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QingCloud強勢發布9大產品品牌 黃允松說要對ICT模式「打破重建」

7月中旬,12家中國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廠商入選了Forrester《2018年中國全棧公有云開發平臺Wave報告》,青雲QingCloud再一次顯眼的處在了Strong Performers(強勢表現者)的位置。雷鋒網注意到,在這12家廠商裡,唯獨青雲沒有“爸爸”。

7月27日,青雲主辦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雲計算峰會現場,青雲QingCloud CEO黃允松宣佈公司進入全新戰略升級階段,將以“企業級全棧雲ICT服務商”的全新面貌進入市場。

外界看來,似乎這正是對“強勢表現”最好的註解。

這場大會吸引了兩千餘名開發者、架構師及行業專家,而青雲也滿懷誠意,一口氣公佈了9大產品品牌,並對“ICT服務”做了重要闡釋。“雲的核心不是“為雲而云”,而是通過雲的形式再造一套ICT系統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黃允松感慨一路走來的不易。今天,在聚光燈下,他宣佈帶領青雲進入新的領地。

青云QingCloud强势发布9大产品品牌 黄允松说要对ICT模式「打破重建」

青雲QingCloud CEO黃允松

強勢發佈9大“高顏值”產品 走多品牌戰略

黃允松對這9大產品寄予了厚望。他說“依託於9大產品品牌,青雲現已擁有全棧服務能力,以軟件為靈魂全方位重塑ICT服務,通過雲模式構建ICT系統,與合作伙伴共建新ICT生態,以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會上究竟發佈了哪9大產品?

1.QingCloud雲平臺(這是青雲的主線,包含公有云、私有云和桌面雲);

2.青立方超融合系統(將雲計算軟件產品與通用硬件相結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3.QingStor軟件定義存儲(包含對象存儲、NeonSAN和文件存儲);

4.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臺(統一門戶,納管Kubernetes多集群,易於集成監控、日誌等第三方系統);

5. iFCloud統一雲管平臺(多雲環境的資源管理、運維管理、統一監控和業務系統);

6.光格網絡EverVite 智能廣域網服務(SD-WAN雲網一體服務,青雲擴展ICT邊界的典型);

7. Anybox企業雲盤(屬於青雲第一款SAAS級產品);

8.OpenPitrix多雲應用管理平臺(青雲第二個開源項目,是一個支持多雲平臺、支持傳統應用和雲原生應用,實現雲端部署和管理的應用管理平臺);

9.RadonDB分佈式數據庫(分佈式、雲原生的設計思路,具備金融級數據強一致性)。

這九大產品品牌來源於青雲雲平臺自下而上的生長力量,相互獨立卻又緊密相關。為何走多品牌戰略?黃允松覺得這和青雲處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關。“不再只有互聯網行業,越來越多傳統行業開始接納雲計算成為IT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大型機構、大型企業。從‘獨此一家’的大公有云模式,走向‘各有專長’的行業雲、集團雲等公有云服務矩陣。”的確如此,互聯網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而擁抱變化,就是對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最好的準備。

雷鋒網瞭解到,青雲在建立成熟完善的公、私、混、託一體化的產品服務體系的道路上,一直堅持“擴大戰線、高築門檻、全面破壞、徹底重建”的打法。企業IT服務裡面的超融合、軟件定義存儲、廣域網、雲管平臺、數據庫等等都能在青雲這裡找到對應項。戰線拉的如此長,不擔心資源分散或者碰撞更多對手嗎?黃允松信心滿滿,他覺得青雲的門檻是在技術層面構建起來的,全部是非常核心的產品線,這將成為他們最好的護城河,也有助於他們在各領域帶去更多新鮮的玩法。

首提“全棧雲ICT服務商” 青雲要“全面破壞”和“徹底重建”

什麼是ICT服務商?雷鋒網瞭解到,ICT是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是IT(信息業)與CT(通信業)兩種服務的結合和交融,通信業、電子信息產業、互聯網、傳媒業都將融合在ICT的範圍內。在青雲看來,ICT服務以IT為靈魂、以CT為血肉。而全棧雲ICT服務商則意味著青雲現在面對客戶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等多種服務選擇時,可以打破不兼容、不協調的運行僵局,將雲平臺的軟件應用、系統平臺、基礎硬件有效的連接起來。這種服務模式目前在市場上廣受好評。

“在現在的中國,任何一家企業服務的初創企業,選擇垂直賽道已經沒有機會了,至少不能持續、健康、獨立的發展下去,未來必然會成長起來一批集團雲、行業雲。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你都可以進入這個行業”,黃允松的這段話或許可以揭示青雲走上ICT服務商的真實原因。

此前青雲相關人士也曾表示過這一困境:中國雲計算發展起來之前,整個ICT產業基本是以硬件、國外廠商、IOE為主的狀態,現在各行各業掀起上雲大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ICT出現了問題。當國內雲廠商走上了全棧雲ICT服務的道路時,這一歷史困境將得到有效緩解。雷鋒網認為,雲計算的本質是建立資源池,發揮出高效的資源銜接作用,而“全面破壞”和“徹底重建”將是對ICT產業一次重要的革新。

黃允松覺得,眼下青雲在幹一件很酷的事情,那就是在新舊IT生態之間尋找平衡:傳統企業級核心業務/應用如傳統數據庫等正在面臨瓶頸,而新式的互聯網分佈式業務/應用如軟件定義存儲等正在改變現有格局。這種步調在當前中國整個雲計算市場並不常有。

里程碑式的時刻——青雲的“儀式感”

從現場來看,無論是邀請企業的重量級(如江蘇交通控股、太平保險、華潤創業、本鋼集團、陽光保險、洋河酒業、國家電網黑龍江省電力),還是參會人員的密集程度(超過2,000名行業專家、CIO/CTO、生態合作伙伴、架構師等等),都能感受到青雲對這次會議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

黃允松平時很少露面,但是對這次大會卻傾注很多時間。在他眼裡,站在臺上就是神聖的時刻,必須充滿虔誠的信仰。當青雲覺得垂直賽道已經沒有機會,那麼從垂直賽道走向多重賽道,他們這一路有哪些類似的充滿儀式感的時刻?雷鋒網對青雲的發展歷程做了一次簡單梳理,並認為有以下幾大“重要時刻”:

·融資時刻——第一筆融資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2012年6月,青雲獲得A輪200萬美元融資,這成為企業往上走的勇氣,18個月後,B輪的金額變成了A輪的10倍,目前青雲已經融了D輪10.8億人民幣。

·正式商用——2013年7月正式商用,率先切入企業級核心業務,在公有云市場佔有不斷擴大的同時,私有云開始在金融、零售、能源、政府等多個行業取得市場領先地位。

·客戶突破——2014年7月,隨著北京2區(PEK2)的開放,公有云平臺運營整1年,其效果是企業用戶超過20000家,今天這一數字是90000+家;

·淨利潤——這一時刻出現在2016年12月,青雲實現千萬級人民幣淨利潤,行業先驅AWS走了整整10年,青雲花了3年;

·構建「全模雲」——2017年底,青雲上線三款面向企業核心業務的雲計算產品:物理主機、NeonSAN和RadonDB,構建「全模雲」能力,2017年年中,他們推出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開發平臺。

而目前,他們正走在佈局多品牌的道路上,呈現了一條完整、清晰的全棧ICT產品和服務矩陣。不出意外,今後他們依然還會帶來許多新鮮的嘗試。

青云QingCloud强势发布9大产品品牌 黄允松说要对ICT模式「打破重建」

青雲雲平臺的全景圖

“多面”的青雲 不想“空中造樓閣”

人們總說青雲不一樣、富有情懷,黃允松在現場的演講所帶來的依然是這種感覺。實質上,青雲又比較務實,畢竟其是一家純技術公司。

雷鋒網瞭解到,尤其在技術層面,青雲一直是強調技術必須是具體到場景裡的,離開場景談技術等於“空中造樓閣”。多面性的青雲正在中國雲市場乃至國際上逐漸呈現出它的圖景。

·獨角獸:青雲是目前上榜國家科技部獨角獸8家雲計算企業之一,最新估值10億美元,它的背後除了一大批新的資本,早期投資方均選擇跟投,這與本身的發展戰略和技術優勢密不可分,然而這個獨角獸並不愛吃韭菜。

·沒有爸爸:青雲是一個沒有巨頭背景,堅持獨立發展的創業公司,黃允松說它只不過是三個還算年輕的‘中年人’在一套不知名的民宅裡奮鬥出來的結晶”,每一次的融資、每一次的合作促成依靠的都是耕耘。

·高調:青雲在藍馳創投(青雲投資方)合夥人陳維廣眼中是一個高調的企業,“他們號稱能打敗AWS!”也正是高調引起了投資方的注意,而後憑藉技術實力用不到一週時間敲定了200萬美金的A輪融資。

·技術立業:三位創始人黃允松、甘泉、林源都是技術極客,三人曾經共同在IBM工作,甘泉和林源隨後分別跳槽去了百度和騰訊,而黃允松則在IBM一干九年。三人的工作方向和興趣始終集中在底層技術領域,這也成為三人能夠創立青雲的重要基礎。

·國際化:除了北上廣深、成都、武漢(研發中心)的辦公地點,青雲還榮膺 Gartner “Cool Vender”,連續兩年入選 Gartner MG 報告,並連續三次被 Forrester 評為中國公有云服務商“Strong Performer”。雷鋒網認為,未來青雲有望藉助全棧雲ICT能力進一步打入國際市場,融入更多國際化色彩。

黃允松腦海裡一直有個很強烈的觀點,亞馬遜的雲計算服務的價格很高,但卻完全壟斷了美國市場,說明基於安全、穩定、性能之上的技術才是永遠不會被拋棄的,只有技術遠遠超過亞馬遜,才有可能在客戶那裡留下印象。其實,雷鋒網看來,他的話道出了雲計算行業的競爭現狀,也預示著青雲要走的是一條清晰的技術的道路。眼下,全球數字化迎來了爆發的臨界點,青雲選擇了更為複雜更為艱難的道路,該如何騰雲直上,依然值得市場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