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我的孩子,跟手机最亲!”不止一次听身边的朋友这样说。每天在家里,都在和孩子上演“手机争夺战”。随着手机的普及,迷恋手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这让不少家长十分苦恼。

小编近日,在一个辣妈奶爸的育儿经验交流群里发现大家伙都在“吐槽”说自己家孩子: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因涉及到隐私,故小编重新做了这样的一张图方便大家查看

现在电脑、手机、iPad的普及使得孩子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些电子设备。想必,很多家长都会跟图片中的家长一样为是否给孩子使用手机、iPad的问题而焦虑过。

无论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孩子使用时接触到的更多是各类游戏。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有时候连大人都会被吸引,更何况是孩子,更容易玩着玩着就入迷上瘾。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于是我们在微博、朋友圈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迫不得已,家长开始和孩子斗智斗勇,想尽一切办法去隔离电子设备与孩子的接触,但是这样做,真的能从源头防范孩子玩游戏们?答案是否定的。

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新增青少年网民1028万,增长率为3.7%。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上网设备的迅速普及,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自2013年起一直保持了较高增速。

其实针对未成年让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

2016年年底,文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移动游戏被纳入政策监管范围;

2017年1月,中央网信办起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中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等;

2017年5月1日,《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开始实施生效,网游开始执行玩家实名认证的措施。

……

从目前来看,实名制、限制时长等措施的确有遏制青少年沉迷网游,但是却抵不过孩子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悄悄用父母的身份证进行认证登陆等等。

这些孩子虽说贪玩了点,但是从侧面来看,他们其实非常聪明,却只局限于游戏的载体,而没能知道这些电子设备除了作为载体,还可以去干些什么。

对于这样的现象,其实教育专家有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让孩子从被动地玩游戏变为游戏的创造者。同等时间下,孩子用编程的方式来制作游戏、研究游戏的过程远比玩游戏有趣、有意义。孩子对游戏的认知也发生来质变,而不是再沉迷于游戏,更多的会是看待游戏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等等,站在的开发角度去看待。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6-18岁的孩子可塑性强、好奇心强,接受各类新鲜事物的速度也比成人块,所以这个年龄段也是培养孩子编程兴趣的最佳时期。

不了解编程的家长可能会有些疑惑,觉得编程不都是一行行的代码吗?孩子学编程会很难吧!然后是不是就不想学习了?那我们交的钱岂不是浪费了。最主要的是浪费了时间……

不用担心,达内少儿编程课程,面向6-18岁青少年儿童,依托达内教育集团16年IT编程教育经验和上千名精英教研团队等教育资源优势,研发出一套系统的少儿编程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少儿启蒙编程(Scratch)和少儿趣味编程(JavaScript、HTML、CSS、Java)等,培养编程思维,提高中国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课程流动课堂走进全国120多所中小学,受到教育界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孩子“戒”游戏,童程童美有方法,快来get吧~

☆对于粗心的孩子,学编程会帮助他们思考,提高注意力,培养如何衔接、理顺知识,提升纠正错误的能力。

☆对于心不在焉的孩子,编程可让他们学会专注,精益求精,通过逻辑思维和自己的实验,琢磨思路,突破弱点,产生自信。

☆对于精力充沛、爱打游戏的孩子,学编程可让他们避免沉迷重复性的游戏,接触更多科学知识,从而提高想象力、洞察力以及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每一个小小的作品中获得不同的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