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基加利的日出。央视记者章猛拍摄于市中心一座中国人投资的酒店楼顶。

基加利街头最常见的是“摩的”,当地称“波达波达”。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驾驶者的红色马甲后背标明了自己编号和来自的区域。(央视记者麻艳鹏拍摄)

在基加利街头,还能看到这里的一大特色——自行车“的士”。起步价约100卢郎(人民币0.78元)。不过,这个行业正逐步被“摩的”取代。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载客中的“自行车的士”。(央视记者拍摄)

这个场景很熟悉吧,这是中国产的公交车正在停靠上客。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卢旺达曾经被评为非洲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非常干净漂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卢旺达全国实行禁塑令,外国游客也不许拎着塑料袋入境。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基加利街头的垃圾分类箱。(央视记者麻艳鹏拍摄)

卢旺达还有一个传统,习主席在署名文章里也提到了——悠久的“乌姆干达”文化。“乌姆干达”在卢旺达语中意为义务劳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是当地的全民义务劳动日。

今年是中卢建交47年。习主席此次到访卢旺达,标志着两国元首在一年多时间成功实现互访。“中卢友谊情比山高”,这是最恰当不过的比喻。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习主席到访当天上午,基加利一些主要街道开始悬挂中国国旗。(央视记者拍摄)

2

总统府的中国贵宾

7月23日上午,卡加梅总统在总统府前广场为习主席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欢迎仪式现场全景。(央视记者舒贝拍摄)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此前一天,工作人员还在装饰检阅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红地毯。(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两国元首在会谈时一致同意共同续写中卢友好合作关系新篇章。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卢方工作人员携带两国元首刚刚见证签署的文件离开会场。(央视记者拍摄)

3

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中卢在历史上都曾遭受深重灾难,因此都倍加珍惜当前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局面,都为自己取得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这是习主席署名文章中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基加利市中心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央视记者拍摄)

这家位于基加利市中心的饭店,是电影《卢旺达饭店》中的故事原型。电影讲述的是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时期的真实故事,一位胡图族饭店经理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了1200多位图西族难民。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米勒·科林斯饭店

7月23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夫妇参观了基加利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活动现场一角(央视记者拍摄)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基加利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超过25万遇难者魂归此处。(央视记者拍摄)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纪念馆中的遇难者照片墙。(央视记者拍摄)

4

续写友好合作关系新篇章

7月23日下午,卡加梅总统夫妇亲自到机场为习近平主席夫妇送行。卡加梅总统久久站立在贵宾室门口,目送专机滑行起飞。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机场欢送仪式开始前,军乐团成员跳过红地毯。在卢旺达,除了元首以外,其他人不可以踩上仪式专用红地毯。(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在此访的会谈中,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推动双方互利合作结出更加丰硕成果,为中卢人民、中非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卢旺达是今年的非盟轮值主席国。习主席此访既是面向卢旺达,也是面向非洲。他拿奔跑的雄狮比喻今天的非洲,表示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日益走向一体化的非洲。卡加梅表示,非洲高度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坚定致力于深化非中友好和互利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的首访,飞越了山丘,也飞越了历史。

时政新闻眼|卢旺达:情比山高

△习主席专机即将起飞,下一站前往南非。(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下一站,南非。“时政新闻眼”将继续为您带来新的视角。


监制/申勇 杨继红

记者/龚雪辉 郁振一 沈忱 何北平

©央视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