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贏家楊偉東的「上位」之路

楊偉東堪稱人生贏家!

人生贏家楊偉東的“上位”之路

僅僅五六年的時間,他一路平步青雲,從土豆總裁到優酷土豆BG聯席總裁,到合一集團總裁再到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最後從俞永福手中接過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一棒。

近日,他頭上再多一頂“光環”——兼任阿里音樂CEO,這是5月11日逍遙子張勇以內部信形式宣佈的阿里大文娛版塊最新組織調整。所謂能者多勞,職務上的“負重”無疑是對他能力上的認可。

說起楊偉東的“上位”之路,必定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優酷網創始人古永鏘。

2016年年底,楊偉東成為大優酷事業群總裁不久,在一次在品牌煥新群訪會上,曾有人問他在成為優酷總裁時有沒有得到什麼信號,他用一句話總結所有的猜測,“得到任命的時候我很平靜,並不意外,因為我跟VKoo(古永鏘)之間的默契並不是短時間的。”

確實,兩人的默契由來已久。2002年,在聯想負責昭陽筆記本系列公關的楊偉東,為了滿足對外企的好奇心和對創意廣告的熱愛,從聯想辭職加入諾基亞。

“我不是海歸,就是一個土鱉,而且只是一個本科生。”因此,起初進入諾基亞時,他從最底層的市場專員做起。

但楊偉東是那種“能當將軍就決不當士兵”的人。諾基亞九年,他深耕細作,從一個分不清市場和銷售區別的底層“跑腿兒”,逐步躍升為大中國區營銷及活動市場總監,全線負責所有進入中國的諾基亞產品的推廣。

正正是這一時期,由於業務來往,楊偉東結識了多位視頻網站老大,這就包括了優酷創始人古永鏘和土豆創始人王微。雙方後來成為好哥們,經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

2009年初,古永鏘如常相約楊偉東在北京街邊的一家咖啡館裡聊天,突然古永鏘拋來橄欖枝,邀請楊偉東加入優酷管理市場品牌,這是古永鏘第一次開口,但楊偉東拒絕了。其實,幾個月前,他也同樣拒絕了王微的邀請,當時王微希望他加入土豆負責業務策略。

彼時的楊偉東,有自己的打算,他想要創業。

“買賣不成仁義在”。2011年年中,楊偉東放棄已有高薪,和陳勵志、胡海泉共同創立麥特文化,主攻娛樂和青年文化。據他回憶,創業初期,老友古永鏘給了很多建議,包括公司架構設計以及融資等方面。

而且,古永鏘還曾不顧“不能見媒體”的要求,為楊偉東創辦的馬克思未來影像季站臺。那時候,正值優酷和土豆剛剛宣佈換股合併,還未開始股東表決,古永鏘被優酷要求不能見媒體。由此可見,兩人的交情至深。

古永鏘和楊偉東彼此賞識對方。

人生贏家楊偉東的“上位”之路

楊偉東說古永鏘是那個能給他在奔跑路上助力的人,而古永鏘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評價,“我認為楊偉東是一個能夠帶隊打仗的人。”

對於這樣一個能帶兵打仗的人,古永鏘豈會輕易“放過”。2013年初,在看過麥特的現狀和更細的財務後,古永鏘再次把橄欖枝拋向楊偉東,邀請他過去幫忙,這時土豆優酷剛合併沒多久。

可能是由於之前邀約被拒,這一次古永鏘把要求放的比較低,哪怕最開始只是做一個顧問,也可以接受,然後讓楊偉東試著想會如何做土豆。

沒多久,楊偉東帶著幾十頁的PPT去答覆古永鏘,一五一十講清楚自己做土豆的想法。古永鏘大為讚賞,再次明確邀請楊偉東加入土豆,而且明確表示“不是打工,而是成為土豆的靈魂人物,跟土豆融為一體”。

“我覺得時機差不多了。”於是,便出現了這樣一幕:在咖啡館裡,楊偉東和古永鏘、王微三人再聚首,來來回回討論土豆的發展方向,初步確定土豆優酷這兩兄弟,一個做主流,一個做年輕又同時互相照應支持。

事實上,這個方向確實解決了土豆優酷的“燃眉之急”,因為不同基因的兩家公司從合併伊始,就存在磨合方面的問題,土豆被邊緣化的言論一直在坊間流傳。更重要的是,楊偉東與他們兩人交情頗深,是最好的潤滑劑。

楊偉東為人做事直截了當、雷厲風行,在他走馬上任土豆總裁後,優酷土豆進入BU(業務單元)化運營階段,兩個品牌獨立運營,由集團提供統一支持。隨後,通過招人、搭建和培養團隊等一系列動作,使得整個隊伍和效率都明顯提升。

這樣一個如同“潤滑劑”般的人,在阿里收購優酷後的磨合期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尤其在處理與俞永福的關係上。2016年10月,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建立,楊偉東隨著優酷進入阿里,被任命為大優酷事業群總裁,而俞永福則是阿里文娛董事長兼CEO,即“班長”。

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當時,有很多聲音說兩人不和。但後來俞永福站出來說,“楊偉東下課之時就是俞永福退休之日。”言外之意是,兩人的關係就像“唇亡齒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有意思的是,一年後,俞永福辭任阿里文娛“輪值班長”一職,轉任eWTP投資工作小組組長,負責eWTP生態圈的投資,而接過他這一棒的是楊偉東。

如此頻繁的“上位”,自然引發公眾的矚目。有人揣測他的手腕,也有人呼籲他寫一本職業經理人“教科書”。

對於自己此前的多番“上位”,楊偉東顯得很從容,認為是“是雙方的認可和意願才會有這樣的動作。”其實,一直以來,他的經歷就像是土豆網那句耳熟能詳的口號,“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從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鐵飯碗”開始,便成了自己的“導演”。1998年,24歲的他從南京河海大學比較文學系本科畢業,同時收到了廣州一家外企和國家電力公司下屬某設計院的錄用信。可是父母強烈要求他選擇“鐵飯碗”,拗不過父母的堅持,最後他很不情願地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在外事科擔任了文職。

大多數“鐵飯碗”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穩定而枯燥。楊偉東在外事科的工作也不列外,每天無外乎就是為領導整理和草擬講話稿,以及簡單的文書管理。

這種做事一板一眼又清閒的日子,哪裡能留得住他。為了打發時間,他常常“霸佔”著辦公司裡的唯一一臺電腦,有事沒事主動包攬下所有需要用到電腦的活,期間還自學考取了微軟的工程師證。

就在他入職一年後,機會終於來了。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門與世界銀行合作,熟悉互聯網的他被借調過去,在與一幫外國人一起工作。在這段時間裡,他被外企那種輕鬆自由的工作方式所吸引,當他再回到機關時,就待不住了,一門心思想著離開。

楊偉東曾說過,“我的進取心給我的壓力最大了,促進我前進的應該是對自己的不滿足。”

於是,基於對現實的不滿,他瘋狂向互聯網企業發簡歷,經過長達半年的海投,終於如願以償,在2000年正式入職聯想。

從此之後,他走出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