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創新引領實現新突破

經濟日報2018年5月17日10版刊發

安徽淮南:創新引領實現新突破

圖為淮南潘集區田集水上光伏電站。 琪 龍攝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安徽淮南市一方面發展大數據產業,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做優做精煤炭等傳統產業,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新突破

近日,記者走進安徽淮南高新區“智慧谷”,“數據淮南”的魅力撲面而來:大到城市市容,小到採煤沉陷區,視頻信息全部通過衛星傳輸至大數據庫。大數據+政務管理、大數據+社會服務、大數據+產業創新……在淮南,大數據已廣泛應用在社會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

做精做優煤電產業

在創新引領城市轉型的進程中,淮南推進各種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發展煤化聯產、煤氣聯產,加快建設煤化一體化項目

穿梭於淮南潘集區水上光伏電站,一個個太陽能組件井然有序排列在6000畝水面上,這裡是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電站。在採煤沉陷區水面上建造的漂浮式光伏發電項目,既不佔用良田,又能充分發揮沉陷區閒置水面的效益,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一項項喜人的成果,見證了“創新淮南”的魅力。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一黑一白”曾經是淮南最顯著的“顏色”——“黑”指淮南是全國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全國六大煤電基地之一,“白”指這裡是豆腐的發源地。如今,在創新引領城市轉型的進程中,“黑”正在持續做優做精,“黑”得愈發閃閃發光,“白”已經融進各種新產業新業態的“奼紫嫣紅”中,各自蓬勃,相得益彰。

煤炭資源依然是淮南的“王牌”,如何打好這張“王牌”,淮南選擇“深耕”煤炭,做精做優煤電產業鏈。“去產能”——兩年來關閉退出4對煤礦、895萬噸產能,今年還將退出產能600萬噸。“用產能”——創建國家級煤化工產業基地,發展煤化聯產、煤氣聯產,加快建設總投資700億元的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目前完成投資188億元,項目一期今年底可望試生產。“擴產能”——投資20億元,建設皖北唯一的特種鋼生產企業——宏泰鋼鐵高端金屬製造產業園;建設中國電科八所光電產業園;推進總投資150億元的光伏項目,目前全市建成併網光伏裝機容量102萬千瓦,佔全省的16%。

數據資源是淮南市近年來新培育發展起來的,已被確定為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在建和擬建大數據產業項目62個、總投資240億元。淮南市目前正在做幾方面工作:做強平臺支撐,打造大數據資源存儲平臺,建設總投資45億元2萬個機架的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已入駐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知名企業;打造大數據資源交易平臺,建成全省第一家大數據交易中心,建成“江淮雲”和“智慧谷”大數據企業集聚平臺,註冊企業近300家;突出智慧應用,加快“智慧淮南”建設,打造全流程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與中國航天系統科學工程學院合作,掛牌成立錢學森智庫淮南中心;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作,建成國產衛星綜合信息集成應用平臺。

打造創新型經濟新引擎

為實現產業轉型向高質量發展,淮南挖掘科技資源,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推進創新項目,培育創新人才

為了儲備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淮南市深挖自身的科技資源,打造創新型經濟新引擎。今年2月份,淮南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建設安徽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業園、網易雲淮南雙創基地,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推進創新項目,淮南支持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中電科八所等國家級科研院所建設發展,其中投資17億元建設的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項目,研發區一期已建成投用,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超導模型線圈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等入駐。培育創新人才,淮南實施創新人才和企業家培育工程,全市建立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後工作站10家,新承擔國家級研究項目13項,新增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15人。

淮南還有獨特的文化資源,正在創建中的壽州古城、八公山景區、焦崗湖景區3個國家5A級景區,正在爭創世界文化遺產的壽縣古城牆,正在爭創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安豐塘,共同叫響“楚風漢韻、能源之都”品牌。

淮南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戴宜斌告訴記者,2017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創近年來最好成績,工業投資、技改投資等增幅均居安徽省第一位;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歷史性跨上千億元臺階,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新突破,打破了曾經困擾淮南城市發展的“一煤獨大”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