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大佬飯局,文化的掠影

烏鎮大佬飯局,文化的掠影

在烏鎮開了四次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越來越多地被一些與大會無關的信息所充斥,例如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或者關心今年互聯網大會上討論了些什麼,通過了些什麼,提倡了些什麼,但一定有很多人會對每年一度的大佬飯局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相比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而言,八卦真是個硬需求。

今年烏鎮的飯局和往年有點不一樣,大佬雲集獨缺馬雲,原本很多人以為是馬雲自覺格調更高主動不參與,後來爆出原來是丁磊根本沒邀請他,馬雲自己也表示即便邀請了也不一定有時間去,這就很有意思了。每年這個時候誰去烏鎮誰不去烏鎮,往往會成為關注焦點,背後隱含的信息量很多,今年有些人差點沒去但不知最後怎麼又去了,總算避免了尷尬。如今參不參加飯局卻隱含了更大的信息量,似乎能從中解讀出榮辱興衰的味道來。

用站隊和競爭來解讀這次馬雲的缺席顯然是膚淺的,先不說騰訊還沒能力讓大半個互聯網站過來,餘承東和雷軍這對冤家能夠同桌把酒言歡,就說明大佬們還是可以分得清檯上臺下的。丁磊與馬雲有點隔閡,但也沒到了小肚雞腸到連一頓飯的面子都不肯給的地步,對此現象唯一的解釋或許就是風的走向。中國企業家們是擅長把握風向的,跟誰近跟誰遠有時候也不以他們本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以客觀風向為標,這一次奇怪的飯局有點這個意思。

可不管怎麼說,這都應該被歸結為一次不厚道的飯局,風向順暢時你們稱兄道弟,風向走偏時你們形同陌路,轉得好快啊。最終結論還沒做出,還沒說要怎麼著呢,就開始弄這一手了,搞得新浪科技都要出動去滅火,活活一場於無聲處起硝煙的公關戰正在上演。風向,不但正在瓦解著大佬們無時不刻的自信,也對他們的私下交往產生了影響。就不能有人說一句,我不管你馬雲日後如何,咱們私下還是好朋友?

馬雲有句話說得好,這場飯局在這兩年的光景下有可能會被貼上標籤,搞得像幫派一樣。新浪科技通篇專訪中,就屬這句話最有價值了。參加飯局的那些大佬就一定是順風?恐怕也不盡然,不能有錯覺,把飯局這種非正式場合當成一種保險,用來充分體現風的走向,即便是正式場合如參加了烏鎮的這次互聯網大會,恐怕也替代不了保險的作用。說白了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飯局而已,飯局散了回去還是得個人考慮個人的問題,琢磨自己的坎兒該怎麼過。

中國這些企業家們,這兩年的一個最大毛病是做什麼事都用力過猛,做到最後效果上反而會適得其反。抱著賭徒心態光想著把寶押在一個人身上或者一件事上面,以實現未來五到十年的長治久安乃至於永保太平,往往會被現實打臉。要知道中國社會從上到下變化都很快,沒什麼可以長期保持一成不變,今日之樂園也可能是明日之荒野,這種深度的哲學思考企業家們當然不乏去做,但真正將其落實到行動中的少之又少,或許還是身不由己的緣故。

喜歡混圈子的企業家雖然朋友多,有困難時有人幫說話,但其實並不比朋友圈相對單純的曹德旺們更安全。企業家話說得太漂亮也會有問題,社會文化現在尊崇的是知行合一,領導審視下面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兩面人的說法久已有之,只是最近才用於落馬乾部的描述中,主席臺上講廉政,主席臺下被帶走的事情也不併不少見,這是很能說明一些問題的。朋友圈混混倒也沒什麼,但事情來了靠誰也不如靠自己,這絕對是真理。

其實只要沒作奸犯科,大佬們是不必擔心自身安危的,他們唯一擔心的是失去了未來站在臺上指點江山的機會,這顯然是在獲得了財富滿足之上的更高的精神追求。但需要明白的一點是,要改改過去忽悠底層民眾用以盡情收割智商稅的那套表達方式,向外輸出一些真正的人文關懷和憂國憂民,引領正確的文化觀和價值觀而不是說些個別人想聽但又會對大眾產生誤導的話,更不要陷入路徑依賴,怎麼改也總讓人覺得是在忽悠。當然,最好的方式是少說多做,這個時代不會虧待真正的好人好事,但對那些居於好與壞的中間地帶的那些事情和那些人,卻總像是並不會那麼寬容。

一場飯局能看出點世態炎涼的色彩,一個大會能知悉出榮辱興衰的風向,這或許也是我們這個曾經含蓄而內斂的民族,留給我們的一項獨特文化遺產吧。但願下一屆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再有飯局,大家以禮相待,時刻保持住發自內在的尊貴的儀態,祝各位風光無限的企業家們,依然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