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邓丽君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个歌手的范畴,而上升到了文化层面。”

她的歌曲作品,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可她对那个时代的意义、对整个华语乐坛的意义,至今却没有人能够将她超越。那个年代的年轻人, “听着邓丽君的歌,谈着恋爱”,凡是热爱艺术,受过熏陶的青年,都很难说没有受过邓丽君的半点影响。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昨天发表了篇《那个贫穷的年代,只要听到邓丽君的歌,就很快乐,就有希望》,有网友在下面评论说邓丽君只不过一个普通的凡人,没什么可吹的。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而我的回复是:“她的意义不仅是歌手,而是那个时代敢于对抗的文化。”

许多网友都来留言,纷纷发表了自己对邓丽君的看法和态度。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在这里,非常感谢你们的坚持,对于内心信仰的认可,以及面对不同声音能够大胆站出来说出来。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或许在今天,我们为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为赞成的态度争取说法已经是多么常见且不足为奇的景象,但要知道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任何事情一旦被扣上“帽子”,就很难在乌合之众的口水中重获新生。

这,才更加成就了邓丽君的伟大和意义。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面对质疑,她仍然歌唱,唱的是一代年轻人的心灵慰藉,唱的是她自己的心路独白。在柔亮迷人的嗓音中,也会有淡淡的忧伤,“如果千年后,文化史上只留下一个当代歌者,那一定是邓丽君。她是一代人的心灵慰藉,对她的评价多高都不过分,向她致敬多少次都不算多。”

她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却毕生没有放弃用歌声对抗时代的牢笼

如此才情横溢的若花少女却英年早逝,让人不禁更加多了一份惋惜与不舍。惋惜她,也惋惜那个时代,时光定格在只有她的光芒里。她对华语歌坛,对那个时代,对这个时代,都无可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