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2018年2月15日,陕西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三门村发生一起杀人案,一名叫张扣扣的男子持刀杀死一家父子三人。17日,犯罪嫌疑人张扣扣投案自首。对此,有人将其行为称作为母报仇的快意恩仇,甚至称赞其为英雄。

张扣扣“为母报仇”仿佛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他隐忍22年终于“报仇”成功,在行凶过程中未伤及他人,加之自媒体的消费,更把其行为渲染成“英雄举动”。

当22年前的案件细节被披露,舆论的意见开始分化。在了解张扣扣的母亲平时的为人处世,以及两家的矛盾原因后,舆论“为母报仇”的认知开始消解。那么,张扣扣杀人到底是一种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壮举,还是一种应予以谴责的暴力犯罪行为?法网开设圆桌论坛,一起听听各方的观点。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林小建

丁丁律师创始人

作为律师,我当然不会同意赞成这种原始的丛林规则。但为何网民一边倒赞成张扣扣的行为,网民背后的心理动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有的司法途径解决通道尚不能给每一位公民感受到公平正义,因此,特别继续提升司法的公平正义感受度,而不是增加公民得不平衡、不公正感。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这件事情中,可能的司法不公的问题处于何种位置,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第一,在事实的层面,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徇私枉法的问题,是否存在?我觉得完全可以大胆地质疑。但最后的结论要取决于事实和证据。当然,我知道,人们几乎一面倒的态度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与社会的现实,与对现实的认知,以及在这种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常识性知识有关的。虽然这本身就是更严峻的事实,但这是另外的话题。

第二,即使存在事实上的司法不公,张家人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特别是在形成张扣扣杀人复仇动机上,这种认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不得而知。但就目前已有的信息看,至少看不到这样的证据。有关报道讲到,张福如确实曾多次到南郑县人民法院上诉,但所提要求是赔偿两个孩子的赡养费。因此,仅就目前的信息看,我们无法把这件事情演绎成一个司法机构徇私枉法,冤主多次上访讨不到公道,最后自己讨要说法的故事。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厉国刚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就张扣扣案而言,不知道1996年的时候,媒体对于张扣扣母亲被杀一案有过怎样的报道,对于当时司法审判的结果有没有过质疑。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为了不影响司法的独立性,还是觉得司法审判很公正?还是因为这件事情太微不足道了,不值得介入?还是别的什么因素?

如今,张扣扣一下子杀了三个人,成了社会热点。媒体面对这样的一个案子又该如何对待,是一切交由司法系统来处理,作壁上观,还是想说但是不能说?当然,鼓吹暴力不值得称道,但是为什么张扣扣要走上这条路?是因为他仇恨社会?可是他没有杀妇孺,没有杀路人,没有伤及无辜,不是在疯狂报复。

是因为他觉得司法不公,又求助无门?他有没有求助过?也许没有,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不去求助?当时还年幼,只有13岁,但是长大之后,为什么不呢?还是觉得求助也没有用,干脆不去做这摊事,那么又是什么因素使他这样认为?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杨诚

湖南湘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就事论事,张扣扣杀人案的手段和情节严重,从法律角度来说无可争辩。前段时间汹涌的民意原因在于其潜在原因,22年前,他的母亲汪秀萍被王家打死,传言称被未成年的王老三顶包,后王老三被判处7年,实际上服刑3年就出来了。关键问题出在这儿,张扣扣就被披上了悲情主义的外衣,为母报仇,有血性、有仁义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

然而,随着22年前案件细节呈现,张扣扣的母亲并非毫无过错,在了解张扣扣的母亲平时的为人处世,以及两家的矛盾原因后,舆论“为母报仇”的认知开始消解,但张扣扣“忠孝两全”的形象是否已经反转过来了呢?绝不大部分为张扣扣杀人叫好的网友并没有反思,加之自媒体的舆论偏差宣传,网民宁愿相信毫无证据的流言,都不愿意相信官方披露的事实和判决书。所以,案件本身没有更多的讨论意义,让人担忧的是网络体现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确实是让人感到担忧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这个大是大非面前,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默尔索

独立时评人

在“汤兰兰案”里,大多数人相信公安局的调查取证和法院判决,他们在并不掌握很多案件信息的时候,就认定这个连照片都没一张、只有一个化名的女孩绝对是受害者;而在“张扣扣案”中,人们则翻出古代社会为母报仇的故事用以类比,为张扣扣的行为寻找正当性。总结起来就是,在“汤兰兰案”里,人们无理由地相信法理,在“张扣扣案”里,他们不愿相信法理。

这恰好证明我之前的一个论断,舆论方向的确立就是挑椅子,人们似乎总是不假思索地挑选事件中属于弱者的椅子,然后把自己坐进去。这种行为的背后,究竟只是对弱者的同情,还是一种自我身份的代入呢,如果是身份代入,那么一个民族中大多数总是把自己想象成弱者,背后,又是怎样的民族心理在起作用呢?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曾岳

导演、作家

每个时代的恶,都对个人施加各种败局与宿命。但个人可选择的道路,除了犯罪式抵抗,还有各种英雄行径。美国法官名言:迟到的正义,等于正义的沦丧。因正义之名抵抗宿命,阿辽沙完成了从天使转变成恐怖分子的一击,张扣扣也做出了一击。但都是犯罪式抵抗,并未改变败局的宿命。

张扣扣杀人案:快意恩仇还是暴力犯罪?

长安剑

知名自媒体

哪个儿子不爱娘,为母报仇,这的确是一个能引起同情的理由。但说到底,这是在法外报私仇,武侠小说里出现的情节发生在身边,应该叫好吗?没有法治的世界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一个靠私力救济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没有人知道别人是否对自己不坏好意,时刻都处在被伤害的危险下。

现代社会不是野蛮社会,同态复仇早已随着法治文明的崛起成为走进历史的尘埃,个体对个体的正义早已被法律对所有人的正义所替代。基于证据和事实的法律判断才是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不法行为应有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