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傳統武術內功當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爲主

很多練傳統武術的人,練了一輩子,都沒有功夫,有些人並不是沒有努力,只是要麼所習功夫不真,自然不得其門而入;另一個則是習之不得其法,自然事倍而功半了。

習武當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中國的傳統武術是以內功為基礎的,再高一些的層次則是能以之為入道之基,當年自然門始祖,徐矮子先生一生精於武技,然到老時,仍然一腔熱血孤身入山尋道,可見古人對道之熱忱,到如今,這種真摯的信念已經很少見了。

習傳統武術內功當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

很多習武的人對於”武可入道,道可演武“這種高深的修為,視之為笑話,正是”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而許多欺世盜名之徒,也使傳統武術如今為人所疑。

斂神聚氣是練武之必須,傳統武術中凡剛勇者者皆可調陰陽,以煥真力;無力行持者,體內陰陽之氣震動亦可以產生真力。但是這必須建立在斂神聚氣的基礎上,如果練功時神思散亂,再怎麼努力也不得其功。

古人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是說心態平和穩定,不生雜念的情況下,人體內的真氣就會響應人的動作和姿勢,產生流動,這是內力修行的基礎。如果想功夫長進,這就要求所習的武功要合乎人體自然規律,真正的內家武學,並不是可以胡亂練習的,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姿勢都是千錘百煉而來,能使體內真氣產生完整的循環,不使之流失,正是”百家騰躍,終入環中“。

習傳統武術內功當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

而欲使心志專一,就必須養心定性。這一點就需要在日常應用中時時注意,不使心神散亂或昏沉。古人有言:“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練功亦如此,想練好功夫,並不是你每天揮拳舞棒就行的。每天幾個小時的練功,即使是內家武學,對身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傷害,這就需要平時修心養性,以涵養太和之氣,以滋養身心,使身體所受的傷害得到恢復。

所以三教之中才有文武合宗,武合於道,禪武雙修之學。文化的學習,除了能在理論上給以練武以指導之外,對於心性和悟性的調養也是極為有幫助的。所以想練好武功, 平時以養心定性,涵養本元;練功時,修習正宗的武學,以聚氣斂神是為必須之事,不如此,不得真功矣!

習傳統武術內功當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點贊,收藏,轉發!

武當太乙鐵松派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19代傳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