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牘的由來……

尺牘的由來……

陸機,平復帖

在紙張流行之前,文字的書寫材料除了金石繒帛之外,最便利因而最流行的是竹簡和木牘。竹簡一枚一行,然後用線串聯,編成典冊,《尚書·多士篇》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典冊的篇幅比較長,如果要寫簡短的內容,不僅麻煩,而且閱讀效果和視覺效果都不好,因此就用牘。

尺牘的由來……

河西簡牘

牘比簡寬,寬度視內容而定,王充《論衡·效力篇》說:“書五行之牘。”班固《漢書·循吏傳》說光武帝為了示民以儉,“以其手跡賜方國,皆一札十行,細書成文”。牘的行數越多,形制越寬,接近方形,因此又稱作方或方版,孔穎達疏《春秋序》雲:“牘乃方版,版廣於簡,可以並容數行。”賈公彥疏《儀禮·聘禮》雲:“方若今之祝版,不假連編之策,一板書盡,故言方版也。”牘是單片的,它的寬度不等,但是高度大致相同,23釐米左右,為秦漢時代的一尺,因此又稱為尺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