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公元1368年,朱元璋戰勝了南國群雄,在南京即位稱帝,建立了明王朝。自此,中國封建社會臻於極盛,建築藝術也有新的飛躍。尤其以明清皇家宮殿(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圓明園、頤和園)和皇家陵寢(明祖陵、明皇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清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為建築藝術之大成。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大家可能會問了,從洪武到崇禎,明代共有十六位皇帝、十七個年號,為何只有十三個陵墓呢?今天筆者做一回導遊,帶大家探幽發微,找尋歷史進程中的奧妙。

明代的第一位皇帝太祖朱元璋,因定都南京,便葬在紫金山下,是為明孝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明孝陵是明代皇家陵寢之首。因為明孝陵的存在,南京的政治地位也更加牢固。因此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永樂皇帝,在遷都北京以後,也不得不承認南京地位的崇高尊貴。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太祖駕崩後,皇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因靖難之役中戰敗而不知所終,因而沒有皇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數代之後,明英宗朱祁鎮因土木堡之戰中戰敗被俘,景帝朱祁鈺在北京繼位。英宗歸國後曾被景帝軟禁於南宮,後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登基。失去了正統的景帝被諡為代宗,以其代英宗統續為帝之意,他以親王之禮葬於景泰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而1永樂、2洪熙、3宣德、4正統(天順)、5成化、6弘治、7正德、8嘉靖、9隆慶、10萬曆、11泰昌、12天啟、13崇禎等帝王則在皇陵地宮中長眠。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按照明代帝王世序依次為1長陵(成祖)、2獻陵(仁宗)、3景陵(宣宗)、4裕陵(英宗)、5茂陵(憲宗)、6泰陵(孝宗)、7康陵(武宗)、8永陵(世宗)、9昭陵(穆宗)、10定陵(神宗)、11慶陵(光宗)、12德陵(熹宗)、13思陵(思宗)。以上共明代十三朝皇帝,故曰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於天壽山。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四圍群山環抱,前有小河曲折蜿蜒,是一塊傳統意義上的風水寶地。這裡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除卻沒有鑄造錢幣的仁宗、英宗、憲宗、武宗外,入主十三陵的明代君主中共有位皇帝在民間留下了鑄有他們年號的錢幣。

一:文治武功,永樂未央

永樂皇帝朱棣長眠於長陵地宮中,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誕生在元末群雄逐鹿的戰火裡。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歲,受封燕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又娶了“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的徐達之女徐氏為妻,可謂是文武雙全,人生圓滿。

建文元年,因不滿朱允炆削藩,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舉兵南征。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陳瑄降燕,燕軍渡過長江直逼南京。朱允炆在城破之後不知所終,朱棣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稱帝於南京。

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等人纂修大型類書,至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即《永樂大典》。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永樂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徹底消滅北元殘餘勢力,鞏固了北部邊防。

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工修建北京紫禁城。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後由明世宗改為“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供奉於太廟正中。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永樂六年(1408年)至九年差官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永樂通寶 三錢 珍品 上海博物館藏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隨著鄭和下西洋的遠航,永樂通寶(點擊藍色字可查閱相關精彩文章)成為十五世紀國際通用貨幣,乃至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也有以永樂通寶(點擊藍色字可查閱相關精彩文章)為家徽者。

二:宣仁善治,德表萬邦

朱瞻基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是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北疆。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在位期間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在內閣輔佐,享有“促織天子”的稱號。為人鍾情藝術,多有詩詞書畫傳世。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明 宣宗《戲猿圖》

宣德十年(1435年)駕崩,終年38歲,葬景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宣德八年開鑄“宣德通寶”,約鑄行十萬貫左右。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宣德通寶 大樣母錢·明 天眷堂微拍239-14成交價:RMB 43575(含佣金)

永樂通寶一改洪武通寶延續的元代錢幣風格,加大了錢幣直徑,仿效金代大定通寶書體,文字顯得剛毅有力。而趨向文治的宣德朝,則更多了太平江山的雍容,無論是錢幣還是宣德爐藝術,都極盡盛世之美。

三、弘德大正,治世人和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明憲宗成化皇帝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

他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扭轉了經歷土木之變、奪門之變以後羸弱頹廢的明朝國運,創造了一個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被史家稱為“弘治中興”。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弘治十六年,因紙幣政策崩潰,寶鈔信用無法挽回,而重新開爐鑄錢,鑄行“弘治通寶”。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弘治通寶母錢 · 明 天眷堂微拍52-14成交價:RMB 52530

弘治錢因含錫過多而質地不佳,流傳於今多數漆黑漫晦,有損一代氣象。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與此同時,越南的鑄錢工藝已經完全成熟,在宣德以後到弘治正德時代,鑄造了大寶、光順、洪德等一系列工藝成熟質地優良的錢幣,彌補了明代中期錢幣工藝空白的缺憾,是中越兩國冶金技術交往的例證。

四、嘉靖天下,道法自然

嘉靖帝朱厚熜出生於湖廣佈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鍾祥),是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正德十四年,他繼承父親王位為興王,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子,從近支親王中挑選朱厚熜繼承皇位。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嘉靖帝統治前期,出現“嘉靖中興”的局面。到了後期,由於國家承平日久,上至帝王、下到官僚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嘉靖帝還聽信方士之語,追逐求仙之夢,導致修玄盛行,青詞氾濫。史書評價嘉靖帝“忽智忽愚”、“忽功忽罪”,誤用首輔嚴嵩專國二十年,吏治敗壞,殘害忠良。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嚴嵩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帝駕崩於乾清宮,年60歲,葬北京昌平永陵,是明代開國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嘉靖早期錢幣多粗字雍容,肥實敦厚,其後漸漸字口變細,剛勁方折,晚明錢幣“匠氣”風格由此發軔。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嘉靖通寶 重輪大錢

嘉靖帝還恢復了元明以來的五等錢制度,鑄行嘉靖二錢、三錢、五錢、十一兩。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另傳聞有嘉靖九錢傳世。

五、隆威盛遠,慶有餘年

嘉靖十八年二月,嘉靖帝冊立三子朱載垕為裕王。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駕崩,裕王朱載垕即位,改元隆慶。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隆慶帝與蒙古俺答議和,又開放海禁,出現了短暫的承平時期。隆慶六年朱載垕駕崩,葬於昭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始鑄隆慶通寶錢,重一錢三分,有金背、火漆。兩京鑄錢僅二萬貫(約2000萬枚),用於當時發官俸之用,為明代年號錢之冠。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隆慶通寶·明 天眷堂微拍135-19成交價:RMB 4429

六、萬國瞻望,歷久彌新

朱翊鈞於隆慶二年三月被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其在位之初的十年,內閣首輔為張居正。通過張居正改革,明代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萬曆十七年(1589),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發動叛亂,朱翊鈞派兵平叛。

萬曆二十年,哱拜父子在寧夏銀川反叛,朱翊鈞果斷決定平叛。

萬曆二十年(1592)到二十七年(1599),朝鮮遭到日本侵略,請求明朝援助。朱翊鈞鑒於唇亡則齒寒,決心援朝抗倭。

經過萬曆三大徵,明朝的武功達到極盛,但國勢也開始日益衰敗。萬曆四十六年(1618),後金國天命汗努爾哈赤發佈“七大恨”,起兵反明。女真兵克撫順。

萬曆四十七年(1619),遼東經略楊鎬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後金崛起更加不可逆轉,明朝國勢江河日下。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萬曆四十八年(1620)七月,朱翊鈞在弘德殿駕崩,終年五十八歲,安葬於定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萬曆元年(公元1573)仿造嘉靖錢制,鑄行萬曆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折二“萬曆通寶”一組兩枚中國嘉德2014年春拍RMB 2875

在延續明代中前期光背錢基礎上,部分平錢出現“工”、“天”、“公”、“正”、“江”、“河”、“釐”等字樣。另因萬曆帝派內廷宦官督開銀礦,有銀質“萬曆通寶”錢背礦銀者傳世。

萬曆通寶錢屬於晚明錢幣系列中最為典型的一種,尤其小平錢,多符合“闊緣薄板”的特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萬曆通寶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萬曆通寶小平正足寶

錢幣書法匠氣濃厚,唯折二錢細緣敦厚,特色鮮明。明代後期幣值紊亂、背字錢疊出也由此發端。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萬曆通寶 鎮庫大錢

七、泰和昌意,一世哀歌

萬曆十年,明神宗冊封王氏為恭妃,八月生神宗長子常洛。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萬曆皇帝駕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佈次年改元泰昌。九月二十六日(1620年),服用了紅丸之後的朱常洛駕崩,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僅僅不足一個月,享年三十八歲,葬於慶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其子天啟帝朱由校繼位,改次年為天啟元年。天啟帝鑑於年內兩位皇帝駕崩,而本年仍為萬曆四十八年,故認定一月到七月為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到十二月為泰昌元年。泰昌元年十二月頒令,次年(天啟元年,1621年)補鑄泰昌通寶一年。

泰昌通寶是明代比較知名的錢幣品種。其版別不多,以泰字左上方少一點之心泰版最為珍惜。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泰昌通寶 心泰版母錢

泰昌通寶大字隸昌,也是明錢中的名譽版。至今,現世僅存一枚折五大錢的孤幣,存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

八、天啟君慧,風雨斜陽

天啟七年八月,天啟帝朱由校駕崩於乾清宮,葬於德陵。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自泰昌元年(八月為正月)開始,到天啟元年八月,天啟皇帝補鑄其父年號錢“泰昌通寶”錢,完工後隨即開鑄天啟通寶。

天啟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名“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同時地方錢局大量出現,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層出不窮。“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天啟二年七月開鑄當十大錢。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九、崇禎克儉,天命孰歸

天啟七年八月,信王朱由檢隨即登基,年號崇禎。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崇禎帝繼位後剷除魏忠賢樹立,又勤於政事,力圖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但崇禎二年爆發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崇禎元年始鑄行崇禎通寶。法定每錢一文重一錢三分,最初不刊戶工字樣。有小平、當二、當五,又有當十型大錢四種。其後國家為征討農民軍、抗擊清軍,導致軍餉浩繁,用度無算,幣制漸漸崩壞。背文字、圖案層出不窮,使得崇禎通寶錢成為中國最為複雜的錢幣體系之一。錢幣學家將崇禎通寶的背文可以歸納為七大類:1紀星月;2紀天干;3背文紀重;4背文紀局監兼紀值;5背紀地;6紀事類;另有奔馬形,民間謂之跑馬崇禎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崇禎通寶背星母錢 江兆清藏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崇禎通寶 背榆母錢

其中崇禎當五錢,分工五、監五、戶五三種。該錢製作精美工整,銅質呈金黃色,是當今大家熱捧的寵兒,尤其以工五為少。

賞泉愛泉者都是為了陶冶情操、增長學識,每一枚可觸摸的古錢幣,都具有不可言說的風韻。古錢幣承載的文物價值,並不比古蹟稍遜色。

十三陵與明代帝王鑄幣

明十三陵矗立在北京的風霜中,已然度過了數百個年頭,興亡成敗的箇中滋味,只有明亡清興的雙方才能夠體會。而今,我們重遊明朝皇陵,還會想起四百年前那些黯然遠去的背影。所有的人物故事,就鐫刻在這錢幣的方寸之間,讓人深愛、追憶、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