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精之紙娘生張良(民間故事)

張得鄉所在地張得街,相傳是因張良的父親張得在此開飯店而得名。

張得家很窮,一沒土地,二沒牲畜,三沒妻室,光棍一條,以開飯店為生。張得為人忠厚,熱情周到,取利輕微,因而總是顧客盈門。他又肯接濟窮人,吃完飯有錢就給,沒錢就走,從不說啥。有個姓黃的老人,看樣子窮得很,誰也不知道他是何處人氏。他吃完飯總是說:“張掌櫃,記上帳。”一抹嘴就走了。張得就說:“好說,好說,黃兄,忙去吧!”

這位姓黃的老人叫石公,他深感對不起張得。人家小本生意,怎能老是賒帳?有一次他對張得說:“張兄,看我吃飯總是欠帳,老對不起呀!我給你弄只鳥兒,也不知你喜歡不喜歡。”張得忙著給別的顧客做飯,隨口答道:“好,好!喜歡,喜歡。多謝了!”

第二天,黃石公果然提了個鳥籠來了。只見那鳥七色羽毛,鮮豔奪目,小嘴紅裡透亮,拖著長長的尾巴,好看極了。叫喚起來也特別好聽,像拉弦兒,像唱歌兒,又像彈琴。張得將鳥籠往飯店門前一掛,可熱鬧了,招來了更多的客人,生意更興隆了。黃石公看著這繁榮的景象,心裡樂滋滋的。

時間長了,張得想:這樣好的東西,咋能佔為已有呢!不能奪人之愛呀!於是張得又將鳥兒還給黃石公。黃石公接過籠子,對張得只是笑:“好,好。”隨手打開籠子讓鳥兒飛走了。鳥兒飛走後,張得愣住了,顯得又惋惜,又後悔,又有幾分埋怨。黃石公看著張得那心痛的樣子,連聲道:“值不得,值不得!我再給你弄一件更新鮮的東西。”

沒過幾天,黃石公拿了一張畫兒親自送到張得家裡。張得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隨即將畫貼在牆上。自從那畫兒往牆上一貼,稀奇事出現了:張得每次回家,桌上就有香噴噴的飯菜,吃著飯,不由得抬起頭來看看那畫上的姑娘。一次,張得自言自語地說:“這件衣服真該換了。”當他回家了,一件嶄新的衣服週週正正地搭在繩子上。看到這衣服,他又不自主地抬頭看看畫上的姑娘。猛一看姑娘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像忽閃了幾下,他定睛再看,還是那張畫兒。一連串的事,使張得存下了心。中秋節那天,張得故意說:“中秋節吃什麼飯呢?唉,什麼都行!”說罷他假裝外出,躲在窗外的柴禾垛後,想看個究竟。

天將中午,他還沒聽見什麼動靜。正當他急不可待時,他將頭伸進窗戶窺探。這一看他可樂壞了,畫上的姑娘正在手腳麻利地做月餅燒元宵哩!張得此時喜出望外,破門而入,衝進屋內。一把抱住那姑娘,大聲叫道:“我有媳婦了!我有媳婦了!”這一聲吆喝,那女子變化不及,沒能回到畫兒上去,她就和張得結成恩愛夫妻。

一年後,他們生了個又白又胖的娃娃,取名張良。這就是後人傳說的“紙娘生張良”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