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发现能吐丝的蚕,又是如何掌握缫丝技术的?

早在唐朝时,民间就曾流传有“嫘祖教民育蚕”的说法。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妃,司马迁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传说有一次她在桑树林里喝水,刚好树上落下了野蚕结的茧,嫘祖用树枝将丝挑了出来,谁想丝越挑越长……于是发明了缫丝纺织技术。北宋刘恕在编撰《资治通鉴外纪》时采信了这一传说,写道:“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正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古人是如何发现能吐丝的蚕,又是如何掌握缫丝技术的?

从史料上看,将养蚕缫丝的发现与发明人定为嫘祖,应该是一种附会,时间在南北朝时期。有学者考证,北齐最先将这一功劳附会给黄帝,但黄帝是中华男性始祖,而养蚕纺织是女性做的事情,也许觉得不合理吧,北周时将之转嫁到了黄帝正妃嫘祖身上。据《隋书·礼志二》:北周祭蚕神由皇后主祭,“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有意思的是,将蚕神附会给黄帝,进而又附会给黄帝妃嫘祖的并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人,北齐、北周都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在鲜卑人始祭嫘祖前,汉人所祭祀的蚕神较概念化,统称“先蚕”,还有天驷龙精、马头娘、菀窳妇人、寓氏公主等蚕神化身。东晋干宝《搜神记》即称:“菀窳妇人,先蚕者也。”(来源:文史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