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记者 张仕博 常阳阳) 7月8日,随着“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完美收官,来自新华社、人民网、国际在线、一点资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传媒网、搜狐网、新浪网、农业科技报、杨凌电视台及杨凌视线的12名全媒体大咖穿秦岭、翻巴山、跨三峡,12天风雨兼程,行走8000多公里的新闻采访路,以“上车补觉、下车采访、晚上赶稿”的工作模式,换回了一大批“时”、“效”、“度”兼具的鲜活报道,短短12天时间,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杨凌热!”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采访中,全媒体大咖们跟随着杨凌示范推广的“足迹”,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与当地贫困农民聊家常、肩并肩与当地企业话发展的采访方式,用笔尖记录杨凌科技的磅礴力量,用镜头彰显杨凌示范推广的辉煌成就!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陕西广播电视台驻杨凌记者站站长刘松焘是采访团中资历最深的记者,又是土生土长的杨凌人,一路走来他对秦巴山区示范推广效应感触颇深。刘松焘说:“采访团一行穿越层峦叠嶂的秦巴山区,通过对山区示范推广基地的采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杨凌农科就是这金山银山中最耀眼的符号!”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何双,是一名文艺小青年,采访之余喜爱读书写作,何双始终认为生动的文章是在行走中写出来的。何双说:“通过12天走企入户,让我感受到了杨凌在科技帮扶、示范推广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为我国三农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路在脚下,以笔丈量足迹,讲好杨凌和“三农”故事,不问同归!”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人民网记者郑伊健是全媒体大咖团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成员,作为95后的他,通过这次采访不但开拓了眼界,还收获到了成长。郑伊健说:“作为一名农家子弟,通过这次采访感受到了杨凌农科给我们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同时,产学研结合、校地合作、第六产业发展等杨凌经验,不断刷新着我对现代农业的认识!”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国际在线记者赵青青是全媒体大咖团中的“开心果”,虽说平时爱开玩笑,但采访时她却格外认真。赵青青说:“采访中在一个个脸庞、一段段故事背后,看到的是杨凌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看到的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责任担当。”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一点资讯编辑丁珊是全媒体大咖团中的贴心姐姐,不管谁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丁珊说:“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交了很多朋友,在采访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了杨凌科技的巨大力量。当看到企业家及农户对杨凌感激的眼神,我深受感动!希望杨凌科技之光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辐射到更广的地区!”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陕西传媒网的记者田若楠是全媒体大咖团中的“小萝莉”,性格调皮的她总能在采访中找到新亮点。田若楠说:“12天的行程,从不适应到习惯,作为一名新闻人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采访历程虽然格外艰辛,但是我也通过这次活动结识到这么多媒体同行,发现了他们独一无二的优秀!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采访看到了杨凌农业科技的独特魅力!”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搜狐网编辑马燕鸽在全媒体大咖团中因为人仗义,常常又被大家戏称为“马大姐”。马燕鸽说:“一路上收获满满,感动满满,不仅倾听到杨凌农科与当地发展的点滴故事,还见证了杨凌力量对当地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新浪网自媒体大V薛飞有着精湛的摄影技术,一路上为全媒体大咖团提供了不少精美的照片。薛飞说:“从每一寸阳光的收集,到每一处温度的把控,杨凌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细节,只为在土地变迁的脉络里,用科技力量寻求从生产方式到生活的巨大改变!”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杨凌农业科技报记者王朝阳,性格腼腆,甚至有时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但是王朝阳的笔触却格外细腻。王朝阳说:“每一名杨凌示范推广受益者脸上洋溢出的幸福笑容,是杨凌科技成果的体现,作为农业科技报的一名记者,我为杨凌感到骄傲!”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常阳阳是杨凌电视台的主持人,爱好唱歌的他总是能给全媒体大咖团带来欢乐,常阳阳说:“12天的采访,让我看到在杨凌科技示范引领下,丰产增收、硕果累累,我也相信杨凌科技能惠及更多的农户,让更多人受益。”

「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大咖们有话说!

作为全媒体大咖团的一员,视线记者也有话说,通过12天8000公里的采访历程,视线记者感受到了312个示范推广基地、7000余万亩示范推广面积,这一华丽数据背后的真实意义。肩负多大使命,脚上就该有多少泥土,正是一个个杨凌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的坚守与付出,才对“杨凌精神”有了最完美诠释。一份使命、一份担当,作为国家级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1年来,杨凌切实履行国家使命,在解决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道路上,主动担当、不断创新,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历史中抒写出了不可磨灭的“杨凌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