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改造,先去品味鄉村的「虛無」,再來動手不遲

城市裡的設計師像打了雞血一樣跑到鄉村,雄心勃勃的要戰天鬥地、要對鄉村改頭換面,直到符合他們內心設定的標準,讓建築看起來更像建築,而不是更像鄉民的生活陪伴、鄉村的文化脈絡、鄉魂的信仰圖騰、鄉事的迎來送往載體、鄉戀的回眸記憶。

城市裡的建築人為的將鄰里隔離,造成疏離和冷漠,難道鄉村殘存的互助、依存關係也要在城市化思維下重蹈覆轍,加速疏離和冷漠嗎?

鄉村改造不能僅僅滿足身體和眼睛,還要經得起大腦對鄉村的檢索、追憶、回味、重溫,要經得起內心對鄉情、鄉戀、鄉愁的精神撫慰。

鄉村改造不是推倒重來,不是創造全新的東西,恰恰相反,鄉村改造要更多的關注已經存在的事務。

那些“已經存在的事務”是鄉村之所以是鄉村的靈魂所在,哪怕鄉村已經被現代文明肢解的支離破碎,在新舊交替的空隙裡,總是有著鄉村隱蔽的人脈、文脈、地脈,他們根植於鄉村的泥土裡、鄉民的生活起居里。如果失去了對鄉村隱蔽肌理的捕捉和挖掘,那麼,重構鄉村或者說“改造鄉村”都將流於表層功夫,無法觸及鄉村的內核。

一旦我們找不到打開鄉村內在肌理的鑰匙,一味以外鄉人的視角來打量、審視、改造鄉村,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鄉村以其頑強的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同外圍環境搏鬥的經驗來消化我們對它的摧殘和生硬植入。

鄉村改造,先去品味鄉村的“虛無”,再來動手不遲

我是在北方農村長大的,我對農村各色建築多少有點認知。

在農村,一家起房造屋,會演變成全村參與的盛大事件。單單看看直到今天依然隆重無比的上樑儀式,就知道建築對鄉民的意義所在了(當然,這裡面蘊含著鄉村最為核心的熟人社會的情感維繫)。

別說建築了,村裡的每一塊地,村民都知道是誰家的,你的莊稼長勢如何、荒蕪程度,都直接決定了你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這種形象在你兒子娶媳婦、女兒找婆家的時候,會被放大、解讀,從而帶來誤判或增彩。更別說你家房屋的新舊、維護狀況了,也更別說你家養有多少牛羊豬、雞鴨鵝了。

鄉村的建築、土地、樹木、牲畜、器具,絕非僅僅是它們自身,而是充當著鄉民的臉面、招牌,是鄉民的信用保障體系,是鄉民財富多寡的象徵,是鄉民精神世界、生活起居的外化,是鄉民社交的無形通行證,甚至是鄉民鬥氣、攀比的載體。

對於本鄉本土的人來說,假話、虛話、套話統統是多餘的,瞧瞧你的屋裡屋外,看看你端的碗,基本上就可以對你下定語,而且八九不離十。

這也是直到今天,外出務工的農民哪怕多年不回老家居住,依然要在老家修房造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有房子在,就如同人在。

鄉村改造,先去品味鄉村的“虛無”,再來動手不遲

鄉村空間貌似封閉,實則非常開放。這種開放體現在改善伙食時的共享、狗的自由串門、花的牆外多支、房屋之間預留的“滴水搭架”共用空間,甚至還體現在各種器具的鄰里借用。

鄉村空間是多元空間、綜合空間、互為依存空間,鄉村裡充滿著生產、生活、儀式所必須的公共建築、公共空間、公共什物。比如,村口那個微縮版的小房子是土地爺的房子,村裡的戲臺、祠堂、學校是全村需要共同守護的神聖之地,村裡的一棵古樹是村裡重大事件的議事地點,連村裡的街道都可能是約定俗成的鄉村集市的交易點。

鄉村,構建起了村民生產、生活、婚喪嫁娶、祭祀、對外交際、娛樂等的全部所需。雖狹小、偏僻,但豐滿、充實、生動、靈活。

是的,鄉村是自由的空間、開放的空間、互動的空間、溫情的空間。

鄉村改造,先去品味鄉村的“虛無”,再來動手不遲

反觀當下的很多鄉村改造,動輒讓原住民集體搬遷,摧毀了村民之間情感維繫的空間,割裂了村民之間相互依存的紐帶,斬斷了村民精神內核的文化肌理。

也有對鄉村進行保留性改造的,卻由於不懂鄉村、忽視在地文化,導致改造的房屋令村民搖頭不已。

這是因為,鄉村雖然是開放、自由的,卻也有著諸多禁忌。

比如,門的朝向、門檻與牆的高度、堂屋與廂房的使用等都有著無形的約束。

曾經在一個鄉村,老大爺面對改造後的房屋大發雷霆,卻無人知道原因。後經打聽才知道設計師為了透亮、透光,把門板全拆了,放在院子裡當茶桌,而當地的風俗是隻有老人去世了才能拆門板。

鄉村改造,先去品味鄉村的“虛無”,再來動手不遲

鄉村是慷慨的,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大自然饋贈。面對鄉村,需要鄉村改造者能夠放下自我、自大、偏見,用心聆聽、用心感受、用心感悟,先儘可能什麼都不做,先去品味鄉村的“虛無”,再來動手不遲。

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改造者、設計師來說,要避免完全屈服於商業目的,也不能過於遺世獨立的創造藝術品,讓鄉村變成自我標榜的試驗場。

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改造者、設計師來說,我們要站在新時代對鄉村進行改造,不能一味提倡復古、修舊如舊、恢復鄉村本來面貌。

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改造者、設計師來說,我們改造、設計的不僅僅是建築,而是構建一個新的鄉村空間。我們要把握鄉村振興的偉大意圖,要遵循消費升級的時代趨勢,要充分激發鄉村的潛能,要釋放鄉村的價值。

而鄉村潛能的激發、鄉村價值的釋放,需要構建一個新時代的田園社區,田園社區是通過“社區營造”構建一個符合原住民和新村民共同利益的共同體,把鄉村空間、田園社區構建成新時代新型鄉村,符合生產、生活、創業、創新、休閒、文教、消費、社交等功能的自由、開放、共享、聯結的無邊界融合空間。

鄉村改造,先去品味鄉村的“虛無”,再來動手不遲

自由、開放、共享、聯結的無邊界融合空間也是“參見莊主·休閒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所構建的“NFLS體系”一直倡導的,而“NFLS體系”簡言之就是構建一個生活美學體驗和社交情感記憶的自然時尚生活空間。

鄉村振興,關乎中國夢,關乎你我他。

鄉村振興,讓我們從喚醒鄉村沉睡住房、激活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生活方式開始。

莊友會:高端、精準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信息共享、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

商務合作、交流諮詢、莊友會入會請加個人微信:cjzz-0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