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國常會放寬財政和貨幣,股市聞聲大漲

早在上週五,就有傳聞稱央行要放水,再加上資管新規允許公募基金投資非標資產。有市場人士分析,國家的政策目標可能是想再次發起一輪超級大牛市,其規模或等同於2015年那波。理由是國家可能繼續給房地產降溫然後讓熱錢流入股市。

週五股市暴漲。

這還沒完,本週一(7月23日),又進一步放出了更大的利好消息。就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當前中國積極寬鬆的財政政策和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積極的財政政策無非兩種,一是減稅,一是增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主要體現在基建上。以往的積極財政政策主要是搞基建,而這次雙管齊下,還是很少見的。

央行也很配合,當天就開展5020億元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3.30%與上次持平。5020億元的規模,為有記錄以來單日最大。加上今年以來的多次降準和MLF操作,央行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先後經歷了緊縮轉穩健中性,再轉向寬鬆。

週一、週二股市暴漲,股市重回2900點。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似乎驗證了上週五市場人士關於股市的臆測,一波超級大牛市即將開啟,是時候該滿倉加槓桿了嗎?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那些2014年就開始加槓桿的人,早已走上人生巔峰。

2018要滿倉加槓桿嗎?

2018年能不能加槓桿買股?當然是不能,出現大牛市的概率非常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本輪放水規模將遠小於2015年

自2008年至今,中國已經實施了兩輪大規模的放水,這次如果也算,那就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2008年,第二次是2015年。

2008年那一輪,央行降息5次、降準3次;

2015年那一輪,央行降息6次、降準5次。

2018年上半年,央行已經降準2次,尚未降息,有數次MLF操作。年中國常會又定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

其中每輪放水規模其實是遞減的。2008年和2015年可以稱得上是大水漫灌,而這次國常會也強調了,不會大水漫灌。

具體的,對於財政政策來說,首先是聚焦減稅降稅,其次才是擴大開始搞基建。而事實上,在減稅的基礎上再加上政府債務高漲,增加開支的幅度是不可能有多高的,所以不能稱作為大搞基建,小搞一下倒是可能的。

最近股市中漲得最厲害的就是鋼鐵和水泥了,這也是市場對國常會政策的解讀,而今天水泥建材的十字星也表明,市場對水泥行業的追捧開始降溫。市場的解讀是合理的。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那為什麼還要搞基建呢?其實這一點很多人不理解,既然都債臺高築了,為什麼還要加大開支?其實很簡單:因為目前市場上的投資水平下滑嚴重,這將影響GDP的增長速度,也會增加社會失業率,所以政府必須主動通過增加基建來刺激整個社會投資水平。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從圖中可以看出,其實從2011年開始,社會總投資增速就一直在下滑。而圖中藍線代表的基建則是從2017年去槓桿以來劇烈下滑。

在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內需、出口),以前主要靠的是投資和出口,而當前經濟轉型期,我們將逐漸降低投資和出口的佔比,重點放在內需上。

所以目前的基建也只是短週期的、小範圍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應該體現在減稅上,因為減稅對內需有積極的刺激效果。

而貨幣政策就更不用說了,放水規模遠小於2015年和2008年。

2、如今的實體經濟泡沫比2015年更大。

當前的形勢確實跟2014-2015年那段時間幾乎一模一樣。

表現在:社會槓桿率過高,而資金缺乏,一系列的債務違約潮、企業破產潮、銀行壞賬危機都要接踵而至。同時地方政府債臺高築,截止2014年底,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24萬億元,那時候市場上天天吵著地方政府要破產,中央必須出手相救。而到了2017年底,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29.95萬億元。

2015年的放水本是救急,但經濟泡沫不可避免的被吹大了。

2018年的泡沫程度可是遠高於2015年的。泡沫越大,風險就越高,繼續吹大泡沫的難度也更大。在高泡沫的經濟背景下強行拉股市還是很難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中央的重心永遠都在實體經濟上。

3、本次放水是定向放水。

6月23日公佈的降準就已經明確表明了:釋放7000億元的流動性要流向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而這次國常會更是強調,放水資金只能流入真正的資金需求者,不能流向殭屍企業,雖然沒有明說不能流向房地產和股市,但中央的態度還是不希望太多資金流入股市和房地產。

股市的重要性在於融資,現在怕的是大規模股東抵押股票融資爆倉。只要能守住這個底線,中央也是不太希望股市暴漲的,因為暴漲過後必有暴跌。

最近的資產新規允許公募基金投資非標產品,確實釋放了很多資金進入股市,但我們應該明白,中央這麼做還是為了救急,而不是為了把泡沫吹大。

吹大泡沫的事,2008年和2015年我們幹過,當時雖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卻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所以現在我們必須得謹慎,要記住,從2016年底就確定的去槓桿大方針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只要燃眉之急能得到解決,就還是以去槓桿穩槓桿為主。

房價還會暴漲嗎?

提到放水,炒房客就興奮。很多人又開始吵吵著“趕緊買房吧,暴漲又要開始了”,“歷史規律就是這樣,只要放水,房價就一定漲”。

政策大轉向,這次樓市股市會跟15年一樣暴漲嗎?

那些2014年沒加槓桿買股票的人,如果在2015年加槓桿買房,說不定也能走上一個小巔峰。然而很多人都沒踩準節奏,他們選擇在2017年、2018年買房,當然是希望房價繼續上漲,好搭上一趟快車。

大家印象中,2008年房價開啟暴漲模式,2013—2014年降溫,然後2015年再次開啟暴漲模式。

也是因為經歷了這兩輪的暴漲,房子逐漸由居住屬性轉向於金融投資屬性。而在此前的1998-2008年這10年時間,房子還只是商品,是用來住的。這10年房價其實也在上漲,但都是非常正常的上漲。

2008年以後:

第一輪暴漲是因為2008年的央行大放水和地方政府大規模發債、搞基建、賣地;

第二輪暴漲也是因為2015年的央行大放水和地方政府大規模發債、搞基建、賣地。

2018年會放水嗎?會搞基建嗎?會,但是不會大水漫灌,不會大搞基建。

去槓桿是大週期,大方針,而放水只是小規模的救急措施。

坊間有一種說法,現在一二線城市地快賣完了,地方政府又債臺高築,還要面臨減稅、搞基建的壓力,怎麼辦呢?那就只能開徵房產稅了,炒房客也該顫抖了吧。

所以,別想著15年的行情了,大牛市是不存在的,股市樓市都是如此。

有才君友情提示:本文禁止轉載到其他平臺,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你們激情轉發~

有才金銀頭條號,為你解讀身邊正在發生的財經大事!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