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爲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訪宣州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

黨組書記、管委會主任阮潤生

宣州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自2009年正式創辦以來,已走過了近十個年頭,十年風雨征程,十年春華秋實,十年築夢成長。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該示範區管委會一班人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踏出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2011年獲批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015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017年被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單位;2011—2017年連續3輪獲得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考核優秀等次;2018年被省農委、省財政廳認定為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日前,筆者專訪了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黨組織書記、管委會主任阮潤生。

阮潤生高中畢業後相繼當過民師、公辦教師,並在鄉民政幹事、民政助理員、鄉長助理、黨委委員、副鄉長、副鎮長、鎮黨委副書記、鎮人大主席及區農委黨委副書記等多個崗位工作過,直到2015年組織上調他擔任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主任一職至今。用阮潤生的話說:我出身農村,以前在鄉村教過書、在鄉鎮工作過、在農口也待過,特別在洪林鎮前後工作八年,對當地幹部群眾知根知底,現在又回到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雖然兜了一大圈,但“三農”情結卻始終揮之難去。

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阮潤生說,當初區委、區政府之所以決定創辦宣州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並選擇落戶洪林鎮境內,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

實行“大包乾”分田到戶後,農民溫飽問題雖然得到了解決,但要讓廣大農民腰包鼓起來卻是個重大課題。隨著形勢發展,傳統的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規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以及肩挑手提式的運輸方式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因而,必須運用改革的思維和方式,“跳出一隅看全局”,通過創辦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促進“三產”融合,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索新路。在此背景之下,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應運而生、破殼而出。

第二

之所以選擇落戶洪林鎮境內,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是優質的水源。上游有全區唯一的中型水庫——紅旗水庫(又名塘埂頭水庫),下游有南漪湖天然湖泊,中間有一條20多公里的沙河上下貫通,水量充沛、水質清冽;

二是優良的生態。這裡三面環山(麻姑山、青隱山、東華山)、一面臨水(南漪湖),又有萬畝綠色茶園,古宣州十景中有兩景“麻姑曉日”和“南湖落雁”均來源於此,生態環境十分優越;

三是便捷的交通。這裡離宣城市區僅21公里,被譽為“宣州東大門”,是老318國道的交通要道,距離滬蘇浙大中城市僅三個小時左右車程。

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第三

洪林鎮是“皖南大包乾”發源地,當地幹群有著改革的“基因”和傳統。因此,選擇在洪林鎮創辦現代農業示範區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多重利好。

阮潤生介紹說,回顧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走過的近十年曆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

從2009年開始,爭取到省財政廳農發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前後實施了五期,並有效整合了小農水、煙水煙電煙路、千億斤糧食增產等項目,累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近4億元,完成高標準農田核心區面積達3.78萬畝。通過連續多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內基礎設施基本達到了“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建設標準,並且園區主幹道全部鋪上了瀝青路面,主路面寬度達到6米,即便兩車交錯也綽綽有餘。

第二階段為產業結構調整

和轉型升級階段。

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前,一家一戶沿襲的是“一麥一稻”、“一煙一稻”種植模式,費時費工、種植效益低下,農民增產不增收;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後,土地逐漸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流轉率達94.1%,畝均流轉費用較非園區高出200—300元。流轉出去后土地一般用於發展“兩高一優”(高產、高效、優質)農業,其中稻漁綜合種養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種養模式。2016年示範區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僅800畝,2017年發展到1.5萬畝,2018年發展到2萬畝,呈現“井噴”之勢。目前,示範區已建成安徽省萬畝龍蝦健康養殖基地,去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現場會的領導和專家來此觀摩。

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第三階段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階段。

示範區依託棋盤塔公司、鮮可達精緻農場和桃之夢專業合作社等平臺,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其中在果蔬採摘方面,正月有草莓、三月有櫻桃、四月有桑椹、五月有西瓜、六月有水蜜桃、七月有蜜梨、八月有火龍果、九月有獼猴挑、十月有蜜桔、十一月有冬桃、十二月有蘆筍等可供採摘,讓遊客盡享採摘樂趣;在食宿方面,有洪林農莊、金漪園農莊、晨伍農莊、棋盤農莊和東華山農莊等各具特色的休閒農莊,充分滿足“都市一族”吃農家菜、住農家屋、享受鄉村寧靜生活的需求;在農產品加工方面,有入選安徽老字號的“憶鍋香”鍋巴,有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扇系列產品,還有棋盤塔優質蝦稻米,以及野生葛粉、幹筍等,令遊客“叫好又叫座”。此外,投資1.87億元的和超工貿公司萬噸凍庫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投資過億的樂方食品、翹歌食品項目即將落地,另有食品添加劑等4個項目正在洽談中。

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專訪中,阮潤生告訴筆者,以蝦稻輪作為代表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是目前示範區內較為成功的種養模式。因為這種模式至少有四種好處:

一是沒有改變基本農田使用性質,且保證了一季糧食生產,確保了糧食安全;

二是使耕地得到了很好的休生養息,避免了原先“一麥一稻”掠奪性生產;

三是在蝦稻輪作、生態種養過程中,不打農藥、不灑化肥,既減少了生產成本,同時龍蝦褪掉的殼、排出的糞便和未完全消化的飼料又成為天然有機質,確保蝦稻無公害、品質好;

四是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據測算,每畝稻蝦輪作種養效益達到6000元,除去成本3000元,畝均淨利潤達到3000元,是傳統農業種植效益的2-3倍。東華山村村民何忠國31畝龍蝦一季純賺了7萬元。如今在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小龍蝦做成了大產業,僅念念龍蝦交易市場一天銷售量就達1萬市斤,日交易額突破30萬元,並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方式,直接帶動了廣大貧困戶摘窮帽、拔窮根,步入了發家致富的“快車道”。

為了保持龍蝦產業健康發展,避免“蝦賤傷農”現象發生,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一班人未雨綢繆、超前謀劃,一方面,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穩定現有供貨渠道,大力拓展新興市場,使得龍蝦上市期間蘇錫常有6個收購點跟蹤收購,確保好品質賣出大價錢;另一方面,組織人員先後赴江蘇泰州、湖北潛江等地考察龍蝦加工和銷售市場,密切掌握龍蝦市場行情及發展走勢,積極捕捉新的商機。目前,棋盤塔公司正在準備上馬小龍蝦深加工項目,致力於向熟食市場進軍。

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 為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探路

阮潤生最後說,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是基礎,融合是出路,人才是關鍵。下一步,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將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成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範園為目標,在“三個方面”綜合施策、持續發力:

一是大力發展健康種養業,引進一批懂農業、有技術、有實力的公司和團隊,實現“專業人幹專業事”,著力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二是全力推進宣州農產品(食品)加工園建設,實現園區農產品原物料就近加工,形成種植生產—食品加工—產品銷售一條龍、一體化格局,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三是在引進“星創天地”眾創空間和“新農人”大學生創業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對接合作,力爭成立若干個科技工作站和農業科技孵化中心,加速專業人才集聚,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