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導讀] 最近幾個月股權質押一直是市場最大的擔憂之一,尤其是質押爆雷的個股股價連續跌停,成為了市場各方最大的擔憂。實際上,當市場幾乎形成一致預期時,市場就會反方向運行。許多時候個股最大的利好不是別的,就是跌到一定位置之後更為便宜的股價。

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最近幾個月股權質押一直是市場最大的擔憂之一,尤其是質押爆雷的個股股價連續跌停,成為了市場各方最大的擔憂。實際上,資本市場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當恐慌蔓延時,往往是恐慌逐漸衰竭時。當市場幾乎形成一致預期時,市場就會反方向運行。許多時候個股最大的利好不是別的,就是跌到一定位置之後更為便宜的股價。

股權質押這顆雷被誇大了

股權質押這顆地雷是A股市場的痛,相關的各種文章也屢見不鮮,最聳人聽聞的一篇文章是《A股3528只股票 只有30只股票沒有股權質押》。實際上,這種說法沒有把股權質押的客觀情況說清楚,有危言聳聽之嫌。

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因為A股的股權分成兩種,一種是無限售的,也就是遵守有關減持規定前提下,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的;一種是有限售的,也就是持股還在鎖定期,暫時不能賣出的。這兩者短期對於股價的衝擊絕對是不一樣的。還有,股權質押比例的高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質押了半數流通股的公司與只質押了比例很低的公司,對市場的影響自然不能等同。

有些股權質押太過激進的公司承受極大的壓力,但是相比較2015年的全民槓桿,這一次股權質押的槓桿主要來自於大股東,他們去槓桿的過程會使得二級市場也非常痛苦。但是市場對股權質押的壓力有可能過於擔憂了,因為這些影響是局部的公司,從目前情況來看,大約有500多家公司受影響比較大。如果市場繼續下跌,可能會有700多家公司受影響。

實際上與2015年相比,股權質押的壓力要遠較2015年的配資槓桿壓力小,因為那時幾乎是一輪輪的千股跌停,每天市場上都有無數的個股一開盤就封住跌停板。但是這次,真正意義上的千股跌停只出現在今年6月19日。2015年國家隊拿出真金白銀直接在二級市場買入流通股都無法止住跌勢,而這次千股跌停後市場很快就能自我修復。

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股權質押的殺傷力確實大,但是如果你仔細的翻查這些公司的質押數據,你就會發現並不是許多媒體上說的那樣驚心動魄,因為有接近1000家公司的限售股與流通股合計的股權質押比例不到總股本的1%。1700家公司質押比例不足3%,佔到A股上市公司的50%。質押比例低於30%的上市公司有2700多家,兩市大約有800家左右質押比例超過總股本的30%,而只有這些才是真正的雷區。從流通股情況來看,被質押的流通股佔總股本比例,低於10%的有接近2200家,高於20%的也差不多是800家。

股權質押從個數上看確實是全方位的,但是從程度上來看是局部範圍的,受影響最大的可能只有800家公司左右,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被質押的股權都會爆倉。

股權質押最大的衝擊波可能已經完成

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實際上,許多時候股價最大的利好就是跌的足夠多了。流通股質押率最為靠前的20只個股最近連續跌板是跑不掉的,但是連續跌板之後,股價逐漸企穩。

流通股質押最為靠前的20只股票

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從質押率前20名看,有4家還沒暴跌就及時停牌了,但是對於那些已經爆過地雷的,當利空釋放後股價往往會逐漸企穩,甚至出現像郝美集團這種連續跌停之後上漲一倍的個股。

股權質押比例越高的,第一時間傾向於停牌的概率越高。目前兩市扣除ST之後,還有大約160家公司一直處在停牌之中,就算它們個個是雷,也只有160顆雷沒有引爆,佔比整個市場數量不到5%,而

其它的都已經在引爆中或者已經爆炸,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股權質押的地雷對於市場的最大沖擊已經漸漸過去。

低迷市場最大的利好是股價足夠便宜

股權質押地雷連環暴對市場影響的結果有兩個:一個是讓股價足夠便宜;一個是讓投資者悲觀情緒發酵。現在這兩個結果正在逐漸成為A股的利好,只是許多投資者還沉浸在以往的悲觀中而無法自拔。

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決定股價的三個因素是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水平、風險溢價與公司的贏利能力。這三個因素裡,市場的無風險利率與公司的贏利能力的變化是稍微緩慢的,而且這種變化會決定市場的整體方向。但是風險溢價水平是快速變化的,它取決於股票的價格與整個市場的氛圍。

當股價下跌的時候,尤其是經過一輪較長時間與較大幅度的下跌的時候,整個市場的風險溢價水平就會快速回落,公司的股價也急速回落,看起來這會是一個死循環,回落的股價會壓低風險溢價水平,風險溢價水平會制約股價。但是,當股價回落到足夠的低位置時,股價對應公司贏利能力的匹配度就會增加,許多在高位看起來偏貴的公司,在大跌一段之後,估值就顯得不是那麼離譜,進而會使得股價的下跌不再那麼容易,開始有了買盤的入場,進而使得風險溢價水平得以提升。如果行業屬性沒有太大變化,公司贏利能力沒有太大變化的公司與行業,此時最大的利好不是別的,就是跌到一定位置之後,更為便宜的股價與吸引力。A股整體就處於這個階段,或者說正處於這個階段的過程中。

市場蓄勢謀反彈,銀行補充資本實施進展緩慢!

股市更多的時候是受群體情緒波動影響,群體情緒又具有一致性和滯後性。對A股市場目前下跌原因歸類,就是去槓桿導致個股風險暴露,太多個股的閃崩極大的影響持股者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形成避險慾望。另外,就是外圍因素的不確定性導致對於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可以說A股就是在這樣的心理因素與外部因素的影響下跌跌不休,彷彿沒有盡頭。但是,市場在表現出一致性之後,開始進入滯後性階段,也就是不知不覺間,那些曾經的擔憂,被釋然,似乎不再那麼讓人恐懼了。

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從央行到銀監會的講話,從交易所到三大報各種列數據講事實,其背後的可能就蘊涵著市場對於去槓桿的反應過度。

經濟也罷,股市也罷,從來都不是線性發展的。沒必要情緒激昂時候始終保持大牛憧憬,也沒必要市場恐慌瀰漫時,無視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而一直擔憂恐懼。

在足夠多的壞消息出來之後,當市場已經以較大的調整應對之後,市場實際上已經孕育了一個最大的利好因素,那就是遠較曾經更為便宜的股價,更為合理的估值。當悲觀到極致,稍微的一縷陽光就足夠燦爛。當這種東一縷西一縷的陽光越來越多,或許,鋪天蓋地的陽光就會到來,驅散市場的陰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