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秦国的崛起,一直是东方六国的心头之患,尽管六国彼此之间相斗相杀,惨烈无比。但是一提起合纵抗秦,那是马上放下恩怨,顷可联兵灭秦、抗秦亦或锁秦。

之所以六国能多次合纵,一则秦国是唯一一个变法深彻的国家,相对六国来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二则六国贪婪,都想合众人之力把秦国这头肥猪宰了吃肉。六只贪狼视秦国为一头肥猪,却不想秦国是一只武装到牙齿的猛虎。

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战国七雄


一,第一次合纵,六国联兵灭秦,秦孝公隐忍化解。

魏国崛起后,秦魏两国打了三十多年的仗:魏国越打越大,越打越强;秦国则是越打越小,越打越弱。到了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时,秦国亡国已在旦夕之间,只要庞涓带三十万魏武卒西进,则秦国休矣。

魏惠王害怕魏国一家灭秦,惹来其它国家不满,背后捅自已刀子,于是主张六国联合灭秦,六家瓜分秦国。根据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小说描述,六国会盟于逢泽,商议六国各出兵5万压向秦境,计30万军队;同时策动秦国西部后方的戎狄部族叛乱。内外夹击,一举击溃秦国,然后六国瓜分秦国。

秦孝公得知六国谋秦,又要策反戎狄内乱,秦国当真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于是嬴渠梁忍辱负重,采用金钱外交分化拖延六国大军;同时派出秦国仅存的5万精锐长途奔袭,先引诱戎人起兵,再聚而歼之。内乱一除,六国大军龌龊不断,竟然片刻间盟散军离了。秦国以柔克刚,度过了第一次合纵灭秦。秦孝公以”六国卑秦,丑莫大焉“激励自已,颁布求贤令,引得法家大才卫鞅入秦变法,使秦国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了。

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商鞅变法


二、第二次合纵,六国联兵灭秦,司马错一战而胜。

正所谓国强则霸,秦国翻身做了主人,于是趁着六国混战,四处出击,实实在在的捞得了许多好处。六国由卑秦转变成惧秦,对秦国又恨又怕。纵横家苏秦站到高处,振臂一呼”诛灭暴秦”,于是六国迅速组成灭秦联军48万,叩关攻秦。此次六国不同于第一次灭秦那样分心,六国同心协力,意在一战灭秦,瓜分秦国;或者至少把秦人压缩到函谷关以内,不能让秦国威胁六国。司马错带10万秦军开关延敌,一战击溃六国联军,把六国真正打懵了,大秦锐士令六国大军闻风丧胆,莫有敢于相抗者!

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司马错

三、第三次合纵,六国联兵灭秦,白起初现光芒。

齐闵王欲独占宋国,于是提出六国联军攻秦,自已好趁五国忙于攻秦之际,一举灭宋。三晋及楚国多年受秦国欺凌,于是在齐国为盟长的基础上参加合纵,燕国虽然不愿出兵,但在齐国胁迫下还是加入了合纵大军。此次合纵大军60万,由齐国上将军田趁统领、孟偿君与春申君襄助。白起起秦国顷国之兵20万,与六国大战数场,齐国败走、楚军退回、三晋联军24万战死于伊阙,合纵失败!

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白起

四、第四次合纵,魏国无忌公子领军,秦军败北。

秦赵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举世皆惊,六国噤若寒蝉。之后秦昭襄王命白起起兵灭赵,白起认为战机已失,必不可战胜,死命不奉诏,被秦王赐死。白起一死,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国信陵君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大败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后撤军。第四次联军虽胜 ,但秦国未伤根本,秦军亦伤亡不大。

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魏无忌窃符救赵


五、第五次合纵,魏国最后合纵,联军战败

秦始皇继位后,秦军年年攻击三晋与楚国,各国日渐不支,于是魏国发动了最后一次合纵抗秦。公元前241年,六国硕果仅存的合纵大臣春申君黄歇担任合纵联盟长,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由赵将庞暖指挥攻秦。此战五国将士用命,深入至函谷关内,攻入秦国腹地,行至距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吕不伟集中秦国优势兵力对五国展开攻击,楚军最先败逃,其它四国家见楚军撤退,纷纷夺路而逃。第五次合纵攻秦失败。

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大秦铁骑

六、合纵的意义与失败的根本原因

合纵的意义在于六国抱团取暖,共同抵御秦国的攻势,然后在自已的国家推行变法,强国固本为根本之道。而六国各怀异心,相互龌龊不断,虽曰联军,实则各自为战。战胜则抢功,战败则以保存实力为先,先行撤退,或直接与秦国耦合。六国不借合纵之机变法强大自已,而望以散六之师攻混一之秦,尽管兵多将广,焉能不败。第四次合纵,若白起尚在,岂有魏无忌战胜之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六国灭秦之心不死,大秦锐士五破六国合纵,五战四胜,秦人威武!

秦始皇嬴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