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飞网络为您总结电商运营的三大维度

涛飞网络为您总结电商运营的三大维度

做电商的运营,我总结下来就是需要考虑这样几个维度。

一、是商品的运营。

比如一款女装,从上架之初到最后退市淘汰,它会有自己特定的生命周期,你需要关注和考虑在这个生命周期内什么时候出货多,什么时候出货少,哪个阶段该备多少货,哪个阶段要开始清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好销售、货源和供应链,确保你能在这一个商品上获得最大利润。即使非季节性产品,也会因为产品迭代和需求的变化,经历同样的生命周期,因此,商品的运营和管理是我们最重要的基本功。

二、是店铺的运营。

通常来说,一个店铺不太可能只有一款商品,一定是多个商品或者多个品类,所以你需要去考虑和梳理各个商品、各个品类之间的关系,哪些商品适合导流,哪些商品适合创造利润,哪些商品适合放在一起关联售卖,不同品类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如何将单品流量引入店铺,并在店内进行流量分配和流转传递,等等,这些问题在产品规划和运营执行前需要先考虑清楚。

三、是大节奏的把握。

其实就是你要知道你所在的这个行业的风口和趋势规律在哪里,如何借助节奏让店铺发展更快一些,抢占有利位置,实现弯道超车。比如如果你做女装,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换季一定是恒定的,且每到此时用户心里也一定是蠢蠢欲动的,如果你能提前做好准备,在正确的时间节点上做好正确的动作,上新-推广-打爆-甩货,踩准节奏,一气呵成,一定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收益,也给店铺来年的运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再比如,从整个行业或者大电商平台来看,每年其实大风口式的节点就是平台级的大促活动,比如:6.18,双十一,还有双十二。这当中,如果你做淘系,双十一是重中之重,一定是需要提前布下重兵拿下的天王山之战。如果双十一没做好,你可能直接会损失掉一年中30%以上的销量,在淘系这种竞争充分的平台,你退我进,这一役的失利还会给次年的运营增加难度。你能看到,A和B两个人,同样做电商,但对事情理解的深度会有很大区别,A在关注的也许还是“怎么利用淘宝获利”,而B在关注的则已经是“如何针对N多商品的大盘来规划好一个生意经营的逻辑”。相比来说,你会发现,A其实可能很难把ta现有的经验复用到其他行业中去,但如果是B,现在假如让ta去操盘一个实体生意,又或是进入到另一个行业去做运营,我相信会有更大概率ta能够做好。

这就是所谓“底层逻辑”带来的差别——一些理解了一些事物最底层最根本规律的人,总是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其实常常是能够指导他们更多的行为能够变得更好的。切记,到了一定阶段,在一个领域内,与其关注方法技巧,我们更需要:找到那些少数能够基于它演化出众多创新的关键规则+深刻理解这些规则。

至于价值区间4,考虑到要讲起来可能会太过抽象,以及真正进入到这个阶段的人也确实较少,我们就先略过。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会专门抽空再聊。

上面讲完了4个价值区间,不妨就再多说两句,聊聊关于行业、公司等的选择在价值区间的切换和进阶过程中的影响——普遍来讲,假如你身处 价值区间1和2之间,且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找到一件“自己足够擅长和专精”的事,也许多更换几个行业,并试着在过程中渐渐找到自己身上更突出的能力会是更好一些的选择。并且,对于身处价值区间1和2的新人,也许在小公司,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当然,如果是能够身在一家大公司内的核心业务部门中,能够充分接触到一整套的工作方法和深刻理解其核心业务的运转,也会是很好的选择。

而一旦一个人完成积累,进入到价值区间3甚至往上的部分,则有几种状态可能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较优的能够跟着一个眼界、格局、视野、能力都非常出色的老大,从其言传身教中持续学习;能够在自己并非完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获得一个“自己独立负责某个业务”的机会和挑战;能够进入到大公司核心业务部门的中高层,从而系统学习大公司内部最核心、也含金量最高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和业务流程;

最后,还是想再说一句,无论对于“学习”还是对于“职业成长”来说,“知道”与“做到”之间总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当我们无法在“做到”上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和临界点之前,我们“知道”得更多,往往只会更痛苦。而当你的“做到”已经能够到达一定水准后,“知道”得更多,对于你的成长和改变则往往能够产生倍增的作用。就好比,有人刷了一年的“知乎”,什么变化也没有发生,而我只是逛了3小时,就已经找到了6个课程素材,3个写文案的转化素材,以及3篇文章的潜在选题,如果真的付诸行动,你觉得它们会给我带来多少收益?因此,对更多人来说,在你到达那个“做到”的临界点以前,最好更多关注如何能够“做”得更扎实,这样对你才更好。

借此文涛飞网络科技祝福每一个人都能在2018年剩下的日子多一些扎实的收获,少一些迷茫与焦虑。亦愿你的2018可以不负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