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爸妈掉进了朋友圈的“养身陷阱”!

春节回家就经常被父母问起:

“孩子,这红包是不是假的呀,怎么老抢不到?”

“我听人说吃薯条能治疗泄顶,有没有这回事?”

望着越发年迈,且越发节俭的父母,进口药品、保健品不是没给他们买过,但他们始终舍不得用,宁愿去相信一些食疗偏方。

随手翻看了下春节期间父母转发的文章,发现大部分都是听风则雨。小时候,总是父母告诉我们是非对错,如今轮到我们帮他们辨别真假了。

一、酒能暖身

自古以来,就有喝酒驱寒的说法。

母亲喜欢看文艺片,《东成西就》:“喝酒与喝水的区别,在于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

父亲喜欢看战争片,《斯大林格勒》里总有大胡子拿着伏特加,没事儿灌两口。

在寒冷的冬日,举杯欢庆的时刻,老爸总喜欢一边斟酒,一边拿喝酒暖身暖胃说事儿。

别让爸妈掉进了朋友圈的“养身陷阱”!

咋看之下,似乎确实是那么回事。但爱喝酒的朋友应该都有类似经历,大醉一场后,半夜醒来冷得直哆嗦。确实,酒后身体发热只是暂时现象。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刘皈阳:

“人在喝酒后确实会有全身发热的感觉,因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扩张变粗,血液循环加快,使人感觉到皮肤很温暖,甚至有脸发烫的感觉。但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而且这种喝酒暖身的现象只是暂时的。本质上,酒后人体热量的消耗会相应的增加,通过皮肤散发,其实是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因散热速度加快而消耗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当热量产生的速度跟不上散失的速度时,体温便会下降,人就会感觉冷。”

所以老爸,别老拿酒能暖身来当做多喝酒的借口,这是战争或极端情形下的应急办法,不是保健方式呢。

过年走亲戚,老妈叮嘱我去肯德基买几份大薯和上校鸡块。

我有些莫名其妙,小时候不是不让吃么?

别让爸妈掉进了朋友圈的“养身陷阱”!

原来又是朋友圈的新闻: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福田淳二教授科研团队称发现麦当劳薯条可以生发。”

仔细研读后发现,这原来是两个新闻拼接而成的。

在生发研究中,如何大规模培养毛囊胚芽细胞是个难题。

“福田淳二教授的实验室将小鼠的毛囊胚芽细胞培养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物质,试图找到最佳的培养基。最终他们使用了透氧性很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然后是另一则新闻:

“东京大学外科博士吕洛衿介绍,PDMS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常作为工业中的防起泡剂,油炸食物时往油里添加一些PDMS,能很好地防止热油从锅里溅出。”

由于这个特性,很多快餐厅都会使用PDMS。麦当劳的炸薯条、肯德基的炸鸡块中也确实能检测到少量PDMS。但实验室仅仅是用PDMS促进毛囊胚芽细胞生长,该实验离真正治疗脱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连续吃大白菜排毒

这是初一看到的一则微博,很契合初一吃斋烧香念佛的传统习俗。

“连续吃不加油盐的水煮大白菜,不吃其他食物,排毒效果奇佳。吃的时间长就会排出果冻一样的宿便,坚持21天以上就会把五脏的毒都清了。”

白菜确实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有钼和硒,对抗癌防癌有一定帮助。

中医也认为白菜有养胃生津、利尿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

但是,白菜并不是一个营养全面的食物,哪能坚持21天呢?

别让爸妈掉进了朋友圈的“养身陷阱”!

正常人天天吃白水煮大白菜,几天后就会因缺盐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被破坏,新陈代谢紊乱,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虚脱等现象。

这些似是而非的食疗保健文章确实很容易获得很高的关注度,但还请千万核实,各方佐证后发布。毕竟都希望父母身体健康,食品健康无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