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开设网游课,老师说:首先你得会玩,然后再谈成功

01

前几天出了一则新闻,北京大学新开了一门选修课:《电子游戏通论》。

记者采访过相关负责人,负责人说,北大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性人才。据授课老师陈江说,这门课为选修课,本来预计招生120人,结果在选课的时候出现了“爆课”现象,第一次上课,教室根本坐不下,换了大教室以后,还是坐不下,学校因此不得不增加课时和授课老师,进行分流。

老师说:“这么多的人来听课,是因为年轻人知道时代发展的趋势。”

我想到底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人还是不可与趋势为敌。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洞悉未来的趋势。

北大开设网游课,老师说:首先你得会玩,然后再谈成功

02

时代的发展,其实是一个“看不惯”的过程。

为什么叫“看不惯”呢?

官方的解释可以这样说:人们对于自己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的一切,技术及艺术,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是世界的一部分。

而对于新出现的文化产品及现象,处处看不惯,动不动就人心不古,世道崩坏。

北大开设网游课,老师说:首先你得会玩,然后再谈成功

这让我想到,老一辈子的人,对现在的网红文化深恶痛绝,认为漂亮整容不能吃也不能喝,晦淫晦盗,应当禁绝。半老半不老的一代人,对虚拟互动文化产品看不惯。

极端的观点,甚至认为应该封堵未来发展,禁绝虚拟互动时代的到来。

但即便如此,各类新事物仍然在不断的出现和发展,这是趋势,也是必然, 处巨变最好的方式其实是:顺应时势,利用规律

03

以前做教育的时候,认识了两位很有意思的家长。

那两位家长对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深恶痛绝,甚至多次给有关部门提意见, 要求严控游戏。

他们说:两父母都是高知分子,但自出现游戏以来,孩子就一度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成绩一滑再滑, 就是因为玩游戏。

我当时心里在想,学霸的孩子,就必然是学霸吗?

那农家的孩子,还不得一辈子没有翻身之地?

著名翻译家文洁若,曾说过一件事:

1946年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最小的女儿梅祖芬,考清华落榜,补习了一年才考上。同年落榜的还有大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宗璞、以及大文豪梁启超的孙女梁再冰。

而比学霸更有份量的哲学家、思想家、清华校长,他们的后人都不能重现上辈的风彩。学霸的孩子不太学霸,岂不是正常之至?

跟游戏有个毛关系?

再说个例子,猫爷有一位高中同学,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沉迷游戏。他的迷已经不是不打游戏就难受了,他甚至在静坐的时候,手指都会不停的动。我问他在干嘛,他说在练习通关的指法。旁人看不懂,但他即使没有电脑鼠标键盘,已然将套路牢记在心里。

幸运的是他的父母并没有阻止,只是规定游戏可以玩,但不能影响学习,我的那位同学也乐于接受。

大学以后,他仍然会打游戏,所不同的是,他已经不是单纯的打游戏,而是通过游戏进入了电竞行业,参与了很多比赛,在游戏界成了小有名气的人。

到现在,我的那位同学通过电竞积攒下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游戏开发公司。

对这样的结果,我一点也不意外。

会玩,其实就是一种专业。

北大开设网游课,老师说:首先你得会玩,然后再谈成功

04

一百多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科学家法拉第,在伦敦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参展时有一位穿着华贵的夫人眯着眼睛问:这东西有什么用?

法拉第反问:那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后来,他那在别人眼里“没用的东西”,为整个世界带来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你永远想不到会玩的人,到底能玩出什么名堂。

技术至伟大之处,就在于把抽象的知识与思想,予以具象化、可视化。

早期,人类是结绳记事,而后发明出抽象的文字,造纸和印刷术的发展,让人类文明进入快车道。

新事物的崛起,就是为了让人类产生第二次认知破局,而真正厉害的人,早已认识到世界发展的规律,早早的接受新事物,不仅会玩,还要玩得6,就好比剑客练武功时候的最高境界:人剑合一。

05

北大开设网游课,老师说:首先你得会玩,然后再谈成功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用的。

所以也鲜有一项新事物,在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闪着有用的光芒。

就拿游戏的发展来说:

  • 首先给人提供消磨排遣的工具,是纯粹的娱乐,这娱乐其实跟大人们痴迷的纸牌麻将一样。
  • 第二步能让人怡情与品味,此时成为精神寄托,然后渐成时尚生活方式。
  • 第三步或许会进入教育领域,与古老的智慧相融并,并最终构成文化思想的本身。
  • 最后甚至可能会构成新未来时代发展的基础。

这四个阶段,就是人类一切文化产品所走过的路,从消遣,到怡情。从授教,再到传道。

而贯穿这四个过程的主线,始终是一个玩字。

而到了那个时候,人们的认知也会再次遭遇挑战,社会终将会发现游戏是有价值的,而与此同时,那些新出现的技术与文化产品,仍然会有一些人认为 是没用的,进而再与那些“会玩的人”拉开距离。

是那些最会玩的人,推动世界发展。

北大开设网游课,老师说:首先你得会玩,然后再谈成功

玩的能力,总是让我们和其他人拉开距离。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有人说读书无用,他就会丧失在知识发展领域的所有机会。

有人说电影没用,电视没用,他们就会失去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机会。

那些说游戏没用的人,他们还停留于古旧时代。

所以恐惧,只是因为自己太弱,无力掌控,或者说,能玩但是不会玩,而会玩的人总会先人一步跑到前头。

正如法拉第所说,刚刚出生的婴儿,不仅没用,还连拉带尿,哭嚎连天。

但你想养大孩子,就必须要以极大的爱心,与时代同行,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个世界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所有人终究要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人生一切皆是选择。

你要做玩的人,还是会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