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魏晉時期的長褲與背心長什麼樣

袴褶(長褲):

漢前,長褲多為北方少數民族所用,褲的形制較為緊窄,是為了方便乘騎。東漢末年,傳到中原後,褲的形制較為寬鬆,尤其是兩隻褲管,大多做的十分肥大,稱“大口褲”。

南北朝時,這種褲子更為流行。而古人也懂得“上窄下寬”的時尚法則,通常配套的上衣會做的比較緊身,稱“”。褶的樣式以交領為主,袖子緊窄,長度不過膝。

這種套裝就稱為“袴褶”。

講堂|魏晉時期的長褲與背心長什麼樣

不過褲子太肥大,不便於騎馬行走。所以古人又把錦緞絲帶截為三尺一段,在膝蓋處緊緊束住褲子,這種就稱為“縛袴”。

起先,袴褶乃軍旅之服。

《晉書·輿服志》:“袴褶之制,未詳所起,近世凡車駕親戎,中外戒嚴服之。”

後來就廣泛用於民間,成為百姓的常服和便服。不僅男子可以穿著,婦女也可著之。一般穿袴褶的女子,也會戴冠,還著裲襠。

“西河無蠶桑,婦女以外國異色錦為袴褶。”

另外穿袴褶者,一般在腰間會束有皮帶,貴族會鏤以金銀。

講堂|魏晉時期的長褲與背心長什麼樣


裲襠(背心):

西漢時裲襠是女子的著裝,且多用作內衣。魏晉以來,逐漸變成一種穿成在外的便服,男子也可穿著了。

“兩當,其一當胸,其一當背,因以名之也。”

最早的裲襠形制比較簡單,一般做成兩片,前遮胸,後擋背,肩部另以織物或皮革搭襻(pàn)相聯,後來逐漸演變成背心。

《上聲歌》:“裲襠與郎著,反繡持貯裡。”

布料來說,袴褶的材質視季節而定,皮、綺、錦、綾羅等皆可。裲襠則多用羅、絹、織錦等,講究的人還會繡上彩繡。

裲襠還有單、夾、棉之別。冬季的裲襠多納以絲棉保暖,也就是後世“

棉背心”之祖了。除了用織物做成的,還有專門用於武士的皮革或鐵片製成的裲襠。

講堂|魏晉時期的長褲與背心長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