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盒子2億B+輪融資推「AIOC」——一位失讀症患者的教育思考

作業盒子2億B+輪融資推“AIOC”——一位失讀症患者的教育思考

十月的北京慢慢變成了金色的北平,碩果累累。就像此前穩健發展十餘年的在線教育,終於在今年獲得爆發,開花結果。

上週四,在寒潮後的放晴,在線教育公司作業盒子宣佈完成B+輪2億元融資,由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領投,新世界集團、百度風投以及好未來跟投。去年同期,作業盒子剛剛完成了近億元B輪融資。

在線教育大爆發

加之不久前VIPKID獲得D輪融資。經過多年創業,在線教育終於在今年迎來爆發。

此番領投的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龍宇就說,大家10年前就在說是在線教育元年,但其實過去10年走得非常溫和和穩健,直到最近,當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技術興起、普及,在線教育呈爆發勢頭。

她說,從2013年至今,有60億美金進入到在線教育領域。由於得K12者得在線教育天下,K12教育創業公司也尤為吸引投資人。

她說,教育作為投資和消費都是最昂貴的服務,除了金錢,教育還要付出時間成本,不僅是學生,還有家長和老師。而作業盒子有可能成為最讓他們最滿意的作品,這件事情本身最令他們滿意的是推動效率和公平,能讓五六線城市和農村的孩子能夠看到不一樣的童年,有更多的享受。

作業盒子成立於2014年7月,由互聯網連續創業者劉夜、百度前戰略合作部總經理王克以及英特爾前中國區教育行業負責人賈曉明聯合創辦,目前團隊規模近500人,80%的核心研發團隊來自BAT和哥倫比亞、清華、北大等名校。

2015年正式面向中小學師生推出了“作業盒子”系列產品,專注於K12領域公立學校作業及學習場景。

截止2017年9月,作業盒子累計註冊用戶超過2000萬,覆蓋了全國 32 個省市自治區、400多座城市的50000所學校,累計採集答題數據超過200 億條,日均活躍用戶超過220萬。

關於作業盒子的三個小故事

現場,作業盒子創始人兼CMO賈曉明現場分享了三個關於作業盒子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山西晉中一所農村小學。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小學數學教師到晉中這所農村小學支教,發現班裡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數學基礎很差。他偶然從同學那裡發現了作業盒子的前身速算盒子app,既可以解決農村教輔少的問題,還能極大解決孩子口算的問題,非常欣喜,但在農村,別說智能手機少,網絡也很差,於是這位小學教師從二手市場收集了一批智能手機,卸載所有APP,只留下速算盒子給孩子們用。

在後來全縣的小學口算測驗,他的班名列第一。賈曉明總結,這就是他們的產品簡單、方便,真正能解決難點、痛點。

第二個故事,江蘇常州北郊小學的故事。該小學的徐校長充滿愛心,同時又是技術控。她很早就促使學校達到人手一個iPad,最初就是使用複雜,往往更多是公開課。後來在應用商店看到作業盒子,發動學校拿獎金出來專門獎勵使用比較好的老師。讓老師減輕了教學負擔,孩子們的成績得到提升。

賈曉明總結,今天的學校不應成為保守陣地,因循守舊。

第三個故事,關於他自己。他稱是作業盒子年齡最大的員工,1993年大學畢業,在教育行業工作了21年,這21年一直有個小小的願望,能夠讓他的孩子用起自己做的產品。但由於教育行業一直求大求全,他的大兒子今年初中了,沒能受惠他做的產品,如今經過作業盒子三年創業,用不了多久,他4歲的二兒子就能用到自己的產品了。

他說,移動互聯網給了師生們一個新的途徑,一個簡單、純粹的方式,讓他們用技術去優化作業這樣一個場景。

從效率工具到學習工具

作為一個效率工具,作業盒子已經做得非常成功,如今拿到新一筆投資的作業盒子還想做些什麼?

作業盒子創始人兼CEO劉夜說,作業盒子的第一階段就是效率工具,如何從一個效率工具真正變成教學工具,從教學工具變成學習工具,這是他從小的夢想,經過三年發展,離這個目標好像近了,很多具體的思路好像也更加清晰了。

他提出作業盒子將全面推動實施“AIOC”戰略,AIOC指的是AI-Oriented-Content,基於自適應學習場景的內容建設。

AIOC有三個特點,認知的極小顆粒化、多重刺激和高頻互動,這會全面激發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思考,從而極大提高學習效率,會調動思考的內容。

的確,傳統教育中老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填鴨式教育的根本,就是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的缺位,AIOC要解決的就是讓思考迴歸學習。

作業盒子還推出了包括“布克圓桌課”和“布克自學”兩個產品形態的在線學習品牌“布克學院”,其中“布克圓桌課”藉助雙向實錄技術,通過知識點更小顆粒度的夸克級拆解,打造場景化的內容及學習體驗;“布克自學課”則是作業盒子“AIOC”的重要戰略實踐。

推出AIOC戰略的背後

而這個思考的背後,很大程度上竟然來自於劉夜自身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經歷。這也是讓我全場最為動容的地方。

原來,劉夜自曝他是一位失讀者患者,即我們常說的閱讀障礙。其實這種“病”的症狀我們一般人不太理解:由於不能識別視覺信號的語言含義,而不能認識和理解書寫的或印刷的字詞、符號、字母或色彩。

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名人都患有失讀症,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喬布斯這些世界最頂尖的頭腦們,還有今年的化學諾貝爾學獎得主雅克杜波希爾。

因為閱讀障礙,劉夜曾在小學一年級時被拖回學前班復讀,後來一到三年級的成績都是墊底的,到了四年級突然開竅,我開始找到一種方法來抵抗閱讀障礙產生的影響。不過到現在為止他的閱讀障礙還沒有提高,他都沒有看過完整的一篇小說,看電影的時候,還需要念念有詞,還需要把字幕念出來。

這也給他帶來了一種不一樣的收穫:當他記不住物理化學的公式時,他會去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來的?都得推導一遍。這無疑比一般學生多了很多思考。

他還在幾年前讀到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寫的《思考的快與慢》,介紹人大腦裡邊兩個系統,一個叫系統一,一個叫系統二,系統一是快思考,系統二是慢思考,系統一是本能反應甚至是不思考。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看,當年的閱讀障礙讓他不小心啟動了系統二,或者被迫啟動了系統二。

長時間的用系統二學習,雖然一開始接收知識是慢的,但這個慢帶來了最後知識吸收得快,當系統反覆使用很熟練後其實你吸收知識的事就很不一樣了。

“我今天看每篇文章還是非常慢,因為要反覆的讀那個字,對我來說其實理解一個知識的時候,很多時候不僅僅是表現描述的文字,而是所有的關聯的知識點和內涵,和各個角度對它的解讀和理解。”

他說,回想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當知識記載到書本上的時候,已經不是知識本身了,它只是寫書的人思維高度濃縮後的呈現方式,但讀書的人不見得能還原當時寫這本數、這些理論的時候的情景和他的這種對知識的理解本身,或者說書本中這種線性的呈現方式對知識來說是種倒退。

進一步再回想一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怎麼學習的,兩歲到六歲的小朋友其實學習速度非常快,那時候他們的神經突出還沒有形成。有沒有想過,小孩在學習蘋果的時候、香蕉的時候,他想到的是它的形狀、味道,對他來說任何的東西的學習,都是感官的刺激,就是這種小顆粒的刺激令他全身心的參與到其中,所以這時候他不是在學習,但是他學到了很多東西。而當我們在國內學習外語的時候,往往很難去構建一個場景、空間去學很多單詞、語法和說法;出國去旅遊,就很不一樣,都是來自小顆粒度的高頻刺激、多維度的感官刺激、高度的四擴參與和情緒參與所帶來的。

所以,劉夜常常在想,如何將互聯網技術真正帶到學習平臺中間來。他得出的結論是,不管是對於失讀症患者學習過程中的小顆粒度的反覆咀嚼,琢磨和想象,還是關於小孩和人類發展進化這種最原始的多感官刺激場景化到情緒的學習,令他們總結出AIOC的三個維度。

他介紹,如今作業盒子做的認知級顆粒度內容,已覆蓋到小學一到六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的單詞詞彙課程,包括詞組,語文和數學的方法等已積累了一萬多個AOIC的內容單元。

可以想見,等我的小孩上小學時,一定不再是我們那時的死板教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