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嗎?怕,怎麼辦?看醫生;想嗎?想,怎麼辦?意淫就是

怕嗎?怕,怎麼辦?看醫生;想嗎?想,怎麼辦?意淫就是

怕嗎?那麼是問身還是問心?

很多心理症狀是一種歷史上未曾解決的恐懼的轉移,而這種恐懼當時之所以產生,一、來自身體的本能反應,即對於可直接感受到的威脅,恐懼是生理上的條件反射。二、來自頭腦的思維加工。這是因為當時的當事人缺乏相應的理性知識(理性的思維模式加相應的科學知識,這些是需要學習才會獲得),而在錯誤的信息上進行加工,或者以非理性的思維模式加工出錯誤的結果。三、混雜型,即二對一的註解。

恐懼產生之後,當事人如果沒有能力戰勝它,卻又常被它侵擾,那麼就會長期處於一種高焦慮狀態下,這種狀態下人會想各種辦法緩解焦慮的緊張狀態,這個時候不同的人(性別、身體素質、年齡大小、文化程度、成長經歷等)基於不同的背景(時間、地點、事件、當時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辦法,而這些方法會體現為一些心理症狀,如焦慮症、疑病症、強迫、人格解體、抑鬱症等。

怕嗎?怕,怎麼辦?看醫生;想嗎?想,怎麼辦?意淫就是

你可知道?你與之戰鬥的只是你的幻覺

時間久了,當事人可能就忘記了本源的恐懼,而陷在症狀的恐懼裡面。要徹底消除症狀,就需要澄清本源的恐懼,其實最後的結果往往發現自己從一開始就疲於奔命,從來沒能回頭看過,那本源的恐懼早已失去了威脅力,這麼多年原來是自己一直嚇自己。當然這樣的工作需要穿透前述之三、二、一的重重屏障。

還有些心理症狀並非是恐懼的轉移,它會是一種慾望的轉移表達,或者一種感覺的沉溺其中。比如戀物癖、同性戀、失戀的心理危機,不能接受某個事件的發生等等。這種狀態的出現,原因在於一、人類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可以遷移不同的生理慾望。二、時機的巧合為遷移提供了條件。比如說青春期的情感挫折與性嘗試結合。三、當事人缺乏足夠的理性知識。四、當事人缺乏正常渠道的滿足體驗、缺乏更多的可比較的滿足體驗。所謂的慾望固著吧。

我的心理啟蒙老師說所有的想法與行為都是用來釋放情緒和滿足慾望的。這句話可以更好地表達為:所有的想法與行為都是用來釋放情緒或者滿足慾望或者表達慾望的。

怕嗎?怕,怎麼辦?看醫生;想嗎?想,怎麼辦?意淫就是

人生處處風險,如履薄冰 ,如臨深淵,不計劃會掉下去,計劃太多會停步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