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后群——红河大医,血脉传承,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后群——红河大医,血脉传承,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后群——红河大医,血脉传承,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后群——红河大医,血脉传承,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后群】男,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1989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学学士,从事眼耳鼻咽喉科专业29余年,现任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云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和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常委员、省州市专家协会会员、红河州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红河州公安局“社会专家”和红河州劳动鉴定医疗专家。

29 余年来从事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擅长鼻内镜手术及气管、食道异物取出等传统手术,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9篇,SCI 发表1篇,主持、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7项,其中《鼻窦内窥镜技术在治疗鼻及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新型硬性支气管镜下急诊救治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应用研究》《保留喉功能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研究》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分别获得红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和个旧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曾获得云锡集团公司和医院科技进步奖11项; 2007年获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评为红河州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云岭先锋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被红河州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12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3 月被评为红河州“我最信任的医生”和“十佳人民信任医生”。2014 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个人事迹

29年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后群医生,足迹踏遍红河大地的哈尼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等乡寨,在金平、元阳、绿春等基层医院建立了“后群主任工作站”,为边疆人民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

1989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医学学士后群,而今担任云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西部睡眠医学委员会常委,红河州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委员。2018年3月,从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主任, 提任分管医疗副院长。因为医路深处的爱与牵挂,因为红河一样的满腔热忱与热血沸腾,他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红河州先进科技工作者、“云岭先锋先进个人”、红河州卫生先进工作者、红河州“十佳科技创新人才”等殊荣。

一、强基固本,把“技术学习”作为医生成长的基础和毕生的追求,苦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工作29年,后群更加深切感受到,要为人民服务,首先就要有过硬的本领和不断探索真知、实践真理的精神,因此,他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来完善自己服务患者的能力,学习前辈的技术和经验来提升自己,实现毕生为患者解除病痛疾苦的追求。在从事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他刻苦钻研,积极探索,主持引进开展了鼻内镜鼻外科手术、低温等离子技术、鼻修复与再造技术、面半痉挛的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神经梳理术、新型硬性支气管镜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内镜下眶内肿瘤摘除术、喉裂开术+声带肿瘤切除+喉重建术等新技术、新疗法20余项,为实现科技兴院、科技兴科作出了很大贡献。

近5年来,后群主持参与完成的科研课题有17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7篇,先后获得红河州、个旧市科技进步奖9项,参与两部医学书籍的编写工作。其中《鼻窦内窥镜技术在治疗鼻及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新型硬性支气管镜下急诊救治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应用研究》、《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基因重组碱性成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鼻窦黏膜修复的临床观察》、《相临皮瓣在眼耳鼻咽喉修复中的临床观察》、《鼻内镜下微波止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学以致用,把“技术实践”作为解决临床难题的金钥匙与法宝,拯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于生死一线

后群努力学习,善于应用新技术、新疗法解决临床工作难题。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逐步开展现代鼻内窥镜外科技术,而远在边疆的云南还在采用传统的鼻手术方式,由于无法看清鼻腔内部的结构,致鼻腔手术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病人长期饱受着病魔困扰的痛苦。

1998年8月,医院安排后群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当时先进的鼻窦内窥镜技术,在进修学习的期间,他没有顾上去浏览北京的名胜古迹,而是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学习和手术,学习期间参加了上百台次的手术,硬是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掌握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掌握的此项技术。

回院后,他向科室的医师讲述北京3个月的感受和鼻内镜技术的特点,但是一项新技术要得到同行的认可就必须做出来,必须让患者看到疗效,让同行看到先进的特点。回院后,他开展的第一例手术做了4小时,这时候有的老医师就说:“年轻人,我们做了一辈子的传统手术,也做不少病人,你的方法行不通!”一个月下来才做了4例手术,科室的同志没有看到新技术带领的优势。

但是,后群没有被眼前的困难难倒,他一面查阅相关资料,一面总结以往手术中的经验和不足,同时动手组装内窥镜显示系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在医院的支持下内窥镜显示系统也用于临床,让参加手术的其他医生看到了手术的过程,并能进行手术前后对比,需要分几次手术的患者一次手术就完成了,且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为患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后群自1989年成为一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后,直把解决临床工作的问题、难题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利用1994年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把科室的几项技术难题之一的儿童气管异物技术通过观摩、参与、总结、融合,最终变成了自己的技术。

1998年的一天,一位70余岁的老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抱着一位面色发青的小孩来到医院,科室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诊断患儿为儿童气管内异物,需要马上手术,在其他医生的合作下,后群以过硬的技术积极抢救病人,通过硬式支气管镜,成功取除儿童支气管内的异物一一葵花子,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从此,儿童气管内异物这一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常需转院治疗的急症被后群攻克了,这也使红河州三院在儿童气管异物取除的抢救技术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从1998 年到现在,已有来自金平、元阳、绿春、开远等地的数以百计的气管、支气管和呼吸道异物的患者被成功救治,实现了在第一时间迅速取出儿童呼吸道内异物,改善患儿呼吸,挽救患儿生命。因此也有了中央电视台关于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术“手到擒来”的新闻报道。

2012年2月13日晚上9点,红河州开远羊街1岁零7个月的何姓小男孩,被半粒蚕豆卡进气管,可是孩子父母只有300多元钱,转院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后,后群二话不说将孩子成功救治。

国家级贫困县——金平一个5岁多的女孩付双妹,喝生水导致一条蚂蝗爬进了她的气管,孩子曾先后送往多家医院诊疗,转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时,焦急万分的父母只有150元钱了。危急时刻,后群当机立断为孩子实施手术,成功将蚂蝗取出。孩子家人感激涕零:“人民医院为人民,你们真是我家娃娃的再生父母!”

2017年4月,石屏县一名2岁男孩气管异物危在旦夕,手术中反复出现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多达7次,最低血氧饱和度为5%,而后群团队的医生们在惊心动魄的33分钟内,始终尽100%的努力抢救,成功取出了患儿气管内的一粒1. 7X0.6X0.4厘米的“夺命花生”,《春城晚报》、《红河日报》等媒体以《“死神”七索二岁男孩性命,红河州三医院决胜“夺命花生”》进行了报道,医生们湿透了手术衣的汗水,被今日头条的网友等评价为“今春最感动泪水”,以及“医患关系的生动解读”。

在熟能生巧的技术实践过程中,后群还开展了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和眼眶骨折等方面的治疗,被国内著名的鼻内窥镜专家许庚教授评价为疗效达到国内先进,部分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

早在2008年1月26日,后群就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云南省首例经鼻内镜下眼眶内血管瘤摘除术,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手术范围扩展到了眼科领域,为眼眶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和方法;2008年11月1日又成功实施了红河州首例鼻内镜下经蝶窦脑垂体肿瘤摘除术,此手术的成功开展,将鼻窦内窥镜鼻外科延伸到了神经外科的范畴,大大扩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范围,使手术领域逐步向颅底显微外科跨越。近些年,还成功开展了低温等离子技术、鼻修复与再造技术等数十项新技术;完成红河州首例耳廓再造术等,被CCTV、光明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广泛报道。

三、身体力行,把“技术培养”作为科室发展的动力和己任,打造圆梦“健康中国”的优秀医疗团队

后群深知,青年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也是医院与科室的希望和未来,为此,自担任科主任后,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身体力行带动年轻人成长,把青年医生的技术培养放在首位。

例如,后群培养了在保留喉功能喉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研究技术方面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崔振英,完成了保留喉功能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研究课题,成为当地能够完成各型喉癌手术、发声重建、颈部淋巴结清扫的医生;培养了在头颈及头颈肿瘤外科技术方面,完成了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分析及个性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甲状腺、腮腺、颌下腺及颈淋巴结清扫等肿瘤外科手术的头颈外科专家——周博, 成长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2011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率先在云南省成立鼻、咽喉、头颈、耳及睡眠医学亚专业的科室。科室建立了云南省内首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国内知名专家工作站一一龚树生教授 云南红河工作站,并相继完成完了红河州临床听力疾病诊治中心和地州级新生儿听力复审中心建立等。

2014年参与完成一项国家级实用发明专利;此外,还培养了邓泽海等年轻的医学研究生,使各年轻大夫均成为了各亚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成为科室和医院持续发展的中间力量。

同时, 投资1000余万元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一一美国低温等离子治疗系统、澳大利亚康迪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英国鼻阻抗、鼻阻力、咽反射仪、德国艾克松电子纤维鼻咽喉镜及嗓音诊断系统、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美国伟康呼吸机、美国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系统、意大利科时迈肺功能检查系统、进口前庭功能检测系统等。

2017 年6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乳腺甲状腺肿瘤分会成立,周博被聘为委员;培养了在耳显微手术,特别是鼓室成型、乳突根治及耳听功能重建等方面不断进步的耳专业带头人、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陈妮娜,当选云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系红河州唯一当选的委员,她首次提出乳突容积应作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案评估的重要指标的论述,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同,两项课题获得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而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红河州特色科室、云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唯一的地州级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的业务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领域,年均收住病人达1500 人次以上,门诊病人突破10000 人次。科室远近闻名,预约的手术基本上满满当当排到后两个月,远在美国、香港的患者,也会预约后群诊治或者住院手术。

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又借助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平台,规划组建了地州一流、省内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区域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肿瘤中心”。对头颈及头颈肿瘤外科方面,特别是甲状腺、腮腺、颌下腺及颈淋巴结清扫等肿瘤外科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实力, 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技术协作也更加紧密。

2016年3月17至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专程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颐外科指导工作,欣然为“云南红河睡眠呼吸疾病诊治培训基地”揭牌。了解到后群主导和主持的医学睡眠监测中心于2014年开通之后,国际睡眠病人智能化管理平台又相继启动,使该中心步入了互联网时代,韩院士对此表示赞许。2016年4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医疗队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施手术29台,其中,国家一级教授龚树生打破了他自己一天16 台的手术记录。

针对当地医疗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了带动红河州各县级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共同圆梦“健康中国”,后群还组织医疗队分别到金平、元阳、红河等边疆进行巡回医疗、技术指导、讲学;牵头组织成立云南省医学会红河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搭建一个专业技术平台,先后邀请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等国内、省内专家到分会讲学、带教和手术,共同带动当地医疗技术发展,促进了当地各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技术水平的提升。

2016年4月14号至17号,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龚树生教授为首的6人医疗队,到红河州开展巡回医疗。期间,指导开展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彝族“海菜腔”唱法的原生态嗓音医学分析科研工作,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获得者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的老师、“云南民间艺术家”施万恒,专程带领16名歌手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嗓音室,为“海菜腔”的嗓音医学分析提供科学的原始数据录取,各级媒体竞相报道,称其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现代医学与民间艺术的“握手”。

2017年2月24至27日,后群主持的红河州首届睡眠技师规范化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昆明、曲靖以及红河州各县市医院的7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次关于睡眠呼吸疾病的学习交流,有31名学员通过睡眠技师规范化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让更多人“做一个好梦”的祝愿,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四、与时俱进,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突破的必由之路和进步阶梯,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兴医为民,公益利众”的领域和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Acta Oto-Laryngology》还发表了后群、陈妮娜撰写的论文,实现了基层医院在SCI发文零突破。

工作29年来,后群不断根据自己工作的经验,先后改良、设计了鼻腔止血棒、钩突调整钩、钩突切除刀等手术器械。特别是他经过16 年研究和四代改进的手术器械,获得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为鼻内镜手术发明,具有吸引、剥离、切割、吸取、支撑功能、更符合人体力学原理,方便手术操作的手术器械,减少术中对患者损伤,缩短手术时间,该专利已完成手术5201例,为每例患者减少2天住院时间和300元医疗费,共为患者节约医疗费156万元,节约住院时间10402天,创造超过700万元的社会价值。该专利已在北京、上海、重庆及云南推广使用,拓展了后群兴医为民的服务领域和空间。

2017年4月,《云南医院》杂志在“名医风采”栏目中,以《杏林春暖到边陲 妙手丹心济苍生》为题,用4个页码的大篇幅,对后群进行了专访报道,正是对后群的真实写照。有一位云南作家这样描写:地灵人杰的红河,“云南唯一状元”的佳话波澜不惊;香远愈清的“滇南邹鲁”,圣人的汉儒之气氤氲流淌;边弦歌不辍的西南联大,一所只有8年历史的“临时大学”,培养了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150 个两院院士、无数个人文社会科学大家,而后群,一个在红河阡陌大地.上行走的医生,他的存在,让我们深信不疑一一生命的红河,在他的血管里奔流,也在我们的血管里生生不息地流淌。

编后语

2018年“云南医师奖”(第二届“云南医师奖”)是根据《云南省医师协会章程》,经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云南省医师协会主办的全省15万医师的最高荣誉奖项。经16个州市相关医疗单位按标准严格推荐候选人,依据选树办法,由各州市卫计委(局)进行初评并公示后,共推选出29位入围候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