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春分花信第二候,见梨花初带夜月

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风应花期,我国便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节令用语,它亦是我国表示气候变换的词语。

《内经》:“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每气15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是二十四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经过二十四番花信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绿肥红瘦”的夏季便来临了。之前已经谈过“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首——梅花,戳红可了解→

3.21号春分悄然来临,5天之后第二候“梨花”也来到了。

讲堂 | 梨:春分花信第二候,见梨花初带夜月

王雱: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梨花,是蔷薇科梨属一种观赏植物的花,乔木,高可达6米。其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雪六出,具有香气。果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

讲堂 | 梨:春分花信第二候,见梨花初带夜月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素淡的芳姿及淡雅的清香更是博得诗人的推崇。唯其过洁,也最容易受污。

元好问有《梨花》一诗,最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的品格: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妬。

梨花冰身玉肤,凝脂欲滴,妩媚多姿,是柔的化身;梨花,抖落一身春寒,撇下绿叶,先开为快,独占枝头,又是刚的体现。

讲堂 | 梨:春分花信第二候,见梨花初带夜月

仲殊《柳梢青·吴中》: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药用价值

梨果治热咳,切片贴之治火伤;捣汁内,润肺凉心,解疮毒、酒毒。梨花能去面黑粉刺;梨叶煎服,治风和小儿寒疝,树皮能除结气咳逆等症。

讲堂 | 梨:春分花信第二候,见梨花初带夜月

食用价值

民间普遍采花而食,经焯、漂, 洗,除去苦涩味,以清香味和馔。近百余年来引起厨师重视,经过不断实践, 逐步成为花食传统佳品。棠梨花可炒食、凉拌和做汤,棠梨花香气袭人,但苦涩味较重。所以,烹饪之前先用清水洗净,沸水氽,清水漂,再重复一次,食用起来才会口感较好。

讲堂 | 梨:春分花信第二候,见梨花初带夜月

制作方法

备料:新鲜棠梨花500克,糯米面一碗,三线腊猪肉二两,核桃油,盐适量。

做法:将采摘的棠梨花放在凉水中浸泡24小时,取二两三线腊猪肉剁碎;将棠梨花、猪肉馅、糯米面及适量盐放在一起揉匀,捏成厚约15厘米、大如茶盅的圆形饼,待炒锅中的核桃油炼熟,将饼放入锅中,用文火煎,并用勺子按压均匀,两面翻煎,煎黄即可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