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河长制衔接公检法 彰显铁腕治水决心

漳州:河长制衔接公检法 彰显铁腕治水决心

州市聚焦河长制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突破,以“三铁决水”(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纪律),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在河长制衔接公检法的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了福建省前列。

以法治水 首创生态审判巡回庭

今年3月,漳州在全省首创建立了市人民法院河长制生态环境审判巡回法庭,通过在市河长制办驻点的形式,依法审理各类涉水案件。该做法得到了省法院的肯定,并被转发各发法院学习借鉴。

6月份,集中对涉水污染案件开展庭审直播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龙海法院以庭审直播对被告人何某、陆某涉嫌污染环境罪组织开庭;东山法院以庭审直播的方式对被告人郭某等三人盗采海砂组织开庭。庭审直播同时邀请了市、县人大、政协代表及相关人员观看,既起到了参与监督庭审全过程,又起到了教育震慑作用。

此外,漳州还集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长泰法院组织相关部门到长泰龙津江进行放鱼苗活动,投放白鲢、大头鲢等12万余条鱼苗;平和法院在河长办挂牌成立“平和县人民法院河长制生态环境审判巡回法庭”,还选派15名法官担任乡镇法制副河长,并在平和小溪镇花山溪河段开展“保护水域环境 共建共享生态平和”世界环境日大型增殖放流宣传活动,放流鱼苗5万余尾;漳州中院协助海洋渔业局等有关部门在九龙江开展“江河湖海 年年有鱼”2018年漳州市“6·6八闽放鱼日”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共放流40万尾鲢鱼、鳙鱼,改善水域、海域环境。

以警诫污 快速联合执法

6月4日,北溪流域河长在行动群里接到来自河道专管员的报告,芗城区浦南镇与长泰县武安镇插花地存在生猪养殖“反弹”,污染当地河流水质情况。

接到报告的半小时后,一支来自河长办、环保、农业的快速联合执法队伍,对举报的情况进行排查,发现举报地点有3家生猪养殖点、多家木耳种植发酵水直排河道,汇入九龙江南溪。第二天下午,漳州市河长办联合芗城区、长泰县河长办及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对插花地生猪养殖户进行强制拆除。

这支快速反应、铁面执法的快速联合执法队伍,是由公安、环保、水利、农业、海洋渔业、国土、城管执法、林业8个部门共32人组成,制定多部门执法联动机制,提升应对突发案件的快速执法和及时取证处置能力。

同时,漳州在市、县建立“河道警长”制度。由“河道警长”协助县、乡两级河长开展河流沿岸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联合巡查,尤其对重污染企事业集中区域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域排污点的查控,从严查处涉及环境污染方面的犯罪活动,为依法管水提供有力保障。

以检濯清 深度联络河长办

漳州在市、县两级设立检察院驻河长制办公室联络室,通过信息共享、线索双向移送、提前介入、行政执法履职监督等形式进行合作。目前,漳州市河长办已和市检察院联合开展现场督办9次,对5家违法排污企业依法予以立案。

同时,漳州成立生态资源监察部门或办案组。目前11个基层院中有6个生态资源检察科,4个民事行政生态资源检察科,1个生态办案组。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11次,列席专题会议14次,联合执法18次,行政执法18次,行政执法履职监督3件,移送案件线索9件,发出检察建议6份,普法宣传14次。

平和县在落实驻河长办联络室期间,组织河长办成员单位联合执法2次,涉及4个乡镇。在平和五中创建一个“生态保护图书角”,组建一个“共青团小河长工作室”,聘用12名“小河长”在九江西溪平和段重点村落坂仔镇山边村、心田村分别建立“生态检察联系点”“平和县河长办联系点”;创立2支“保护生态寻访队”成员32人。先后发送宣传册3000余册、宣传材料2000余张。

此外,检察机关针对侵占农用土地、破坏林地,倾倒废水污染河道、倾倒渣土堵塞河道等情形,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前程序等,督促污染人承担治理责任和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