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世代守護一座帝王墓,從不知墓中何人,有人想沾光卻災禍連連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自炎黃五帝啟上下五千餘載,如此綿長的史脈留下的不只是智慧的結晶和祖宗的教誨,還有數不勝數的帝王陵寢。

提起帝皇陵寢,眾人首先想到的當然是諸如明十三陵之類成片的帝王之墓。然而在漫長的歷史之中,中華大地上的帝王數目眾多,畢竟大一統王朝不算,分裂年代這片土地上可能同時有著幾個十幾個皇帝並存。而不像漢唐一般國祚綿長實力強悍,或是明清一樣離我們的年代更近,並不是每一個皇帝的陵墓都能夠昭然於世為人所熟知。而這些陵墓往往因為“風水”而修建於深山密林之中。古往今來無數盜墓者不惜性命也要一探究竟的“金穴”。也正是基於這一背景,前些年國內倒鬥題材的小說盛行。

村民世代守護一座帝王墓,從不知墓中何人,有人想沾光卻災禍連連

而今天要說的,是江浙一帶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中的帝王陵寢。當地的村民雖不知這是哪朝哪代的哪位皇帝的墓地,卻世世代代守衛著這座陵墓。正式因此,陵墓才能免於盜墓賊之手。

南山頭村是浙江省無數鄉野村莊中的一個,因為位於山間而並未與外界有太多的聯繫,所以民風淳樸古意盎然。村內的一座山坡之上有一座與當地質樸建築截然不同的四層祠堂,若你是偶然至此的遊人想必會將其當做當地大族的祠堂祖墳。但是詢問當地的長者,卻都會得到這是一座帝陵的答案。

村民世代守護一座帝王墓,從不知墓中何人,有人想沾光卻災禍連連

至於這座陵墓的主人到底是何人,在典籍上卻尋找不出答案。而此地的村民,也僅僅是口頭相傳著這一說法。時至今日,最初的事實早已在漫長的歲月中堙沒,人們只是堅守著傳統守衛這方陵寢。從當地老人的口中,我們得知此地的故事——傳說一開始僅僅是一戶人家在此守墓,代代相承著“守墓者”的職責。甚至於每年的清明掃墓之時,都要先清掃這座帝陵再去自家祖墳祭拜先祖。

而當地的其他村民卻不以為然,認為哪有皇帝會把陵墓建在這荒山野嶺,大抵是某個大戶人家尋的風水先生罷了。還有人企圖沾沾此地的好風水,竟是把自家祖墳搬到了此處。

結果遷墳之後這家人連連受難,這可嚇壞了這家普通的農戶,想到遷墳之舉,趕緊將祖墳歸為原處禍事方得平息。經此風波,此處的村民都對這墓屬於一位帝王深信不疑,畢竟除了帝王威儀,還有什麼可以解釋這一系列怪事呢。而隨著近些年考古工作的進展,考古工作者對此處展開了細緻入微的調查。最終確定這座陵寢的修建日期大概是五代十國的末期。而此時身處江浙一帶的皇帝,唯有吳越錢氏。而吳越國的末代皇帝,是錢鏐之孫錢弘俶。而他很有可能就是這座帝陵的真正主人。

村民世代守護一座帝王墓,從不知墓中何人,有人想沾光卻災禍連連

作為吳越國的末代國主,錢弘俶曾因幫助宋伐南唐並歸降宋朝而得以保全自己的吳越國主之位。而這一舉動正是因為其祖錢鏐的教誨。錢鏐臨終之時曾對兒孫囑託,告誡他們要審時度勢量力而行,為保全民生安寧選擇歸順也並非不可為之。而彼時的宋朝剛滅勁敵南唐,國力、氣勢都不是吳越國一隅之地可以抗衡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錢弘俶向趙匡胤獻上吳越國十三州國土,以求生民平安。

村民世代守護一座帝王墓,從不知墓中何人,有人想沾光卻災禍連連

而在歸降之後宋朝也確實沒有傷及吳越黎民,可是作為國主的錢弘俶卻遭到了軟禁可憐其為生民而放下國君的威嚴卻並未受到皇帝的信任。最終,錢弘俶於六十大壽之前突然暴斃而亡,許多學者們都認為此事是有意為之。而他死後所葬也並未記載。一切的謎團,只有等待科技進步和史料發掘才能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