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面积停产影响,失业潮逼近陶业!或影响数万名陶瓷人

在市场和环保双重压力下,2018年我国多个建陶产区出现了生产线大量停产的现象。而大面积且持续的停产后遗症正在逐步凸显——

失业潮逼近。

2018年7月23日,焦虑的老张(化名)将一纸投诉递到了河北省网络问政综合服务平台,称其所就职的河北某陶企已经拖欠员工工资3个月,严重影响了他和工友们的正常生活。这让原本怀揣着希望从山东淄博拖家带口奔赴河北工作的老张很是受伤:“从五月到现在没有拿到一分钱”……“真的太难了”……“家人在家担心我们的安全,可我们没脸回去”……

老张的遭遇并非个例。知情人士向陶sir透露,自今年5月以来,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在内的北方等地陶企生产线大量停产,再加上企业销售无力,目前拖欠工资的情况在北方很是普遍,很多员工都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中。

同样的隐忧也存在于辽宁、山东和四川等地。

受大面积停产影响,失业潮逼近陶业!或影响数万名陶瓷人

▲库存高企的某陶企。

开工率创新低

上半年产量降17.7%

7月25日,在“第六届中国建陶产区大型巡回论坛暨2018淄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公布了2018年陶瓷行业的相关产业数据,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陶瓷砖产量出现了剧烈下滑,同比2017年下降了17.7%,创下了中国建陶发展近20年来产量最大跌幅记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即上半年全国各产区的大范围停产。陶sir了解到,在今年上半年,除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陶企生产较为正常之外,其它主要建陶产区如四川、山东、河南、辽宁、河北等地陶企均因受到环保或市场低迷影响,生产线开工率普遍不高,部分产区甚至创下了历史新低:

受大面积停产影响,失业潮逼近陶业!或影响数万名陶瓷人

北方四省(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自5月开始有大量企业停线停产,四省建陶生产线的总停产比例约为20%,其中陕西停产比例最高,约有2/3的生产线停产。至7月,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的生产线停产数量约共60条,停产范围之大远远超过往年。

山东(含淄博、临沂):据不完全统计,在山东产区现有的200余生产线中,目前有15%的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其中,临沂地区陶企生产相对正常,仅有3条左右生产线停产,但淄博地区目前有约10家企业停产,两地共计约有30余条生产线停产。

四川(此处主要指夹江):受市场销售形势低迷影响,今年四川产区的整体生产情况并不乐观。以夹江为例,该地大部分陶瓷生产线都是在3月15日后才陆续恢复生产,至5月又开始有部分生产线关停,进入6月下旬后当地政府又开始对未落实“退城入园”的陶瓷企业实施强制关停。粗略统计显示,7月底夹江产区内生产线关停率已经高达60%及以上,即意味着目前该产区共有约60条生产线停产。

辽宁(含法库、建平、喀左):面对市场持续低迷、环保从严、产能过剩以及原材料价格普涨等诸多不利因素,今年以来辽宁三产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体开工率不足6成,部分企业因为销售不畅、银行贷款收紧而提前停产处理库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下旬,辽宁产区已建成的106条建陶生产线中,目前处于停产(或阶段性停产)的生产线数量共计30余条,占已建成生产线总量的28%。

受大面积停产影响,失业潮逼近陶业!或影响数万名陶瓷人

被强制关停的某陶企。

数万人失业或濒临失业

在生产线停产时间不断拉长的背景下,停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资金链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特别是由于环保的大量投入、原材料的上涨以及部分原材料需要现金支付,为了维持生产运营、避免资金链断裂,一些企业仅保留必要人员,其他人员则停发工资、放假休息。

陶sir了解到,目前有不少地区的陶瓷企业工资发放要延迟2~3个月。

而在员工收入方面,普通生产人员的工资水平止住了上涨的势头,基本与去年持平;受销售疲软影响,企业销售人员的收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出现了10%~20%的下降。

某陶瓷企业黄姓品牌经理告诉陶sir,自5月其公司停下了1条生产线后,就只给普通员工发工资,中层以上人员的工资已经2个月没有发放工资了。“不仅如此,上个月公司通知,中层以上人员的工资都相应减少,我每月的收入减少了5000元。”

更严重的是,相比停线的陶瓷企业的“延期”,停产的企业除了保留部分销售人员外,大部分员工已经放假。某停产企业的刘姓品牌经理说,“6月份公司停产后,大部分员工都已经放假,什么时候开工还不知道,只能等公司通知”。

可是至今停产已经有一个月了,该刘姓经理也没等到公司的开工通知。“如果公司一直不能生产,我就要再找工作了,全家都要靠我的工资吃饭,等不起。”

根据上文的统计,目前仅仅是四川、山东、河南、辽宁、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停产生产线就已经超过了180条,而从目前各地陶企的产销率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库存高企的状态,在这一部分库存未得到释放之前,停产生产线复产的机率并不高。

以单线就业员工150~400人计算,即意味着上述几省目前约有数万人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失去经济来源的陶瓷从业人员纷纷出走到未停产产区,或者转向其他行业。往年常见的“招工难”问题也基本不成难题,反倒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受大面积停产影响,失业潮逼近陶业!或影响数万名陶瓷人

▲也有企业在“洗牌期”不断发力自我调整,对高端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企业呼唤高端人才:

“我有财,谁有才?”

陶瓷行业的这一轮“大洗牌”,不仅仅是对陶瓷企业的考验,也给陶瓷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有大量的人目前正处于失业或濒临失业,

但高端技术、营销、管理和设计人才依然是各产区各企业所争取的对象。

以江西为例,今年该产区不少企业迈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企业及品牌发展战略,也对其公司的人才结构进行了调整,一些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业务员被大量裁员,甚至一些不作为的品牌经理在裁员名单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企业对于有思想、有理念的业务员以及管理员则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给予了高薪、职位等待遇来吸引或者留住人才。

其余各产区也基本如此,虽然今年以来市场销售低迷,但也有很多企业不仅没有削减销售人员,反而加大了高端人才的引入力度。

不过受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相对于佛山陶瓷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引进人才并不容易,需要付出更多的工资和成本。

北方某陶企品牌经理告诉陶sir,就销售管理人员来讲,北方陶瓷企业的工资基本与佛山持平,甚至比佛山还要高。如佛山陶瓷企业要招一名市场部总监每月1万至1.5万就可以,但是北方陶瓷企业开出每月2万元的工资,都未必能招到理想的人才。

大量生产线的持续停产,导致了失业潮;迫在眉睫的转型升级,则催生了大量的高端人才需求。失业潮与人才荒并存的陶瓷行业,该如何突破?对很多企业和个人来说,目前这还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记者 | 张园 崔学锋 张新生 龙财金 刘学 熊娟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