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上次写南关街的时候(多少人堕落长肉的青春,留在了南关街),

就有网友跟我说,为什么没有提到布厂街?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是因为布厂街的历史不够厚重?

还是因为布厂街的炒馍饸烙面不够好吃?

还是说布厂街的油茶你喝腻了?

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我错过了布厂街的右转口,

没限行之前的陇海路,一到一马路那就是一道坎,

就像这次专程去布厂街,也是被堵了个1km/h…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在南关一带,其实也是存在鄙视链的,

跟老居民们聊起来布厂街,

他们的印象就是小吃很多,但是能摆到台面上的没几家,

街道不算长,但是总是感觉脏脏乱乱的。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他们这么说我是不服气的,

布厂街是最有老郑州特色的街道之一,

在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里,

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一条街道。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说起来布厂街,必须提到通讯器材大世界、凯盛通讯城、豫泰通讯城、锦荣商贸城,甚至银基商贸城…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每个上述提到的地点,单独列出来在全国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号:银基商贸城是是中西部地区服装批发的扛把子企业;锦荣商贸城是立足中部、面向全国的专业服装批发大市场;通讯器材大世界是内地第二大通讯批发商城…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这么多人来郑州采购商品,总得吃东西啊!于是,布厂街这条很多人去过但却不知道名字的街道,成为了他们的不二选择。

“中午去锦荣对面的小吃街吃点吧?”

“中!”

路口递进侧台阶式的店面,全部都是小吃店,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记得以前有个中原手机城,现在已经拆了。

郑州的老城区,一环边,好吃的肯定多啊,都是几十年的老店。

已到饭点,本来不宽的街道两旁,摆满了食客们的电动车。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圣德蛋糕所在的丁字路口最为热闹,

洋气的蛋糕店和小摊位混合在一起,

混搭风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点和谐。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自从邢中原杂面条一夜爆红之后,

郑州杂面条小店犹如星星之火,

遍布大街小巷,但很多人并不知道,

真正好吃的杂面条和山野菜豆腐汤,

其实就藏身在热闹的街头。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老板,先给我弄!我先来的!”

“我要一碗两掺!”

“我只要豆腐,不要辣椒!”

“你给我盛错了!我不是要浆面条的!”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在食客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

花了4块钱,要了一碗两掺,

大冬天喝上一碗,除了带劲儿好像其他词也不太合适。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热豆腐和山野菜杂面条的混搭没让你爽够?

走!叶福记,店不大,一到饭点,这里就人满为患,

楼上楼下两层挤得满满的,

门口的空地也经常支起桌子,坐满了食客。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夏天只有凉菜和饸烙面。

冬天有热菜,面上得挺快,满满一大碗,面条筋道,

汤头香浓,辣子炸得特香,羊油拌过,看着就有食欲。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在等面的间隙,也别闲着,

往南走一点有家夫妻饼店。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来个锅盔就着饸烙面下肚,

晚上饭可以省省了,

想吃焦酥一点的,可以问老板要稍微凉的,

想吃酥软的饼,就要刚出炉的,不过后面排队先。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这里的环境,可能比不上大酒店,或者装修精美的品牌店。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但有的是接地气的烟火味和亲民的价格,还有曾经你最熟悉的味道。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迎来送往的食客,可能是上午来郑州,下午就要走的老板;

可能是点货盘货辛苦了一上午,在郑州打拼的锦荣商贸城店员;

也有可能是在附近居住了半辈子的花园村、张家门居民…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布厂街再往南走,有家油茶摊子,今天没出摊,从奶奶辈儿卖到了孙子孙女辈儿,仍在坚持。提到这个油茶摊子,就想多年前到布厂街菜场去喝油茶的情景:高嘴的大壶倒出一碗香热的油茶,用瓷勺舀着喝直到把碗刮干净,还是意犹未尽,不过很满足,想着明天还可以再来喝。

改天要单独来写一篇油茶的文章。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再往前走,会有种错觉:到了国棉四厂…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住宅楼,即便是木门木窗破了,墙上水泥墙皮掉了下来,流露出来的也是时光印记。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这儿不是四厂,而是传说中的国棉二厂。

你可能会疑问:为什么国棉一、三、四、五厂都在西边棉纺路上,

唯独这个国棉二厂待在布厂街上?

“中华民国九年半,豫丰纱厂大开店。

一天挣它八个子,出来还得搜一遍”。

豫丰纱厂就是郑棉二厂的前身,

当时工人天天下班出厂时要被工头强行搜身,

说是防止工人偷纱。

豫丰纱厂,创办于1919年,

曾是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纱厂。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豫丰纱厂的创办者、上海人穆藕初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四大纱王”之一,他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德大纱厂、厚生纱厂,创出了“宝塔牌”棉纱,在1916年北京商品质量赛会上一举夺魁,一时声名鹊起。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穆藕初先生

他奔赴郑州考察,看到这里“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场甚广……”他当即对朋友说,阿拉上海人一定要在郑州办纱厂,办大纱厂!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豫丰纱厂大门

回上海后,他筹资200多万元,经过数年辛勤操办,一个拥有5万多枚纱锭、200多台布机、4000多名工人的大型纱厂,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郑州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纱厂虽幸未毁于战火,但有关银行钱庄大有戒心,纷纷催款,致使豫丰金融陷入困境。抗日战争的烽火逼近郑州,豫丰纱厂被迫拆迁到重庆,解放后成为重庆国棉一厂。

1953年,在被日军炸剩下的旧厂房里,政府安装了3万枚新纱锭,在上海和本地招收工人,重开豫丰纱厂。1954年,郑州西郊新建的纺织厂投产,由于拥有万纱锭,被命名为郑州国棉一厂,豫丰纱厂屈居为“国棉二厂”。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二厂原址已开发房地产成了住宅区,

沿布厂街向西过熊耳河,穿过涵洞即到。

而这条涵洞就像是一台时光机,

洞的北边,像是80年代的郑州。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洞的南边,一趟高铁路过,带我们穿梭回了2017年的郑州。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我还不想回到2017…

再从涵洞走回来,

想在老郑州气息的街道里走一走。

专业理发,大刀刮脸,

老师傅,今天还营业吗?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我们还能看到豫丰纱厂的影子。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郑棉二厂家属院,

豫丰街家属院,豫丰小区…

虽然厂门没了,

但这些都是国棉二厂留下的印记,

那些在这些老厂房生活过的人

或结婚生子,或白发苍苍

但厂子里的记忆一定深深的存在于他们的脑海里

当人们经过这些去处

看到的都是崭新的模样

谁还知道这里还曾有这样一些老国棉厂呢…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街边睡着的水果摊老板,

是否梦回到小时候,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熊儿河桥头玩耍的情形?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即便尘封了的台球桌,

也封不住夏日的夜晚,

打台球喝啤酒的场景浮现。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张家门1号院的铁门敞开着,

这里的住户们看我在拍照,

上来就问:“这儿的拆迁是不是有信儿了?”

我摇了摇头:“不知道…”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能拆掉的是这些陪伴很多人大半辈子的红砖墙,

拆不掉的是生活在这里的邻里情谊。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那天是限号前的几天,郑州的天挺蓝。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熊儿河的水很清澈,

在这里行走的每一步,每一个场景,

对于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是回忆杀,

郑州一直在变化,因为熊儿河,

这里的道路没有城区修的那么宽,

也阻碍了这里交通发展,

仿佛时间在这儿静止了下来…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也许这条街过往辉煌将会无人提起,

但布厂街和国棉二厂留下的记忆永远存在。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限号前去了趟布厂街,才知道那里装满了另一种郑州

对于布厂街,国棉二厂

你有没有特别的记忆?

文末留言区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