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什么会为去世的周培公守夜?

趣淘乐


苍茫大地看了《头条》上的几个回答,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儿,所以忍不住也来唠叨几句。

一、提问者问的对象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不是历史上的。所以回答时应紧扣康熙、周培公这两个荧幕形象,说白了答题者要走进导演、编剧的内心世界,揣摩一下导演、编剧为什么要设计康熙为培公守灵这个情节;要走进角色康熙、周培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纠缠历史上的康熙、培公咋的、咋的。

二、下面苍茫大地尝试着分析一下,望斧正。

A、周培公是康熙平叛时的台柱子,是军事奇才。

吴三桂等三藩叛乱时,察哈尔部也趁火打劫,叛乱了,京城无重兵可调,京城危急。一旦得逞,大清国将不国!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周培公奉旨担任平叛大将军,手下只有太皇太后小玉儿凭老脸召来的三千家丁,是她老人家的家奴及家奴的家奴们组成的、又横又愣的老爷兵。这班老爷们在小玉儿面前尾巴夹得紧得不要不要的,但在周培公面前开始横得要命,有的结果还真要了自己的命。你看唐玄宗的大太监高力士在扒灰老头和他儿媳妇那里像哈巴狗一样,可替醉酒的诗仙李白脱了一回靴,捧了一回臭脚,就生气得不要不要的,逮着个机会,从李白诗句里居然读出暗讽杨贵妃像赵飞燕一样、不守妇道的意思,在贵妃那里一告状,贵妃和扒灰老头一吹枕边风,翰林学士李白立马被贬出朝廷,凭高力士的文化水平和钻研深度,完全有资格出任李白研究会名誉会长一职!李白真应该向后代的胡林翼好好学学,胡林翼是湖北巡抚,军事才能远在曾国藩之上,总督柏文连给老胡拎靴的资格都没有,但他是老胡的领导!老胡在前方可以轻飘飘地找洪秀全拼刺刀,如果总督在后面使个绊子什么的,老胡立马歇菜!老胡什么人,当年蒋中正也是他和曾国藩的忠实粉丝!老胡知道,只有搞定总督大人,才能搞定天王、东王!(一写到这些名字,就像在写《西游记》!请允许我笑一分钟!)关系学是一门学问,柏文的宠妾生日,古时的妾是没多少地位可言,“妾"拆开“立"“女",就是说主人和妻子吃饭时,不管妾愿意不愿意,她得立着,现在妾的家庭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副宝变正宝!副宝胜正宝!(扑克牌正鬼)总督的宠妾生日,湖北的官员最开始谁也不重视,二把手、厚黑专家胡林翼一脸微笑地去祝贺了,而且还带了厚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下湖北官场大地震了,省城大大小小的官员情愿的、不情愿的都屁颠屁颠地去了,这一下轮到小妾感动了,眼泪像掉了线的珍珠,哗啦啦流了一地!心里对老胡感激得要命,当场认了干哥哥,从此官文和胡林翼成了郎舅,宠妾很有见识,对官文说:郎君,我胡哥哥军事才能胜你十倍,他要朝东,你跟着朝东就是,你只要配合他,不就坐等升官发财嘛!官文从此对老胡言听计从,全力配合,湖北形势一天好于一天,喜得老官文几乎天天睡宠妾房间,以示奖赏!

周培公新官上任,就碰到个刺儿头爵爷,点遍三卯,这爵爷还真把自己当盘菜,老半天才醉醺醺、慢吞吞地走来,来了还要口出狂言,周大将军过于生猛,连太皇太后的面子也不给了,懒得和他啰嗦,直接把这位老哥砍掉了!人再生猛,脑袋不是韭菜,砍了就长不回来啦!全军立马服贴得像宠物狗似的。朝廷没银子犒赏,没银子兵将们就抡不动兵器,周培公开始忽悠了:我得到情报,叛军那里有座大银库,平定了叛军,我们一起去搬银子吧!在图海协助下,三下五去二,就平定了叛军。叛军没什么银库,这帮孙子从来都仗着祖上与太皇太后小玉儿的关系,胡作非为,自然抢劫了一通,周培公也睁只眼、闭只眼,反正是叛军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周培公这般能干事、敢干事,让康熙欢喜让康熙忧啊!

周培公和图海马不停蹄,又奉旨去收拾首鼠两端的陕西提督王辅臣(这名字很滑稽,咋一看名字,像个大忠臣,像大汉奸汪精卫,白白精蹋了精卫这个好名字!)周培公刚柔并济,先轻飘飘地秀了一下自己高超的指挥艺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让老将王辅臣像被周培公耍了半天才放下的猴子一样,一时半会儿哪里找到北?随后培公招招手,让王辅臣欣赏了一下大清红衣大炮给城内专门举办的大型烟花表演晚会,最后清兵兵临城下时,影帝周培公表演一回个人秀,只身去找王辅臣,(我怀疑周润发戏演得这么好,是不是周培公的嫡系子孙,有遗传基因,这方面建议余秋雨大院长组织专家写编论文!一定会是爆文!)直接逼降王辅臣十万大兵!

B、周培公这等干才,军事才能远胜吴三桂,让他率十万大军,定会打遍天下无敌手!三桂叛乱,尚且弄得朝廷焦头烂额,康熙认为周培公这等猛汉人,理所当然属于朝廷严防死守对象,必须严加管控,以防作乱。

周培公在平定王辅臣叛乱后,就奉旨把兵权交与图海,调往盛京。

康熙把周培公调往盛京,盛京是大清最稳定的后方。周培公挂个盛京提督的名,在那儿他想翻天也掀不起小浪花。

C、作为大清帝国的掌门,康熙认为大清国的安全事大,其余事小。他不会顾及周培公这个南方人在北方适不适应及心里爽不爽的!他是大清的皇帝,不是周培公的爹或儿子!

帝王和婊子一样,绝大多数是翻脸无情的。康熙最开始对培公的处置是心安理得的,甚至是自鸣得意的,自以为问心无愧的!他是以大清国家利益的名义,来处置周培公的。国家危难之际,我病急乱投医,重用你汉人培公,你培公平定察哈尔叛乱、搞定王辅臣,足以名垂千古,你何憾之有哉?!再说,我又没像勾践对文种、朱元璋对蓝玉那样,何错之有哉?什么你周培公气候不适应,人最大的能力就是适应能力,我这个满人不也汉化了吗?

D、周培公十几年功夫画出了大清地图,足显培公的卓越才华,更彰显他对大清的忠诚,令玄烨钦佩,更令康熙惭愧。

康熙以为周培公立下大功,没有封侯拜相,至少应该心灰意冷、甚至腹诽的!(嘴巴说yes,心里说No!)他这次来召见蒙古王公,康熙估计培公心有怨气,托病不愿见面。康熙决定去亲自见一见这位和自己一样的旷世奇才!

当康熙看到奄奄一息的爱将周培公时,已是十分内疚。当周培公拿出呕心沥血绘出的大清山水地图时,这位无怨无悔、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大清的忠臣,令泪点极高的康熙大帝也忍不住热泪横流!

他一定会想:这位一心想着大清的忠臣干才,如前世王猛,军事上还胜过王猛,我怎么就不能学一学前秦皇帝符坚呢?现在攻台已摆上大清的计事日程,如我恩遇培公,打台湾还是个问题吗?

E、康熙知道培公死后,追赠侯、相对其它汉臣可能有激励意义,但对周培公已无太大意义,干脆我这个皇上为我心爱的、我愧对的臣子守一夜灵吧!以尽君臣之谊!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电视剧中的周培公与历史差距很大。清史稿中没有周培公的传,只是在图海传中提到了他。

周培公本名周昌,字培公,荆州人。评价他比较有智谋。最开始从七品官起步,后来成为大将军图海的幕僚。请注意,图海才是大将军!在平定王辅臣叛乱中。因为周昌和王辅臣手下的总兵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都是老乡,所以自告奋勇去做说客。给印了个参议道的名片,...很庆幸成功了。在图海的保荐下,授予布政使参政。后来周昌又参与山东军事工作,授予山东登莱道道台,代理布政使事务。但与同事关系不好,不团结被免职了。在噶尔丹叛乱时,又给皇帝写过建议。

一些百科介绍上,把清史稿这段与小说电视剧混在一起了,说周培公被调任盛京提督。但事实啊,根本就没有这个官职。盛京是满清的根据地,最高的军政首领是盛京将军,都是满人出任。

电视剧中,把周培公给戏剧化了,足智多谋又勇敢,参与了立太子、出任大将军,被康熙给故意安排到盛京,闲置并看管起来。最后十年时间,绘制了一份大清最全的地图。康熙帝看到这个图,非常感慨,也承认对周培公不好。但此时周培公死了,康熙帝提出为他守灵。这个过程就是小说的设计,反映出康熙对周培公的感情及一点愧疚。

康熙王朝是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但不是历史,其中人物、事件等等移花接木的太多了。对于康熙雍正老十三等也完全正面形象。历史是复杂的,不是一个平面。


几苇渡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康熙觉得有愧于周培公。


康熙在大清不稳之际,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所以他视远见卓识的周培公为重臣。在平叛三藩和剿灭察哈尔叛军的事情上,周培公功不可没,但是为了维护满族的利益,又害怕作为汉人的周培公谋反,成功之际把周培公抚远大将军的位置给了图海,同时把功劳也记在了图海身上。这时,康熙觉得有些对不起周培公。

在康熙去盛京的时候,为了收复台湾,他又去找周培公,可是,这时的周培公却大病将至,但是周培公却推荐了以后为平台功不可没的姚启圣,而且,周培公历史典籍,不远万里,精确的绘制了大清朝的地图,这对于大清朝的意义非凡。



当康熙看着大清的辽阔疆土的地图,听到周培公去世的消息,惭愧和心疼一并涌上心头,所以他决定停朝一天,为周培公守夜。

其实真正的历史记载和电视剧《康熙王朝》有很大的偏差之处,但是我仍然觉得这部电视剧非常的好看,我曾经看了十几遍。


我是焱垚


周培公在破察哈尔,降王辅臣,大败吴三桂之后,受到了满族大臣的弹劾,康熙也多疑,害怕周培公成为第二个吴三桂。所以康熙在朝廷最终胜利之前撤掉了周培公,把平三藩的不世之功给了副将图海。然后调周培公为盛京将军,把周培公放到了满人的老家,以监视住周培公。

但是在康熙平定了三藩以后,郑氏台湾又成了康熙的手足之疾,而朝中却没有平台之人可用。所以康熙又想到了周培公,他要再度起用周培公,而这时离周培公被放逐已经过去了十一年的时间。康熙到了盛京以后,却发现周培公奄奄一息,命不久矣。周培公也自知不起,在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以后,又把自己历十年之功完成的大清大清全舆图献给了康熙。

可就在康熙刚刚打开大清全舆图,被大清的疆域之大感到震撼的时候,却传来了周培公去世的消息。这时候的康熙默然答了一句知道了,并让李德全传旨满朝文武,周培公去世,停朝一次,自己为亡灵守夜

皇帝亲自为周培公的亡灵守夜的消息传到满朝文武那里的时候,满朝文武难掩心中的震惊,这是因为皇帝亲自守夜是臣子难得的殊荣。在封建礼法严格的清代,规定了皇帝只需为去世的先皇和太后守夜(就像乾隆帝只为雍正守灵一样)。而康熙这一举动实际上已经违了祖制,那么康熙为何还要为周培公守夜呢?又为何要让满朝文武都知道自己为周培公守夜呢?

首先,在康熙皇帝的帝王霸业之中,周培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培公大破察哈尔,劝降王辅臣,大败吴三桂,又举荐姚启圣,毕十年之功成大清全舆图。就是这样一个为康熙王朝立下不世功勋的重臣,康熙却把他在雪国放了十一年,让其郁郁不得志而亡。康熙对突然暴猝的周培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我想更多的是愧疚与自责。所以康熙为周培公守灵一夜,以寄哀思

其次,康熙如此对待功臣周培公,自然不免为百官诟病

康熙为周培公守夜,给了周培公极大的哀荣,自然可杜绝悠悠众口。康熙虽然在周培公生前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荣,但却在他去世之后给予他王爷都享受不到的哀荣,足以证明康熙的拳拳爱才之意。所以他才会广而周知自己为周培公守夜这一件事。

最后,在守夜结束之后,康熙召集百官训诫。文武百官实际上清楚周培公为何而死,也知道为何康熙贬其至盛京。

康熙实际上就是借此机会在告诫满朝文武(尤其是满族大臣),不要只想着窝里斗,想着党争,想着排挤汉族大臣。而是要像周培公一样,实心做事,为大清真正的立一点功劳。同时也是在通过此事号召满朝文武团结一心,共襄盛世。

康熙通过为亡灵守夜想明白了御臣之道,他想明白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所以在姚启圣遭到明珠索额图等人弹劾的时候,康熙才能下定决心,力挺姚启圣,姚启圣才没有变成第二个周培公。他也才得以被封西湖侯,荣华终老。

以上。


逆流时代


感谢题主的提问,周培公是康熙身边重要的谋臣,也是为康熙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度与康熙推心置腹,康熙也甚是欣赏,等周培公过世后康熙亲自为他守夜,也是死后让康熙皇帝停朝守灵的唯一大臣!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康熙如此优待死后的周培公呢?我们先来看看周培公为康熙做了什么

一劝降王辅臣,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王辅臣也被带动着反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而王辅臣还是原陕西提督,而且陕西临近京师,加上王辅臣还是善于打仗,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军将领都有些怕他,康熙帝任命图海为大将军而周培公因为向图海进献平凉策所以被召为幕僚,周培公与王辅臣部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交情匪浅王辅臣反叛就曾劝说王辅臣投降,加上王辅臣当时有点迫于无奈才叛变,举棋不定,周培公冒死进城劝降周培公赌对了,王辅臣被招降了,康熙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吴三桂了,这帮康熙解决了近忧,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康熙甚是欣慰,周培公升任山东登莱道。


二献大清国土图,因为周培公是汉人加上康熙忌惮他的才华和军事能力,受到满臣排挤,后来发配到盛京在荒凉的戈壁呆了十一年,郁郁不得志,在在台湾郑氏反叛的时候周培公已经是弥留之际了,但是依旧奉上一幅大清国土图,这是他十年的心血绘制成是有史以来最精确的最完备的地图可以看到葛尔丹对大清的威胁台湾对大清的影响,有了这幅图对于以后的防御和版图重新规划有了个重要的参考。


这让很是爱才的康熙不禁甚是敬畏,所以才有周培公死后康熙停朝为其守夜,也是出于以下几点

一周培公是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生都为自己的江山着想,值得敬佩,他的死去对大清是一个损失

二对于当年发配周培公到盛京这个苦寒之地十一年是有所愧疚的

三为了更有利于推行"满汉一家"政策做基础,试想,朕贵为皇帝愿意为汉臣守灵,说明你们汉人在我心目中也是一样的,你们也要为国家献策献计

以上就是我的粗鄙之见,我是"老黄看历史",有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起探讨。


老黄看历史


周培公是康熙身边重要的谋臣,也是唯一一位无私的忠臣,为康熙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度与康熙推心置腹,从来不顾及皇上颜面,直言进荐,康熙心里很是欣赏对他,等周培公过世后康熙亲自为他守夜,也是死后让康熙皇帝停朝守灵的唯一大臣!



周培公在智破察哈尔,降王辅臣,大败吴三桂之后,平定了三藩做了巨大贡献。可反过来却受到了满族大臣的弹劾,康熙心中多疑,也很害怕这样的周培公成为第二个吴三桂。所以康熙在朝廷最终胜利之前撤掉了周培公,把平三藩的不世之功给了副将图海。

然后调周培公为盛京将军。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康熙如此优待死后的周培公呢?

那我们先来看看周培公身前为康熙做了什么。

1.勇破察哈尔,劝降王辅臣

康熙想削三藩,使三藩发生动乱,吴三桂为首起兵谋反。当时王辅臣是吴三桂的旧臣,手握重病,与吴三桂反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形势逼人。王辅臣当时有点迫于无奈才叛变,举棋不定,周培公冒死进城劝降周培公赌对了,王辅臣被招降了,康熙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吴三桂了,这帮康熙解决了近忧,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康熙甚是欣慰





2.被贬盛京11年,还不忘为大清江山做贡献,进献了皇與全图

周培公是汉人加上康熙忌惮他的才华和军事能力,受到满臣排挤,后来发配到盛京,在荒凉的盛京这个雪国,一待就是十一年,郁郁不得志,在台湾郑经反叛的时候,周培公已经身患重病,到了弥留之际,但是他依旧为康熙进忠,奉上一幅大清国土图,这是他被贬雪国十年的心血绘制成。此地图可以看到葛尔丹对大清的威胁台湾对大清的影响,有了这幅图对于以后的防御有了个重要的参考。 这让很是爱才的康熙不禁甚是敬畏,所以才有周培公死后康熙停朝为其守夜。




康熙之所以破祖宗先例,为臣子周培公亡灵守夜出于以下三点:

一:对周培公这样的忠臣死去深感惋惜

周培公是做出巨大贡献的,他一生都在为康熙的江山着想,尽管是汉人,但确实值得敬佩,他的死去对大清是一个损失。

二:康熙内心对周培公有所愧疚

对于当年康熙发配周培公到盛京这个雪国,周培公没有半点埋怨,而自己确跟朝中大臣一样有所猜忌,让一代忠臣待在这苦寒之地十一年,最后病死他乡是有所愧疚的。




三:康熙的驭臣之术

康熙之所以破例为周培公守灵,也是套路满满的。康熙为了更有利于推行"满汉一家"政策做基础,也是做给满朝臣工看的,汉人在我康熙心目中也是一样的,告诫那些臣工们,不要整天只顾着党派窝里斗,要像周培公那样,无私的为大清江山考虑,也要为国家献策献计。


马云6663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周培公其人,周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康熙年间经人举荐入仕,辅助大将军图海平三藩陕甘王辅臣之乱,劝降王辅臣,王吉贞父子而有功,被授道台去山东上任,康熙平叛葛尔丹时上条呈献谋献策,得到康熙重用,后被授于盛京提督,十年后病逝,在提督任上查遍各种史书图集,绘制了当时大清最精确的地图,皇舆周天大清版图。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康熙帝,众所周知康熙帝幼年即位,亲政后内忧外患不断,前半生到处用兵平叛,收剿。但是满人入关几十年了,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经过几十年的养尊处优以没有什么战斗力而言,就只能起用汉军营,打仗主要依仗汉军,那么了解汉军文化传统的当然不是满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有周培公这样有一定军事知识和学识的士子来协助,但做为夷族皇帝的康熙心里非常清楚,可以用周这样的人材,更要防这样的人才,纵观康熙朝几次大的汉军营用兵,都是如此,收台湾用汉人施琅,姚启圣,总督东南诸省军务是康亲王杰书,征葛尔丹用周条呈,陈庭敬后方筹备军械资重,主将裕亲王福全,就是军权得使终掌握在满人之手,这就是一代圣主皇帝的用人之术,防人之术。


为周培公守灵本人认为一、这是做为帝王的又一更高明的手段,驭人之术,在汉文化为主导的地区建立夷族王朝,身为皇帝的康熙懂得有着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士子,大夫们非常看重忠、孝、礼,义的,士子们把颜面看的比命都重。那么做为当朝天子的他就借此机会给足你们面子,叫你们这些士子们将来为我所用,这一办法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康熙朝如陈庭敬,张庭玉,于成龙等汉族的能臣干吏为朝庭忠贞不二。二是愧疚之感,按周培公之材,特别是军务方面,完全可以位列朝堂之上,参予朝中决策的,可就这偏偏军务之材也可以说是康熙不用外放的主要原因,而周培公本人是南方人,那么外放按大清吏制除本省湖北外,其它各省皆可,但康熙偏偏把他放到关外苦寒之地盛京,而且还管军务,盛京是满族龙兴之地,满文化起主导作用,你周培公在此地有军务之权也没有什么危险,况且盛京周边还有几位旗主王爷在那,而周在此任一干十余年,这在大清吏治也是极少极少的,周到没有什么怨言,这十年间翻遍古今图集绘制了当时最精确的大清地理全图皇舆周天,死之前呈现给康熙,一幅地图在当时来说也是个“浩瀚工程”,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能看到自己所统领国家的全貌,制作人当有旷世之功。



总体来分析守灵这件事,做为一代圣主的康熙皇帝,本人认为其政治目地大于其它成份。


65833246890


帝王权术在一般的时候都是有效的,但是康熙这一次觉得帝王之术在周培公面前,只是激发了羞耻和惭愧。

这部电视剧中的周培公对于天下,对于皇帝是有恩的,因为他从一个文臣,国难当头,临危受命,上了前线冲锋杀敌,让颓势逆转,稳住了吴三桂的进攻,为康熙争取了不少的时间。但是作为帝王的康熙,从出生就注定了不能以忠待忠,以恶惩恶,他即便作为皇帝,也不能说自己想说,做自己想做,要用尽办法,权衡各方利弊,让各方力量为自己所用。所以他害怕,他害怕周培公成为下一个吴三桂,成为一个自己控制不了的臣子,天下的太平只能靠这个人忠心与否,他已经受够了被牵制,所以他让汉臣周培公去了盛京,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周培公一个南方人怎么能忍受这种苦楚,所以身体愈来愈差,但是这个时候的皇帝也以为,周培公就是为了示弱,让皇帝调他回京,但是没想到却是重症,真的就一病不起了。

皇上最后在病床上对周培公说,许他回来重新为国效命,周培公的眼睛里都是光芒,但是也仅仅就是短暂的闪过,又恢复的黯淡,周培公去世了,康熙后悔不已,但是最后悔的是,周培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想着他,想着天下。周培公留下了当时最权威,全面的地理图,这时候康熙一个手握帝王之术的皇帝,却渺小如尘埃,在周培公炽热的爱国情怀面前,他只是弄权者,所以他内疚悔恨,为周培公守夜。


星光邦


周培公(1632年一1701年)名昌,字陪公,湖北荊门人是康熙重要谋臣之一。三藩之乱暴发后,陕西提督王福臣原是平西王吴三桂的部下,吴三桂向他许以高官厚禄希望和他两面夹击清军。康熙皇帝看明白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大将军图海和周培公前去讨伐王福臣。王福臣是员久经战战阵的猛将,并没有把十万清军放在眼里,清军将领也非常忌惮他。周培公分析了王福臣面临的形势,认为他被形势所累,尚处于观望之中,如果劝降许以高厚禄可达不战而降之目的,图海大喜依计而行派人去游说王福臣,并把此策略上报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亲自召见了周培公,加封他为参议道台,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周培公冒生命危险携带康熙皇帝的诏书面见王福臣,并成功说服他。周培公以一已之力,兵不血刃成功解除清军一路危胁,居功至伟。因功在山东做官,后辞官为母亲守孝。康熙征伐噶尔丹叛乱,周培公上了平定计策。康熙封他为盛京提督。最终死于任上。康熙为他守陵是对他忠于大清的肯定,也是给汉人看的,在大清帝国之内,汉人享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关东侠客


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可谓一代能臣,受朱国治的举荐而被康熙赏识,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后来吴三桂造反,大清风雨飘摇,是周培公,领着一群家丁虎狼之师,打败了察哈尔叛军,劝降王辅臣,打败了吴三桂,捍卫了大清的江山


周培公本是一个文臣,却临危受命,出任平叛大将军,在图海的配合下,造就了如此丰功伟绩


却在吴三桂叛军即将被平叛之时,周培公被弄到了盛京当总督,阵前换将,这分明就是不想把这个功劳记在周培公头上,因为周培公是汉人,害怕他佣兵自重。不禁替周培公感到惋惜啊


十年之后,康熙接见蒙古王亲,又一次见到了周培公,此时周培公因常年受够了风寒,并且周是南方人,长期水土不服,疾病缠身,行将就木,马上就不久于人世了

但是临死之前,他为康熙推荐了姚启圣来收复台湾,并且还用了在这儿为官的十年,为康熙画了一幅《皇舆全图》


有了地图,才为后来康熙分析全国的局势奠定了基础,康熙当然知道了其重要性!后来听到周培公逝世的消息,康熙才后悔莫及,周培公一心为国,却客死他乡。所以决定给他守夜,无外乎有两个原因:

1.康熙把周培公当做知己,真情流露。

2.笼络人心,给天下人一种满汉一家亲的局面。

不论是出于哪一种目的,至少康熙是这样做了,圣意难测呐


个人愚见,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