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三评”:实干才是最响亮的声音

“三讲三评”:实干才是最响亮的声音

近日,“三讲三评”工作在云南这块热土火热开展。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以及贫困户三对六面,互相扮演起答卷人、阅卷人的角色。讲什么?驻村工作队员讲帮扶措施,村组干部讲履职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讲脱贫情况。评什么?评驻村工作队帮扶成效,评村组干部工作成效,评贫困户内生动力。有些会议开下来一片沉寂,而有些讲评却是绘声绘色。显而易见,无所作为则必无话可说。“三讲三评”像一面“照妖镜”,做了什么干了什么在镜子里都无处遁形。怎样使“三讲”有内容,“三评”不尴尬,说千道万,实干才是最响亮的声音。

驻村非住村,既来之,则安之。驻村工作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是扶贫攻坚战中的“金甲军”。但是从城市一下子到农村,一些驻村工作队员难免适应不过来,面对农村的闭塞落后,脑海里想着的是城市的车水马龙,工作上心不在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何况是寄予重托的勇士?驻村工作队背负着农村贫困户同步小康的重任,应该克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基层扎根下来,不仅吃住在村上,心也要随之转移到村上,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村上的人,把户脱贫村脱贫当做自己的事业和目标。挨家挨户摸排村情户情,精细研判,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到户到人,为脱贫重重加固保险,一起抓组织建设、兴产业、振乡村,真正做到驻村有责。

村官亦是官,在其位,谋其政。“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村组干部是最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人,是党在农村一线的“当家人”。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村组干部。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 村组干部的肩上挑着农村脱贫致富的沉甸甸的担子,村组干部上,农村才能强。由于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压力山大,有些村组干部渐渐有了懒作为思想,认为“自己不干总有干”、“扶贫是驻村工作队的事情”。“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尤其在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前,村组干部更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和气魄,不推不躲,敢作敢为,以“一个都不能落下”为目标,充分发挥“一呼百应”的能力,带领贫困户开创出一条小康大道。

幸福靠奋斗,自立者,人立之。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有颗懒惰之心。在农村,一些贫困户抱着一种“反正有党委政府在”的思想,好吃懒做,对党委政府产生依赖心理,甚至认为帮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政府就应该为他们贫穷买单。人穷人又懒,扶贫道路难;人穷志不短,脱贫有何难?贫困户要脱贫,首先要立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自立歌》中写道:“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志不立者天下无可成之事。其次要力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困户要牢固树立懒惰可耻意识,主动与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沟通自己的思路、想法,主动参与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激发自身内生动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在脱贫攻坚路上,扶贫干部和贫困户是命运共同体,应该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只有帮者作为,贫者使力,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前进,用实干发声,才能做到“讲”有底气,“评”有骨气,这才是“三讲三评”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