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史上最有爭議的兩個人物

曹繼武與王輔臣是形(心)意拳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

筆者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查詢曹氏與王輔臣等人的資料。皇天不負有心人,一日偶讀《西征隨筆》時,竟然發現了曹氏與王輔臣的蛛絲馬跡:

形意拳史上最有爭議的兩個人物

網絡圖片

作者汪景祺在《西征隨筆》中記載高士奇的為人時,對曹氏亦有描述。高士奇字澹人,號竹窗,又號江村,杭州府人。關於他的身世及發跡之始,有的說他在報國寺廊下賣字餬口,為祖深所見,薦於索額圖家奴門下做客,復轉薦於索額圖。據汪景祺記載,索額圖死於宗人府,家產被沒收,全家受禍,都是高士奇所為。

高索反目的主要原因是索額圖持椒房之親,對士大夫從來沒什麼禮貌,更何況高士奇是他家的小跟班,對高士奇頤指氣使,不拿當人看就更不在話下了。後來高士奇受寵於康熙,已是朝中權臣的身份,但見索額圖時還要跪著。索額圖的家人奴僕尚稱高士奇為“高相公”,索額圖是想罵就罵,有不如意的就罰高士奇跪在大院中,高士奇便把索額圖舊日的恩情拋在腦後,恨不得置索額圖於死地。

曹繼武(曹曰瑋)也就是因為曾目睹了高士奇的窘狀,怕高士奇遷怒報復,才稱疾迴歸故里。

《西征隨筆》中曹繼武

高文恪之與索額圖,固有德無怨者也。索額圖死於宗人府,籍沒貲財,全家受禍,皆高為之。索以椒房之親,世又世貴,待士大夫向不以禮;況高是其家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頤指氣使,以奴視之。

高方苦飢寒,得遇權相,拜跪惟謹,殊以為榮。後高受知先帝,遊歷顯官,而見索猶長跪啟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稱為“高相公”,索則直斥其名,有不如意處則跪之於庭而醜詆之。高遂忘舊恩而思?刃於其腹中。

癸未年,高隨駕北上,時高已叛索比明珠矣。往謁索於其家。索袒裸南向坐,高叩頭問起居,索切齒大辱及父母妻子。高免冠稽顙不敢起,若崩厥角泥滿額。總兵曹曰緯在京候補,先帝命索飲食之。高見索時,曹侍立簾外,思曰:“高知我見其情狀,必遷怒於我矣。”遽引疾歸。

索有門客曰江黃者,紹興人,索之委任十倍於高。高雖攬重權,江視之蔑如也。其時儀同開府於高稱門生者,指不勝屈;而江僅以弟畜之,高不勝僨,遂欲殺江以除索,而江不免。

江死之日,高以告歸,方渡江,忽曰:“江老且至矣。”口中喃喃若與人晤對而謝過者,即目不見一物,抵平湖不數日死。或曰:“大學士明珠即與定計殺江已除索,然於高仇頗深,因餞而毒之,如俗所謂慢藥者。”

《廣陽雜記》中的王輔臣

王輔臣本姓李,河南人,少為宦官家奴。後聞其姐夫在流賊中,往依之,驍勇善戰,而樗蒲一擲,饒有劉毅之風,嘗一夜輸銀六百兩。其姐夫知而謀殺之,彎弓於門內以待。輔臣歸,一發不中,反殺其姐夫而逃。

後流入姜臻營,為某料某帳下健兒。有王進朝者,無子,與料善,問料曰:“汝帳下有可為我義兒者否?”料曰:“此有二人,其一知書,一不知書,惟公擇。”不知書者則輔臣也。王擇不知書者,自此為王氏子矣。

輔臣長七尺餘,面白皙,無多鬚髯,眉如臥蠶,如世所圖呂溫侯像。勇冠三軍,所向不可當,號曰“馬鷂子”。清兵之圍大同也,輔臣乘黃驃馬,時出剽掠,來則擒人以去,莫有攖其鋒者。清兵遠望黃驃馬而來,輒驚日:“馬鷂子到!”即披靡走。

又:八王得罪死,輔臣沒入身者庫久之。章皇帝親政,嘗附髀謂鰲拜曰:“聞有馬鷂子者勇士,進不知何在?安得其人而用之!”拜亦不知也。

一日,拜之僕、騎而過市,遇一少年下馬而避道左。僕怪而問之,曰:“我馬鷂子也,曏者於某所識公,公忘之邪?”僕喜曰:“我主甚念爾,爾來朝不可不早來謁。”歸以啟鰲,鰲亦喜,俟其來,即率之以見上。大喜,立授御前侍衛一等蝦。

又:御座前有蟠龍豹尾槍一對,上指謂輔臣曰:“此槍先帝所遺以付朕者。朕每出必列此槍於馬前,以無忘先帝。汝先帝之臣,朕先帝之子,它物不足珍,其分此一槍以蜴汝。汝持此往鎮平涼,見此一槍如見朕,朕見此槍如見汝矣。”輔臣拜伏於地,泣不能起,曰:“聖恩深重,臣即肝腦塗地,不能稍報萬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報涓埃!”涕泣而出。

附:《姬際可自述》原文:“老朽姬際可,字龍峰,祖居蒲車諸馮裡。自幼熟瀆詩書,本欲光宗耀祖,奈因萬曆後,橫徵暴斂,又遭強暴之侵凌,年十三歲,家業漸敗。家父為餘延師習武,與寄居蒲東之錢塘趙文龍同窗習武五載。後父母相繼辭世,遂上嵩山學藝,十易寒暑,自謂頗得少林秘傳,尤擅長槍擊刺之術。餘以處亂世,出則呆操兵,歸則持槍可自御。若太平之口,刀兵鞘伏,倘遇不測,將何以御之。由是出走南方,遍訪精擅技擊者,並期會晤師弟雲飛。訪之未得,至西湖又到峨眉,一無所得,又轉道漢中,逾秦嶺,入終南。彼時因落魄江湖,毫無過進,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同,生趣毫無,遂生遁世之心,於是越群巒,探古洞。在玉柱峰下,尋得一座坍塌殘破古剎,決意在終南作為我歸宿之地。爾時,老朽倍收艱辛,苦莫可喻,柄身古剎,四壁蕭然,單將東配殿修葺,以避風雪。夜深常被野獸咆哮之聲所擾,難以入寐。一次,提劍逐獸返寺,偶見西配殿內隱約有微光照射。爾時星月皎清,老朽疑殘窗射入,細一審辨,更覺疑多,好奇心動,燃松油上照,土蔽塵封,顯露點點微光,縱身一躍,跨上橫陀,竟在承塵上放有一柄古劍,一個木匣。老朽捧來端詳,劍鞘形式古雅,寒光耀日,鋒利異常,上嵌‘湯陰岳氏’四字,並無劍名。老朽不識其劍,實貴其人。再開木匣,卻是一部手冊,題名《六合拳經》。其中有五行變化之原理,陰陽造化之樞機,起落進退虛實之奧妙,武術之精華盡集於此書。老朽感焉,悉心研究其中精義,經十載之苦心鑽研,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殊,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以心發動日意,意之所向為拳,名日‘心意六合拳’。誠恐有負嶽武穆著書意義,決心傳之後世,遂離終南東行,遍訪名師,物色傳人。然此拳一經問世,人竟以狂妄目我,庶不知此拳有防身禦侮養性修身之術,以心意誠於中而肢體形於外,含藏先天之本,性命生死之道,陰陽之母四象之根,以奪陰陽之造化,扭轉乾坤之樞機。然沿途所遇,皆庸俗之輩。到蘇、常一帶訪友,巧遇到王輔臣父子,承他父子另眼相待。其子耀龍尚能刻苦用巧,轉瞬五載,又西南行,至秋浦遇曹公,託其子繼武於我,一教十二年,其技方成。闊別多年之雲飛弟在此奇遇,敘述其從鎮三江陸稼民門下學得少林真傳,彼此相較,心意六合拳實有獨到之處。誠恐後學者不知,故錄之以志,丙寅(康熙二十五年)仲春際可書於秋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