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統治了父母這輩人爲什麼遭到年輕人的嫌棄?

最近接到父母最多的電話竟然是讓我幫忙拆拼多多紅包或者幫忙拼單,不勝其煩,可是父母卻樂此不疲。

拼多多統治了父母這輩人為什麼遭到年輕人的嫌棄?

拼多多是如何像病毒一樣在父母這輩人中蔓延開的,又是如何深深統治父母這輩人呢?

拼多多的一路開掛曆程

自從 2015 年 9 月誕生以來,拼多多這家主打“社交拼團”的電商平臺以近乎瘋狂的速度生長,用戶量在一年內突破8000萬,上線兩年半用戶量就突破了3億。

2018年6月30日早間,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文件顯示,拼多多計劃通過IPO交易籌資最多10億美元,此次IPO由瑞銀、高盛和中金聯合承銷。拼多多的招股書顯示,截止2018 年 3 月 31 日的過去 12 個月,拼多多的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額)為1987億元,有 2.95 億活躍買家,有超過 100 萬的活躍商家。

2018年7月26日晚間,拼多多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美股IPO認購火爆,目前已經超募20倍。

不到三年時間,從0到上市,拼多多將社交電商發揮到淋漓盡致。

拼多多的獨特玩法

第一,拼團購買

這是拼多多最核心的玩法,用戶可以通過拼單獲取比常規購買更低的價格。

用戶可以直接在商品頁面參與他人發起的拼團訂單;

也可以主動發起拼團訂單,分享訂單鏈接,號召他人參團購買,拼單未滿的訂單又會展示在拼多多的商品頁,陌生人也可以參與拼團。

通多以上兩種方式,既有效促成了訂單成交,也實現了低成本的品牌曝光和拉新轉化。

分享、拼團實現了社交到訂單轉化的完美流程。

用戶將商品鏈接轉發給好友,好友點進砍價頁面就可以幫其砍價或參與助力。對於砍價商品參與砍價的好友越多,用戶就可以用越低的價格購買商品。

砍價的過程,好友和發起者都能看到砍價金額,這無疑增加了趣味性和主動性,好友只需要點一下就可以為發起者省一些錢。何樂而不為呢?

通過社交實現低價購買商品,再次實現極低的成本實現品牌曝光和拉新轉化。

第三,分享互惠。

現金簽到和天天領現金兩種模式,

現金簽到,只要分享即可獲得紅包;天天領現金,分享後可以獲得更多的現金。

兩種玩法都起到促活留存的作用,這種模式在諸多互聯網產品中屢見不鮮。

拼多多的三種獨特的玩法都離不開社交屬性,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通過社交實現品牌的病毒傳播和用戶的爆炸式增長。

拼多多為什麼會遭到年輕人的嫌棄

成也社交,敗也社交。


對於年輕人來說,拼多多就像是狂轟亂炸的廣告一樣橫亙在微信中,無處不在。

微信群中到處充斥著拼多多的分享鏈接,每天如果不點長輩發來的鏈接都會被電話提醒好幾次。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電商無非是一個購物網站,有需求才會去買。而拼多多商品豐富度遠不及淘寶和京東,自然無法實現 [逛] 得目的,聽過逛淘寶、逛京東,沒聽過誰逛拼多多。

既然只是購買東西時候作為一個對比的平臺,幹嘛每天都打開APP啊。

領取現金如果需要驚擾到朋友,那寧可不要。

所以,年輕人不希望被打擾也不希望打擾到別人。

拼多多為什麼統治了父母輩?

有一次看到母親在拼多多簽到,她分享到群裡,馬上就得到了回應。


後來才知道,她們有幾個微信大群,裡面都是跟她們年齡差不多的,也都是拼多多的忠實用戶。每天她們都會相互幫助點擊,互幫互利在她們這個圈子裡顯得很平常。

每隔幾天家裡就會郵來幾袋鹽,幾盆綠植,衛生紙等。母親驕傲的說這都是自己在拼多多上籤到,領現金買的東西。

對於她們來說,一塊兩塊,甚至幾分錢都是很值得去做的。

一個人認為值得做,這事情就做不起來,一群人都認為值得做,就順理成章的做了起來。這不就是社交共鳴嗎?

拼多多會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嗎?

我個人認為,一定會的。


相較於電商“雙寡頭”阿里和京東的4.6萬億和1.3萬億GMV,拼多多的數字雖然顯得微不足道,但三年的野蠻生長預示著拼多多將成為第三大電商平臺。

儘管淘寶京東已經開始圍剿拼多多,可是短時間內對於父母這輩人他們知道淘寶、京東,但是真愛還是拼多多。

未來是否會三足鼎立無從而知,但是隨著傳統電商意識到社交流量的重要性也會積極佈局。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分享觀點。

[1]http://tech.qq.com/a/20180726/004707.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