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底是不是愚民政治?

刘佳283821421



若把孔子之言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先看看与孔子的思想是否矛盾。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孔子要求君子有灵魂,有思想,有道德。就是智民。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即启民智,立民德,这是孔子大力兴学的目的。

显然,此言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更符合孔子的智民思想。

那诸子百家中,谁主张愚民呢?

是商鞅和韩非。

《商君书》有曰:诗、书、礼、乐、廉、修、孝、悌、仁、智。国有十善,上无使战。韩非谓之:儒以文乱法。

商鞅有曰:“民愚,则君以智而王”,“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 民愚,则易治。

韩非有曰:“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书”,“民不越乡而交,贵贱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在法家看来,愚民是比刑法更重要的奴役人民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国有十善,上无使战”,和“儒以文乱法。”使人民成为“有目不以私视,有口不以私言,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总之,儒家与法家水火不容,针锋相对。儒家提倡智民,法家主张愚民。儒家提倡富民,法家主张贫民。儒家提倡强民,法家主张弱民……

附录:孔子不是教人变聪明,而是教人更有智慧。


杨朱学派


民可由之,不可知之,一直以为是孔子的所谓的愚民之策。综观孔子的生平经历,这个结论有点牵强误会。孔子的一生,在教育的问题论述颇多,投入精力也很多。那是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孟、法、杂、墨各家各放异彩,思想界教育界的开放程度是空前绝后的,要想禁固人们的思维,置百姓于蒙味状态是困难的。那时没有因言获罪,腹诽定刑的。孔子的名声曾经一时的雀起,一时又步入低谷,这是后天的统治者拿古人作为酒杯浇胸中的块垒的结果。古今中外的历史,由于百姓占有资料有限,话语权不足,任由咀巴大者任意造势,有些说法的流传也就不奇怪了。人们是讲究实用的。


刘声90883005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怎么断?

一个句子如何断,应纵观说这句话的人的言行、背景、执行情况,不应主观臆断。

首先孔子是推行教育平民化的人。

如果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孔子不应有〝三千贤〞的弟子,而像复圣颜回这样的穷光蛋,更不应出现了。

而事实是孔子有很多平民弟子,三千贤,只是指那些学习好的,不好的,则有更多。所以根据其背景,我们认为应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向群众学习观念、〝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收学生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相互呼应的。

后世推祟儒学的统治者,无不在执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力推广教育,甚至像明、清这样极端中央集权的年代,由于要让民〝由之〞〝知之〞,都未敢完全断绝平民向上层的晋升之路。(大明皇帝朱元璋可是曾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孟子像丟出孔庙的~如果孟夫子活着,灭九族是没问题的;而清朝更是推行奴化政策的。)


凡35832060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众行的话,由他自己作为。民众不行的,要让他明白如何做。

绝不是愚民之说。而是理性的管理方式。

民众并不总是明白所有问题的。因为视野并不开阔。民众素质也并非总是高的。聪明的民众并不会被蛊惑,因而愚民一说其实是真的愚民才会受其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