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象卫星

灾难监测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气象卫星是什么?

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

气象卫星实质上是一个高悬在太空的自动化高级气象站,是空间、遥感、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高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分类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两大类

由于轨道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

①极轨气象卫星: 飞行高度约为600~1500千米,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交角,这样的卫星每天在固定时间内经过同一地区2次,因而每隔12小时就可获得一份全球的气象资料。

②同步气象卫星: 运行高度约35800千米,其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相重合。从地球上看,卫星静止在赤道某个经度的上空。一颗同步卫星的观测范围为100个经度跨距,从南纬50°到北纬50°,100个纬度跨距,因而5颗这样的卫星就可形成覆盖全球中、低纬度地区的观测网。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观测内容

卫星云图的拍摄;云顶温度、云顶状况、云量和云内凝结物相位的观测;陆地表面状况的观测,如冰雪和风沙,以及海洋表面状况的观测,如海洋表面温度、海冰和洋流等;大气中水汽总量、湿度分布、降水区和降水量的分布;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及其分布;太阳的入射辐射、地气体系对太阳辐射的总反射率以及地气体系向太空的红外辐射;空间环境状况的监测,如太阳发射的质子、α粒子和电子的通量密度。

这些观测内容有助于我们监测天气系统的移动和演变;为研究气候变迁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为空间飞行提供了大量的环境监测结果。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卫星监测

应用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我国的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已经业务化,并且在台风、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沙尘暴监测以及其他各项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雪灾、干旱、植被、渔情、泥沙、暴雨以及海冰等方面的监测中,卫星遥感监测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也在研究之中,在不久的将来即可投人业务应用。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卫星,形成“多星在轨、统筹运行、在轨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风云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风云系列卫星已成为我国气象业务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撑,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讲座重点介绍风云卫星发展概况、灾害监测原理、应用情况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首都

科学讲堂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研究员

曾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

唐世浩先生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9:30—11:30(含交流)

地点:首都图书馆B座四层第一影院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

(东南三环华威桥东侧)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2018年7月

“气象”主题讲堂合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科普部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首都科学讲堂|我们身边的气象卫星

请输入标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