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判断推理模拟题0723

1. 应该看到,“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政策”。将各种社会问题归结为良知不守,则有逻辑倒置和认知错位之嫌。很多问题,是缺“法”导致缺“德”,而不是相反。如果监管和惩罚机制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者的“投毒冲动”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如果制度健全,使好人流血之后不再流泪,藏于人心的本然良知就能够转化为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良知不能化为行动,说明制度仍有待完善

B.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良知不守

C.只要守住良知,就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D.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2. 箭竹是大熊猫喜爱的一类食物,近来,大熊猫栖息地出现了箭竹大面积开花现象,由于箭竹开花后会成片枯死,不再繁衍,因此人们不免对大熊猫日后的生存产生担忧。

以上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表明,目前大熊猫所食用的箭竹总量,不到其所在栖息地可食用箭竹总量的2%

B.据了解,对大熊猫最大的威胁不是食物箭竹的缺乏,而是栖息地的隔离和减少

C.箭竹开花的周期一般是在50~70年左右,目前开花的箭竹主要是位于海拔2900米的一类箭竹

D.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共有十种箭竹,一般来说,这十种箭竹不可能在同一年或者同一时期开花

3.某市多年来一直存在人才外流的现象,但自从大学城搬迁到该市后,出现了名校毕业生在该市就业难的现象,因此,有人认为该市就业难是大学城搬迁带来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周围其他市依旧存在人才外流现象

B.本市的企业在2年内增长了3倍

C.本市大学城搬迁前也存在就业难的现象

D.本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1.【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制度健全⇒良知转化为行动,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A项正确;B项混淆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错误;由题意可知各种社会问题并非因良知不守,C、D两项均可排除。故答案选A。

2.【答案】D。解析:题干由“箭竹开花以及之后不再繁衍”推出“人们对大熊猫日后的生存产生了担忧”。A项虽然大熊猫食用占比小,但若所有箭竹同一时间开花,也会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威胁,不能削弱;B项为无关项;C项虽然开花周期长,但开花时显然会带来威胁,不能削弱;D项说明十种箭竹不在同一年同一时期开花,则任一时间段大熊猫都能有可食用的箭竹,不会影响其生存,严重削弱了题干结论。故答案选D。

3.【答案】B。解析:题干结论将该市就业难归因于大学城搬迁到该市。A项以其他城市的现象为例,不能支持该结论;B项指出该市企业增多,则就业岗位增多,本来应该是增加就业率,但岗位增多了反而却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支持题干的结论;C项该市以前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不能说明现状是由大学城搬迁导致的;D项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