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吴海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守卫雪域人民的健康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吴海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守卫雪域人民的健康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吴海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守卫雪域人民的健康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吴海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守卫雪域人民的健康

【吴海全】1993年昆医毕业后分配到迪庆州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从事临床工作25年。先后到昆医附一院和附二院进修学习,积累进修三年余。2005年至今任迪庆州医院普外科主任。

立足于自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从小事做起。先后在迪庆高原率先开展了围手术期肠外营养(TPN)治疗,使患者并发症及术后康复得到了保障。针对州内胃溃疡胃癌高发的特征,自己不断地努力,将胃空肠R-y吻合术及开放胃癌根治术逐渐开展成熟,现已全面在州内推广。

个人事迹

在雪域迪庆,提起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的普外科医生吴海全,众多的人,特别是农村老百姓都会竖起拇指,称赞他一心扑在医学外科事业上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操守,这个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演绎人生的纳西族汉子,在高原外科事业中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追求与价值。

选定人生坐标 追求精湛的技术

1990年,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志愿的时候,理科成绩比较突出的吴海全毅然选定了学医的道路。当时,迪庆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很多老百姓生病了也没钱医治,小病拖、大病挨的现象很突出,一些小毛小病也会拖成大病,导致病人死亡。在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大山里长大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志要当个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1993年,他从昆明医学院毕业回到家乡,分配在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人民医院工作,走上了普外工作的岗位。

当时,吴海全的临床技能不强,还是一个“理论家”,面对一些当时该医院无法医治的患者,面对病人家属对病人的治疗丧失信心,把病人从他的眼前抬走,他的心里只有一种酸楚和愧疚的感觉,于是他把压力变成动力,花大量的时间向同事学、向书本学,打电话向老师求教。四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医学知识得到不断积累,临床技能得到提高,工作得到了医院同事、领导和病人的认可。

作为业务较强、具有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员,1998年至2000年期间,他被派往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带着自己临床上的诸多疑问,带着为更多病人解除病痛,带着提高本地普外科水平造福一方百姓的愿望,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每天必须的睡觉和吃饭时间外,他都泡在医院里,研究病例和手术方法,争取更多的机会参加手术,从一名观察者到手术助手,从老师的指导下做手术到自己主刀,他在学习中提高,从实践中升华。同时也养成了外科医生必要的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2000年回到医院,当时,在迪庆普外科工作领域,能开展的只是一些小手术,如阑尾、疝修补术、胃肠修补术等,肝胆外科和泌尿外科完全是空白。有条件的患者需要做肝胆手术和泌尿外科手术都必须到大理、昆明等地,很多农村老百姓只能在痛苦中生活。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免受病魔的折磨,吴海全开始了独立开展工作,从开腹胆囊切除术入手,逐渐升级到胆总管探查;从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到经典的胃大部切除R-y吻合术,进而发展到胰-肠吻合术、简单的肝叶切除;从简单的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到肾盂切开取石、经膀胱前列腺摘除。当时,医院设备简陋、每开展一项新项目都要面对很多的困难和压力,甚至是别人的不理解。但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的技术在提高,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也为医院的声誉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除了服务好城区的患者外,很多乡下患者竞相来到医院接受治疗,四川得荣、巴塘,西藏芒康等毗邻藏区的患者也来医院求医问药,接受必要的手术治疗。

大胆创新 书写迪庆普外科发展新篇章

2001年,一位来自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60岁的患者阿扎到医院接受治疗,这位患者在当地治疗没有明显好转,由于病人年龄偏大,病情危重,来到香格里拉后,其他医院都劝病人家属放弃治疗。当病人的家属来到香格里拉人民医院,看到病人痛苦的面容和病人家属祈求的眼神,吴海全毅然收病人入院,经体格检查和临床检验,诊断病人为肠瘘。生命垂危的病人又必须严格禁食,传统的支持疗法:能量合剂,给病人输入白蛋白只能短暂解决病人的基本营养需求,随之病人就出现了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自身蛋白过度消耗等症状。

吴海全在心里想,是当个单纯的“开刀匠”还是当个能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全科医生呢,选择后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其他学科知识,并且在当时医疗条件简陋的状态下,还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

看着阿扎日渐虚弱的身体,吴海全在心里狠狠地下了一个决心,研究和开展完全胃肠外营养,为术后禁食的患者尽快康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每当工作之余,吴海全就把自己泡进书堆里,根据营养素算热卡、虚心向省城的老师电话求教、在书本上学习深静脉穿刺要点,反复揣摩技术要领。一切都一丝不苟,每一个过程都倾注了他“以病人为中心”的爱心。当第一袋三升袋配制好,开好医嘱,医院里的护士都拒绝执行他的医嘱,他只有在医院领导和护士面前保证,出了问题,他自己一个人承担。当配制好的营养物质缓缓滴到深静脉,到达全身,阿扎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最后康复出院。之后,医院为许多需要禁食的患者(肠瘘、胰腺炎、短肠综合症等)开展了完全胃肠外营养。在吴海全的传授下,如今,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的医生都能根据病人的需要配制三升袋,护士都掌握了深静脉穿刺,为众多的禁食患者解除了痛苦。一名叫李军的患者由于发生小肠坏死,施行小肠切除术后,就一直依靠该医院配制的营养袋延续生命。

第一次成功,给吴海全的医疗工作注入了“兴奋剂”,接下来的工作中,产生了迪庆普外科工作的多个第一次。

2005年底,为了优化资源,提高迪庆医疗服务水平,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把香格里拉县人民医院和迪庆州人民医院合并,打造全国藏区一流的地州级医院。在众多外科医生中,吴海全以其出色的成绩、扎实的功底、务实的精神脱颖而出,担任普外科主任。面对同事的信任和病人的期盼,吴海全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首先就是建好科室,打造先进科室。工作中他从自身做起,带头维护科室利益、带头学习业务知识、带头团结科室同事和其他科室的同事、带头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带头帮助新进人员提高技能。通过努力,打造了科室的良好形象,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

其次是开展新项目。2008年,为了开展普胸外科,吴海全争取到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8个月的机会。此时,对一般手术,他的临床技能已经相对成熟。带着拓展项目的目的,他又一次来到了高一级医院的“加油站”。期间,他除了到病房观察病人就是在手术室里观看手术过程,接受老师手把手的传授手术技能,每当医院有普外、泌尿、胸外科手术,他都从头到尾地学习,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手术总结,为他回到医院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主持开展的食道癌根治术、肺修补术、肺大泡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结核患者胸膜微管引流及结核灶清除纤维板剥脱术等手术开创了迪庆胸外科手术的先河。

微创外科是当前外科学发展的潮流和主要方向。创口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势,使微创外科手术成为众多病人的选择。

“不怕慢,就怕站。”吴海全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开展微创外科需要硬件的支持,面对医院缺少必要的设备的现状,2009年,吴海全争取医院的支持,到高一级医院以请专家、租器械,从当前最成熟的微创泌尿外科入手开展手术。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他就下夜班后搭乘长途车到昆明等地参观学习。2010年底,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可以独立开展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使大切口高损伤,需要反复开刀的泌尿外科手术告别迪庆医学的历史舞台,让许多需要到省城才能达到的手术效果在病人家门口就能实现。2011年1月,首台德国产的腹腔镜在众人的期盼中配置到了普外科,“打洞做胆囊手术”成为医生和病人的现实。

今年5月17日,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一名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指着自己腹部三个微小的伤口说:“能在家门口做‘打洞’的手术,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做手术之前,我饱受了胆绞痛痛的折磨。手术当天我就下床活动了,现在一切生活都恢复了正常,十分感谢吴医生,他每天要来看我四五次,责任心非常强。”

过去在迪庆用腹腔镜做手术,只是在部分医院租用外地医院和请专家做过屈指可数的两三例,专家一走,病人做手术还是要到昆明、下关等地,费用高、生活不方便是制约病人就医的首要因素。如今,吴海全的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在香格里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0多例患者手术进展十分顺利,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此项手术的开展填补了迪庆腹腔镜手术的空白,更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就医条件,对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在微创外科全面发展的同时,吴海全还带领科室医务人员狠抓传统手术的更新和发展,近三年内开展了100余例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疝复发率明显降低;在痔疮治疗方面,与传统的外剥内扎相结合,开展60余例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有效控制了病人痔疮复发率。在癌症根治手术方面,积极开展胃癌、食管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根治手术,同时规范了病人术后化疗。这些治疗手段在发达地区已经比较成熟,但在迪庆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是近年医学发展的一大飞跃。

普外科的快速发展,为迪庆以及毗邻藏区(四川省得荣、乡城、巴塘、理塘,西藏自治区芒康、察隅等)的牧民改善就医条件、维护藏区稳定;为医院留住病人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香格里拉普外科每天病床爆满,很多时候还要加床,医院的信誉度明显提升。

一心为了病人 谱写高原“门巴”高尚品质

为贫困病人交医药费,免费为病人从外地带药,为没有人照顾的病人送水、送饭,是吴海全在医院工作的一部分。在他的心里,病人就是亲人,是比亲人更需要关怀的人群。和风细雨的讲解、耐心细致的问诊、认真精确的操作都显示出他“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2006年,一位叫格茸的香格里拉建塘镇诺西村病人来医院治疗,经检查,这位63岁病人患的是胆源性重症胰腺炎,医院为病人施行了一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引流、胃造瘘空肠营养造瘘术、二期胰腺坏死灶清除术。这时本来就十分虚弱的病人出现了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已见曙光的病人进入了休克、全身衰竭的表现,病人家属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吴海全一边劝慰病人家属,一边采取积极措施抢救病人,经过两天两夜没合眼的抢救,病人的出血得到控制,生命征逐渐走向平稳。疲劳过度的吴海全倒在值班室里睡了过去,等他一觉醒来到抢救室看病人的时候,发现病床已空,病人被家属拉回去了。

当吴海全骑着自行车经多方打听找到病人家的时候,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躺在木板床上等死。病人家属说:“阿爸的病太重了,没有医好的希望,我们也不忍心看你那么辛苦。”作为一名医生,吴海全认为,放弃治疗就是放弃一条生命,就是放弃了医生的神圣职责。经过他的耐心劝说,病人家属勉强同意继续接受治疗,但就在家里治疗。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吴海全每天带着药水往返在医院和格茸家,当病情明显好转的时候,病人被他再次接到医院治疗直到康复出院。

对于一名临床工作者,哪里有危重病人那里就有吴海全的身影。为了抢救生命,他总是顾不上自己的安危。

2009年8月的一天下午,正在手术台上做手术的吴海全接到了德钦县医院打来的求援电话,说一名一岁半的小孩发生外伤性肠破裂,腹腔内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做完手中的手术,脱下手术衣,吴医生和来接他的人上车就走。当时正在修建香德二级公路,当天又不是保通日,天上还下着连绵的秋雨,道路泥泞,他们一边行走一边搬开挡在路上的巨石,公路坑多路滑,上方还有落石和泥石流,在路不通的地方还要爬悬崖。一路上步行30多公里,换了4辆车,直到凌晨4点才赶到德钦县医院。此时,病人生命征已经十分微弱。吴海全顾不上喘气,就穿上手术衣为病人作深静脉穿刺、输血、做手术,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出血被制止了,肠破裂得到修补,生命征走向平稳,走出手术室,天已经大亮。

舍得传授技术,为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不懈努力

在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是最高级别的医院,除了开展医疗工作之外,同时也是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普外科都要承担医学生实习、下级医务工作者进修的教学培训任务。

一直以来,吴海全都以传授给更多的人医疗技术和临床知识为己任,将自己的所学倾囊传授,得到了进修生和实习生的好评。

编后语

2018年“云南医师奖”(第二届“云南医师奖”)是根据《云南省医师协会章程》,经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云南省医师协会主办的全省15万医师的最高荣誉奖项。经16个州市相关医疗单位按标准严格推荐候选人,依据选树办法,由各州市卫计委(局)进行初评并公示后,共推选出29位入围候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