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融合:懒政思维下的“两微一抖”

讲融合:懒政思维下的“两微一抖”

------本期内容导读------

两微一抖,它与两微一端相比,其中的积极和主动元素瞬间化为乌有。因为,这里的一抖,也就是抖音,与前面的微博微信都属于同类,甚至可以直接说成是第三微。

------以下正文详情------

关于媒体融合的具体路线和策略,曾有过一种非常经典说法叫“两微一端”,而在近期以来,却因为抖音平台的走红,在某些地方演化为了“两微一抖”。而这种变化,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看成是“抖音对于客户端的替代”,而是在传统媒体内部,对于未来出路与方向实践中赤裸裸的一种懒政思维。

这种懒政思维反应在,面对需要作出自身努力与变革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去选择相对已经成熟的、不太具有市场风险的模式。在“两微一端”的时候,这种成熟与没有风险就具体地表现在了两微上。我们必须要指出,这里的两微,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指微博与微信,它们只是在互联网市场上最成功的两家平台代表。

首先,它们具备了足够的市场影响力,最早的移动新媒体的市场教育工作也是微博与微信来做的,它们也通过了巨大的资金投入与成功的市场运营,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网络媒体规范。传统媒体优先选择入驻微博与微信平台,的确对于自己学习互联网精神,领先市场意识,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全新的传播环境中,无疑是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的。

但是,事实却是,这些平台并不是传统媒体自己打造的,它们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商业归属权,而在关键的时候,必须是为着它们各自的商业利益实体服务的。微博与微信平台,它们所需要的是入驻媒体生产的内容及资源,对此,它们可以适度出让一些用户资源,这也就是绝大多数人所热衷的“粉丝”。

两微所带来的粉丝,往往会给入驻媒体有一种是自己用户的假象。其实,对于粉丝的行为,能获得多少的数据、能进行怎么样的利用,都是由两微平台所决定的。而且平台还可以随时修改规则、甚至进行“生杀大权”的予夺。这一点,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屡见不鲜了。许多数百万、上千万粉丝的大号,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正因为如此,“两微一端”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最后的一端。我们之所以要进驻两微,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已经形成的平台规模与市场覆盖,让自己的内容产品达到足够的影响能力,然后将其引流及自己的一端,也就是属于自己的客户端。在这里,引流来的无论是数丝、还是客户,才能真正地固化为自己的用户。这也是每一家在进行融合实践的媒体,对于两微与自身客户端的最务实做法。我们一定要明白:所有在两微上的努力,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客户端引流,这也是最具有难度、最难做到的一点。

现在再来看两微一抖,它与两微一端相比,其中的积极和主动元素瞬间化为乌有。因为,这里的一抖,也就是抖音,与前面的微博微信都属于同类,甚至可以直接说成是第三微。从实际操作实践上,抖音就是借鉴了微博微信的市场手法,对于所有的媒体进行吸引入驻、推广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重复。所不同的只是,相对于以往的微博微信而言,抖音显然是更加年轻、更加富有活力,从而成为一种容易被追捧的新兴平台而已。

这就像在我们商业实践中,大家都希望到成熟的、有稳定客流的大商场里租一个柜台,这样既没有什么风险,又不必要付出太多的劳累,虽然会被商场拿出不少的管理费,但是这总是要比自己去选址、开店并培育周边市场与客户显得更加容易。两微一端模式,就是在大商场里开设专柜只为手段,最终引流开出自己的旗舰店才是根本目的。

可是,到了两微一抖,不过是将过去曾经开过了两家专柜,又新开出了一家。而新开这一家的其中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之前柜台里的生意已显些许颓意。那么,试想一下,到了抖音平台也不能依靠的时候,自己忙乎多年的融合尝试的成果又能在哪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