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15岁考入清华北大,25岁却在家中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

众所周知,泱泱中华五千多年,从来都不缺少神童的存在,例如12岁为秦国丞相的甘罗,6岁辨识弦音的蔡文姬,以及10岁便能预示未来祸福吉凶的老子等等。相信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对李白这位人物感到陌生,李白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他所遗留下来的诗篇几乎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同时那些诗歌也让自己成为了唐朝万星之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天才少年15岁考入清华北大,25岁却在家中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们来说一位中国当代史上的神童,此人10岁考上了高中,15岁的时候便成功的考入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考入大学之后就读北京大学法律系。然而,天生放荡不羁、桀骜不顺的海子却疯狂的喜欢上了诗歌,从1984年的第一首成名作品《亚洲铜》到1989年的最后一首诗个《春天,十个海子》,海子一生创造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等。

海子的诗歌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将古代浪漫主义与近代现实主义相融合,从思想上讲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情感上接近于浪漫主义,精神上接近于狂人式的先知,因此很多人都将他誉为“当代的李白”。

天才少年15岁考入清华北大,25岁却在家中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

海子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值得每一个人去回味,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但是,“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贫穷的家庭环境反而让海子更加懂得了什么是自力更生、坚韧不拔。

在他10岁的时候,海子凭借着自己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天赋,他以十分优秀的成绩考入了高中。1979年,15岁的海子又以安徽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原本海子选择的是法律学专业,可是上了大学之后的海子却疯狂的对诗歌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和兴趣。

天才少年15岁考入清华北大,25岁却在家中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

海子在1981年的时候,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青年诗人骆一禾,两人之间对诗作的交流和碰撞让海子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面,先后创作力并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诗全篇》等很多优秀的作品。同时,海子也与当时的顾城和北岛齐名,被当时的人们戏称为“北大三大诗人”。

1983年,19岁的海子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中国政法大学的助教,虽然有了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但是海子那种近乎偏执型的性格,决定了海子适应不了大学里面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

天才少年15岁考入清华北大,25岁却在家中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

那时的海子心里面有一种想要遍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读万卷书行万里的感觉。而且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一年还都会抽出时间到全国各地去旅游,体验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情调。可是,正如一些话说的一样“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容不下肉身,于是便有了远方和漂泊”,海子也是在这样一种痛苦和挣扎的漂泊中生活。

期间,海子原本打算要将工作辞掉,与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到海南办报纸,然而,那个时候人们普遍对“铁饭碗”更加看中,尤其是孩子的父亲,极力反对海子这种不理智的举动,父亲告诉他:“好好的铁饭碗你不要,去海南你能干什么?”

天才少年15岁考入清华北大,25岁却在家中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

就这样在痛苦与抉择中海子十分矛盾,期间又被别人忽悠练了一种“所谓的气功”,有时候会变得精神恍惚,似乎头脑中会产生一些不受自己控制的幻觉,这种幻觉犹如恶魔一般折磨着海子。

1989年3月26日,一生孤独忠诚、不被理解的海子选择了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临终前海子留下了9个大字“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在他的遗体旁边还放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以及《康拉德小说选》。

海子这样一位天才般的诗人就这样无情陨落,无论是对于他的家人、亲戚以及朋友,还是对于迷恋于他的诗歌的读者们都是一件极为悲痛的事情,让无数人落泪和痛苦,并为之扼腕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