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勝:我國收入分配目前呈「葫蘆形」,距離「橄欖型」尚遠

6月30日,《中國居民收入分配通論》出版座談會暨中國的共同富裕之路研討會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舉行,南開大學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院長陳宗勝教授做“另一部分人什麼時候富起來”的主題演講,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主持會議,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原總裁陳昕、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萬廣華、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甘犁、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姚先國等出席會議。

陳宗勝:我國收入分配目前呈“葫蘆形”,距離“橄欖型”尚遠

南開大學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院長 陳宗勝

《今日財富》雜誌注意到,陳宗勝教授在演講中提出,中國收入分配格局在改革開放前是類似於飛碟形,非常平均。隨著經濟發展已經從高度平均的“飛碟形”轉變為“金字塔形”後,目前正在呈現為類似“葫蘆形”,即中等收入階層還不夠發達,距離“橄欖形”還為時尚遠

中等收入階層處在葫蘆形的中間,比重較小。所以中等收入階層比較焦慮,一個是想繼續往上爬的焦慮,一個是怕再掉下去的焦慮。

為了解決這一焦慮,得讓較低的階層提高收入進入並穩定處在中等收入階層,中等收入階層逐漸上升到富裕階層,中產階級的焦慮才會消失。他在進一步研究後提出,中國居民收入差別的各主要組成部分,整體上已越過“公有經濟收入分配差別倒U曲線”的最高點即拐點,收入差別基尼係數開始進入下降階段。按照十九大提出新的戰略方針,只有經濟穩定持續發展,逐步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才能消除中產階級的焦慮。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甘犁則對此提到,“我們的收入差距雖然在下降,而且過了倒U曲線的高點,但仍然很高。我認為它的核心問題不在於市場初次分配中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在二次分配,尤其是直接轉移支付”。

因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其實是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如果在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過程中,單純靠直接轉移支付來實施就很容易引發社會問題。所以,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萬廣華認為,“從全球的角度來講,收入分配問題尤其是貧困問題主要還是靠發展來解決”。

此外,陳宗勝還提到,在近幾年的財富大分配中,房地產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主要是由於房地產政策導致的,裡面實際上存在著土地制度、財稅體制以及信貸政策等的扭曲。他表示,我們長期實行的就是售房制度,房子只能售,而現在這些扭曲也在逐漸改革,最近開始實行的租售同權,這就是對過去只售不租的一種改革。

另外就是城鄉居民自建的差距,農村的土地房產只能在農民當中流通。這些相關政策將來也應當適當的改革,引導城市資金投入到鄉村當中去,投入到土地上,才能真正發展振興鄉村,縮小收入差距。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程名望認為,導致貧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城鄉收入差別,它的貢獻率是38.2%。戶籍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導致了有些人貧困,或收入分配不均等。

因而在縮小收入差距的過程中,分配政策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分配政策主要不是居民收入方面,而是宏觀上的財政轉移支付,工業支援農業等等更重要的是發展政策,也就是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以及這次十九大上提出來的振興農村經濟、振興農村城鎮產業這些大的措施。

所以,陳宗勝認為,近些年採取了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措施,如發展農村經濟、加速城鄉一體化、消除二元經濟結構等戰略措施都在縮小城鄉差別,使收入分配底部的群體縮小,特底層逐漸往上提升並縮小,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形成中等收入階層為主體的一個狀態,讓另一部分人富起來就需要這麼一個過程。

陳宗勝:我國收入分配目前呈“葫蘆形”,距離“橄欖型”尚遠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 陳宗勝

陳宗勝,現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1993年從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畢業,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獲得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併入選“百名有市場價值經濟學家”。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陳宗勝提出的“混合經濟理論”,被黨的“十五大”文件作為國策實施,並記錄在中國經濟學說史中,提出的“公有經濟收入分配倒U理論”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被稱為“陳氏倒U曲線”。

陳宗勝:我國收入分配目前呈“葫蘆形”,距離“橄欖型”尚遠

此次出版的《中國居民收入分配通論:由貧窮邁向共同富裕的中國道路與經驗》是由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宗勝及其研究團隊歷時十餘年共同完成。全書基於我國改革開放至今近4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從理論與實踐、發展與改革、軌跡與格局、城鎮與鄉村、行業與地區、總體與家庭、初次分配與再分配、分配與貧困、現狀與趨勢、政策與建議等角度,對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差別的變動,進行了綜合性、全局性的研究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