型是法國於1885年啟工不久的黃泉級裝甲海防炮艦,所謂“柯襲德士迪克士飛禮則唐”,則分別指此級的三艘新艦“痛哭河”(cocyte),地獄火河(phlegeton)以及冥河號(styx).1886年11月27日,福建船政局正式開工製造,1888年1月29日,首艘新艦下水,最初艦名被定為“龍威”。

龍威建成下水後,就在試航中發現了問題,5月試航中,右副輪機螺絲損壞,速度大降,返廠修理兩月。9月,按照事先佈置,龍威北上,準備與北洋艦隊在威海衛匯合。行至上海,發生小抽氣機事故,被迫在上海英國耶松船廠修理,這一系列事故被李鴻章正中下懷,上奏朝廷說福州自主製造軍艦“屢壞機器,恐成病驥”,又電令北洋提督丁汝昌“將來過滬查看,如不合用,切勿將就”

12月,北洋海軍南下避冬,抵達上海,12日,丁汝昌和琅威理一起登上“龍威”,出海試航3小時,平均時速11海里,丁汝昌甚為滿意,上奏北洋,要求與外籍技術人員再對“龍威”細查一次,修改補足,然後明春和北洋各艦一起北上,結果獲准。

1890年4月,劃歸北洋的龍威正式改名平遠。5月,李鴻章親自登艦,再次試航,為了打壓南洋以及福州船政局,在隨後的奏摺上依舊是對平遠褒少貶多,聲稱平遠只能“歸隊操練,聊助聲勢,尚未可專任海戰”導致平遠艦的管帶,官階也比其他艦的低下,定遠鎮遠兩鐵甲艦管帶為總兵,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管帶官階都是參將,平遠管帶僅僅是都司,低了兩級。

平遠艦的戰鬥力如何?對比它的仿製對象“黃泉”,排水量,馬力,長度,存煤量,武器都顯著加強了。然而由於仿製者魏瀚等人海軍與造艦知識的有限,平遠艦沿襲了黃泉級的艦身過短過寬的毛病,長寬比為1比4.92。總的來說,平遠是被充當裝甲巡洋艦使用,然而它的設計建造方案卻是近海防禦的炮艦,過短寬的艦身嚴重妨礙了它的速度,並且由於動力系統故障,在劃歸北洋艦隊後不久,動力已經由原本的2400匹降至2240匹。最後到了甲午戰爭時,平遠已經變成了平均時速只有6到7海里的烏龜船。

然而即使是這樣,大東溝海戰中,平遠的速度也略快於北洋首陣中的揚威,超勇,如果用平遠“首發”,相比起丁汝昌劉步蟾原本為濟遠選定的搭檔廣甲,平遠的武器與防護力也明顯佔優,這種安排除了顯示丁汝昌劉步蟾海軍常識的不足,也不排除派系思想作祟,廣甲艦來自兩廣總督,李鴻章胞兄李瀚章,如果戰勝,“廣甲”還可以分享下勝利成果。

實際上,相比北洋諸艦,平遠在海戰中的成績還算亮眼,14點34分,平遠在2200米距離,艦首主炮擊中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左舷,擊斃魚雷發射手三名,打傷5人。15點10分,平遠47毫米速射炮又中松島左舷,重傷松島魚雷發射手一名。10分鐘和20分鐘後,嚴島號又被平遠擊中兩次,累計死四人,傷五人。不久後,平遠本身也中彈起火,於16點16分退出戰鬥。

總之,雖然平遠是一艘仿造原型選的並不好,建造過程中又因經驗缺乏而帶來諸多欠缺的問題艦,但如果福建船政局和其他洋務運動中的軍工企業以此為開端,按照這個步驟慢慢試錯,改進下去,極有可能為中國海防事業開啟全新的時代,然而由於洋務事業的派系之爭,最終平遠號只是曇花一現,讓剛剛起步的晚清大型軍艦自造事業,戛然而止。


晴天有時下豬


個人愚見,平遠整體實力還是一般的,並不算多麼出色。

平遠採用的是2座康邦省煤臥式2汽缸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0.5節。

10.5節的航速,到了1894豐島海戰、黃海海戰爆發時,航速到底衰退了多少節都是個問題。夾縫雁行陣沒有施行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北洋各艦航速參差不齊。


從3D復原圖中不難看出平遠的主要武備是一門克虜伯260毫米前主炮,兩門150毫米副炮。其餘火力為37毫米哈乞開斯5管機關炮五門,47毫米哈乞開斯單管機關炮兩門,四座魚雷發射架。

沒錯,你沒聽錯,航速十節、並且只有三門大口徑火炮的近海防禦鐵甲艦。

對比致遠級和經遠級,平遠的火力、航速並沒有致遠級和經遠級那麼迅猛。

1894年9月16日,清政府為支援平壤作戰的陸軍官兵,命北洋海軍護送陸軍在鴨綠江大東溝登陸。抵達後,平遠與廣丙魚雷巡洋艦一起作為第二梯隊,結伴於大東溝外擔任警戒任務,這是平遠近海防禦鐵甲艦自誕生以來,第一次執行了近海防禦的任務。

9月17日,大東溝海戰爆發,平遠曾擊中松島兩發炮彈,松島艦的中央魚雷室及左舷發射管部位各擊中一彈,炸斃兩人。由於日本聯合艦隊使用了烈性的下瀨火藥,導致平遠中彈起火,旋即平遠艦官兵使用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奮起還擊,敵旗艦松島的中央魚雷發射室和桅杆紛紛中彈,多名日本魚雷兵受重傷,魚雷管發射電路被打斷。

平遠由此一戰成名。

不可否認平遠確實清代造艦技術的巔峰,但這和實戰、平遠的實力完全是兩碼事,理性看待。

我是這篇回答的作者,獨立團團長李雲龍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樂!


青衫素人


首先這船不是鐵甲艦,而是近海防禦型鐵甲艦,鐵甲艦該有的水線帶裝甲它也有,如果按照噸位分類似乎可以分入二等鐵甲艦的範疇,但是它的船型是放大了的蚊炮船,所以不能計入正常鐵甲艦。船政局在平遠後是有發展二等鐵甲艦的規劃的,只是資金沒法落實而不了了之。

平遠的戰鬥力是不用質疑的,作為鐵甲艦,生存能力遠超過其他類型戰艦。大東溝時平遠和穹甲巡洋艦船型的廣丙一同向松島發起了進攻,廣丙很快因傷退出戰鬥,平遠招惹完松島又接著招惹嚴島,直到好死不死正好被人把主炮炸上天才退出戰鬥。可見平遠多抗揍。

至於平遠的價值,只能很遺憾的說,沒有存在價值,這和作戰能力無關。平遠的船型決定其無法遠洋航行,甚至和其他主戰艦艇的配合都做不到,所以遠洋艦隊裡沒有它的位置。作為守口的蚊子船用,又明顯的浪費了它的噸位,這種任務金甌小鐵甲艦就足夠了。所以我只能遺憾的說,這是一款錯誤的船型,船政局驗證技術的意義更大。

真正值得期盼的是福州船政局規劃中的二等鐵甲艦、二千噸穹甲巡洋艦和建威級驅逐艦。可惜鐵甲艦完全沒有資金支持,穹甲巡洋艦因為資金太少成了整一千噸的魚雷小穹甲巡洋艦廣乙級,建威級拖了好幾年才出了兩條樣船,出來時已不先進。


韋格蒂烏斯


平遠號作為大清從無到有的第一艘自造鐵甲艦,作為試驗品實力怎麼樣想想就行了,肯定趕不上西方列強的鐵甲艦,但是清政府目光短淺,沒有趁熱打鐵,總結經驗研製更新的鐵甲艦實在是令人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