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风水与后天变异

绿野居士/文

论自然风水与后天变异

谈到自然风水,人们一定就会想象出一幅幅峰峦叠翠、山明水秀的美丽景象。好山好水好风光,不仅孕育了层出不穷的历史英雄和代代相传的优秀文化;而且给人类的生存安居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这一点,无论对于风水学的相信者,还是不懂风水者,都是毋庸置疑的。

自古至今,风水宝地不但适宜于活人居住的阳宅;而且连安葬死人的阴宅则更加尤甚于阳宅。因为一处墓地葬穴的好坏,也会给活着的子孙后代之富贵荣辱、贫贱寿夭带来莫大的影响。关于这一点,不少青年人或“易盲”者,是不相信的。可是,如果大家仔细考究,看历史、近代或现代许多名人的发迹史,就会不难看出,一方怎样的水土,养育了一方怎样的人。例如,历史上的不少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和豪门富户,以及近代的领袖人物、开国元勋,大多是出于旺山旺水之地。而许多平原地区,林木土丘不御风沙;河溪水流不足溉田,丘难以藏风聚气;露不能润泽万物,以至于地不灵、人不名。为官者不及公卿;为富者不甲天下。由此看来,优秀的山势山峰,水流去向,加上苍穹叠翠的花草树木和得天独厚的日月光辉,才能产生龙脉和生气,构成真正的最佳地理风水。

然而,时光荏苒,沧海变桑田。随着宇宙间的斗转星移,许多来自大自然或人为因素的潜移默化,会使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悄然变化,形成了地运骤改、风水轮转的潜在周期。其实,大自然对于山形地理的破坏,是人力难以抗拒的,譬如地震、洪水、泥石流、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等等,虽然对风水影响很大,但毕竟是罕见的。可是,来自人为力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给风水的优劣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经多方研究发现,南方人信奉、重视风水者颇多,无论是阴宅或阳宅,信服力极强。不管是官商还是平民,多以对风水的信赖,改善环境,改变命运。所以,自古至今,南方人中的官贵、豪强、富商远远优胜于北方。相比之下,北方则不然,许多人认为风水是迷信,半信半疑,不必全信。不少人见识肤浅,极不重视,因而,即便有好的风水,也不去珍惜,去保护。

论自然风水与后天变异

公众见下图

笔者是山东人,自幼生长在巨野河畔。现已年过花甲,亲眼目睹了这条河半个多世纪的变化。这是一条由南部山区的泉水汇入小清河,再流向渤海的千年古河,是本省境内少有的水向西流之河。记得小时候,河水清清,深处碧波荡漾;浅处一汪见底,湍流潺潺。我父亲每天都要去河里挑水磨豆腐,大人们都说用河水做出的豆腐细滑而不腻,味香可口。在那时候,沿河各村庄,没有任何污水沟排往河中。我们村当时有五个蓄水湾,雨季来临,湾里涨满,街水便由村头流向洼地。其他的村庄尽是如此,从而使得河水没有受到侵害。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源头的水遭到拦截,巨野河一度干涸,河床石沙遭人私挖,继而蒿草丛生。八十年代初,河中便成了某村造纸企业排污的废水沟。河底废浆沉淤厚达数尺,处处散发着熏天臭气,污水流经之地,生物不活,杂草不生。连邻近处的吃水井也被污染,沿河两岸人畜深受其害。其实,这一阶段的厄运,正是地运交替,改行下元七运(1984----2003年)。这期间,沿河各村也急功近利,纷纷将排污泄洪管道伸向了河中。随着良好的风水环境被遭到人为的破坏,各村经常有祸事发生,经济发展缓慢。虽有少数人发迹,就算凤毛麟角,也不过区区千万;晋仕者不过县局。平民百姓庸庸碌碌,勤俭度日。

论自然风水与后天变异

周易风水小知识

前几年,某政府不知出于何目的,整修了河道,建了几处凉亭、石桥。一时间,河水变清了,两岸绿树成荫,人们感到高兴,认为过去那风景秀丽的巨野河又回来了。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许多的排污管道里的污水,依然向河中汩汩流淌。现在,宽宽的河面上杂草丛生,青苔污秽遍布水面,脏乱景象不堪入目。与时下的“美丽乡村”极不协调。笔者并非借古讽今,也不是借题发挥,只是看到处在省府脚下的古河屡屡受到破害而诱发感慨而已。叹曰:古人尚且葆得碧水清波,风景如画,今人何以不能?求利而失益,富而何安?

为了真正使巨野河畔变成“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大家只有寄希望于地行九运(2024----2043)时,可能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古河新景。

关于自然风水的后天变异,这样的实例到处都会有,笔者相信,人类一定会去伪存真,优胜劣汰,将居住环境保护好,使之成为真正的“风水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