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光芒下——对比,谢道韫、谢朗

知“未若柳絮因风起”者,未必知谢道韫,知谢道韫者,无不知“未若柳絮因风起”。

以一言而名扬千古,这世上又有几人?何况是以女子之身。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光芒下——对比,谢道韫、谢朗

图摘自百科

但说出:“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谢朗,其真差乎?

以今人眼光看,以撒盐喻下雪,俗不可耐,毫无新意。

但以古人眼光,以撒盐喻下雪,其真的是一无是处么?

在宋渔看来,谢朗不过是说出了事实,是意有所指。

为什么呢?

首先,谢朗并不是一个常人。

《续晋阳秋》中说他“文义艳发”,《中兴书》中道他“博涉而有逸才。”

或许这里看不出他多有本事,但其辩倒名僧支道林,这里可见其本身非是常人。

但一个如此牛逼的人物为何说出这么一句成为谢道韫陪衬的话,其中三昧,值得深思。

据宋渔所知,盐在古代有“百味之王”之称,在先秦时期甚至盐比金贵。而常人所食之盐,在杂质的混沌下,怎么可能如韩愈笔下所说:“天街雪似盐。”

唯有官盐,才能“撒盐空中差可拟”。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说,谢朗的本意是:“就像下白花花的银子一样。”

这何尝不是一道讽刺自家过于奢华之语?

“旧时王谢堂前燕”正是在说此时的王谢之家的富贵!

谢安棋间安天下,谢家,此时何曾不是树大招风?

而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将谢朗言语后的压抑氛围尽扫,众人皆有台阶可下。

故,在宋渔看来,让谢道韫因此成名的是她的机智聪慧,而不是单单此句的韵味万分高妙。

从小参预世事,多见世面的谢朗说愤青的话在当时是十分可能的。在谢安的教导下,其正气十足,再加上经常参与名流的清谈,毕竟年幼,年少轻狂。

当然,一切都是宋渔的胡乱猜测。不过,谢家子弟谢朗,其一生远比那场宴会的主角——谢道韫幸福的多。

谢朗官拜太守,经世济用;谢道韫所托非人,晚景凄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